海南周刊 | “老虎须”:不爱“红妆”爱黑脸

  “老虎须”:

  不爱“红妆”爱黑脸

  “老虎须”又似一只飞舞的蝴蝶。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黑色的脸颊,飘逸的胡须,这样一副模样长在动物的脸上,往往会有一种自带的威严感。

  可若是长在植物上呢?常见于热带雨林中的草本植物“老虎须”,便天生顶着这样一张“生人勿近”的大脸,用暗黑系的外表来伪装自己,从而达到虚张声势的目的。

  到访海南中部的低山沟谷密林下或溪边沼泽地,或许能与它不期而遇。

  我和老虎“撞了脸”

  火红的木棉、洁白的玉兰、粉嫩的桃花、金黄的雏菊……或许是造物主不经意间打翻了手中的调色板,让“花”这种植物几乎占尽了人世间所有的色彩,一枝一朵绽放于山林旷野,总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温婉与风情。

  与老虎“撞了脸”的“老虎须”,算得上是个例外,它天生不爱“红妆”,甚至总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成为五彩斑斓的“花花世界”中的一朵奇葩。

  之所以看起来有些“凶”,只因它颜色晦暗,呈紫黑色,再加上一根根几十厘米长的细丝状小苞片从花序上垂落,远远望过去颇像一张龇牙咧嘴的老虎面孔,“老虎须”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老虎须”常见于热带雨林林下、水边及山谷阴湿处,它喜温暖湿润,也能度过漫长的热带旱季。若是在阴暗的雨林中不期而遇,乍看之下可能会让人毛骨悚然。可也有人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观察到,总是黑着一张“脸”的它,其形与色均如一只展翅飞舞的蝴蝶,便又起了个“蝴蝶花”的别称。

  事实上,这种难得一见的长着黑色花朵的植物,正规学名叫箭根薯,是蒟蒻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别看江湖人称“老虎须”,箭根薯的性子实在是有些娇贵。种子萌发时,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有充足的光照,可偏偏热带雨林林下均存在着光亮处比较干燥,湿润处又比较阴暗的矛盾,让它不经意间就会“夭折”。

  即便是有幸存活下来,“老虎须”还需躲过“偷食者”,薯属植物的果实为肉质果实,正好对上了鸟类和小型啮齿类动物的胃口,再加上山区百姓常常采摘其根部,作为治疗风火肿痛、消炎驱毒的外用药,“老虎须”家族的“人丁”日渐稀薄,由此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老虎须”因花朵看上去像龇牙咧嘴的老虎面孔而得名。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我为自己传粉

  俗话说“各花入各眼”,一朵花长成某种颜色,往往与能感觉到这种颜色信号的昆虫有关。

  譬如蜜蜂、黄蜂偏爱粉红色、紫色和蓝色,蝇类和甲虫喜欢暗黄色,蝴蝶识别红色的本领最高,夜间蛾类活动时喜欢追寻白色的花朵,生物媒介与显花植物相互作用,甚至彼此间越长越像,由此形成所谓的“传粉综合征群”。

  鲜艳的颜色更易招蜂引蝶,出于繁衍和生存竞争的压力,花儿们总是越开越艳。

  丝须蒟蒻薯。

  那总是黑着一张“脸”的“老虎须”,究竟是如何赢得传粉者的青睐呢?起初,植物学家们联想到了“腐臭气味传粉综合征群”——即没有花蜜、颜色晦暗的花朵,用苞片及其花的附属物等形成“陷阱”,通过释放一种腐烂有机物气味,欺骗苍蝇、甲虫等传粉者误入为其“传宗接代”。

  颜色晦暗且长着夸张胡须和大苞片的“老虎须”,乍看之下确实十分符合“腐臭气味传粉综合征群”的特征。可当专家们把它的“胡须”和大苞片去掉,并用纱网袋将花序套住,将传粉动物隔绝在外时,发现其结果率和结籽率没有明显下降,由此可见“老虎须”的繁殖并未借助传粉动物,而是依靠自花授粉。

  扇苞蒟蒻薯。

  这一结果并非定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张玲曾针对“老虎须”进行大范围普查,采集到来自中国西南部和泰国北部的14个“老虎须”居群,发现其遗传分化存在着明显的地理格局,譬如云南南部-泰国居群独立聚在一起,而滇东南-广西-海南居群又另外聚为一支。

  究竟是不同自然居群的“老虎须”存在不同的传粉机制,还是“胡须”和大苞片在进化过程中退化成了冗余摆设,这些都是“老虎须”留给我们的疑问。

  “老虎须”。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我的“同门兄妹们”

  不用费尽心思地吸引传粉者的眼球,“老虎须”肆意生长在热带以至中亚热带南缘,从我国西藏墨脱向东南延伸,直抵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尽管被列入了濒危物种,“老虎须”依旧算得上是家族里脉系分布最广的成员。

  与“老虎须”同是蒟蒻薯属,南美蒟蒻薯仅分布于南美北部和东北部近海。另一个“远亲”细柔蒟蒻薯,则仅局限分布于东南亚热带地区一些很小的岛屿上。不仅聚居地隔着千山万水,这些“同门兄妹”间的长相同样是大相径庭。

  裂叶蒟蒻薯的大苞片和“胡须”都是绿色,整个花序呈圆球形,看起来像一个披头散发的绿狮子头;丝须蒟蒻薯长着两个浅色苞片,形如兔子耳朵;南美蒟蒻薯的大苞片向上反卷起,像一个跳芭蕾舞的女孩;扇苞蒟蒻薯则顶着一张比人脸还大的“巨脸”,十分壮观……

    裂叶蒟蒻薯。

  也许是靠罕见的黑色花瓣取胜,“老虎须”成为蒟蒻薯属家族中最出名的成员。

  于1999年在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老虎须”作为大温室里的参展花卉,大放异彩,一举夺得金奖。从不见天日的原始雨林探出头,如今“老虎须”被园艺工作者引种栽培于庭院绿化布置、道旁、池畔,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李明珠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