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评丨扫楼募捐,水滴筹如何守住公益本位

每单最高提成150元,

月入过万,末位淘汰……

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

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

他们常自称“志愿者”,

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下载 (1).jpg

  记者还发现,地推员们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

  【水滴筹医院“扫楼”:这种操作消耗爱心】

  网络个人大病救助,帮助了很多因贫困而无法得到救治的人,水滴筹平台官网显示,已为患者筹到200多亿救命钱。这值得肯定,毕竟救了不少人。然而,曝光出不规范的“扫楼式”筹款方式却会消耗爱心,如果得不到抑制并根治,则可能会“毁”掉水滴筹,进而影响到网络救助,这是需要警惕的。

  据水滴筹解释,之所以组建线下服务团队,是因为发现一些年纪偏大、互联网使用水平较低的患者,在陷入没钱治病的困境时,还不知道可以通过水滴筹自救。水滴筹不希望任何一名有需要的大病患者错失自救机会,因此组建了线下服务团队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筹款支持服务。这出发点值得肯定,事实上,这种情况也存在,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获得一定的报酬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前提是操作必须“规范”,否则,相关工作人员则会将这项充满公益的事当作“生意”,为了自己的“业绩”,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不断钻漏洞。这偏离了救人的宗旨,也是公益事业的大忌。这一方面需要管理者有“预见性”,从制度层面防范出现不规范行为,从监督层面防范出现行为偏离轨道;另一方面不能忘记公益初心。像末位淘汰的做法,就很容易扭曲筹款行为,公益行为也随之会发生变异。

  因监管疏漏,以水滴筹为代表的网络个人大病求助平台还频频曝出“诈捐门”。如女子诈捐得钱后炫富,德云社演员吴鹤臣有车有房也募捐等。这早就给了水滴筹敲响了警钟。做公益,最大的保证是“信任”,而信任极容易被“毁”在一个个小细节之中,像这种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哪怕只是几个地推员做了,也会引发很大的震动。的确,对于真正的、求助无门的困难病人,这种众筹方式确实有很大的帮助。有人主动上门帮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福音。所需要做的不是完全取消这种爱心方式,而是“规范”。水滴筹应该创新爱心方式,但前提必须“规范”,从制度层面的“规范”到操作层面的“规范”,对于工作人员的行为要实施“全程监控”,唯有“规范”,唯对公益行为的每一个环节都保证“规范”,才不会出现消耗爱心的事。公益,绝不要让好心人寒了心。(四川在线 王军荣)

  【“水滴筹”需厘清公益与商业的界限】

  “水滴筹”地推员在医院扫楼筹款,按照有效单数提成,这种模式跟其他推销员类似,都是采取陌生拜访、扫楼、促成等方式,达成签单。只不过,与其它商业性行业不同,“水滴筹”是打着公益旗号,进行网络爱心募捐救助,属于网友互助模式。可如此以地推扫楼、KPI考核的营销操作,则就与商业模式没啥区别了。

  据了解,水滴筹打出的标语为“筹款不收手续费”。这就引起公众的疑问,水滴筹是靠什么盈利?据水滴筹官方信息,累计筹款金额多达200余亿元,资金沉淀带来部分利息。同时,水滴筹以自动跳转或链接的方式将用户引流至水滴互助或水滴保,引导用户购买商业保险,实现流量变现,这也是其收入的一大来源。而且,据水滴互助官方公众号,水滴互助于2019年3月1日开始收取管理费,这些费用自然也落入了水滴筹的“腰包”。

  由此可见,水滴筹并非纯粹的公益组织,本质上仍然属于商业机构。在其所搭建的保障体系里,公益筹款起到了宣传效果,并担负了引流作用,理论上公益筹款发起人越多、筹款额度越高,爱心用户也就越多,水滴筹流量变现也就越大。

  水滴筹打着公益旗号,利用地推筹款牟利的做法,不仅偏离了公益轨道,亦存在管理失职,其放纵地推员乱作为,以及放松信息审核、善款用途信息不透明、编造悲情故事等问题,则破坏了公益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水滴筹屡屡被曝光“消费爱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年来,网络募捐平台频频曝出“诈捐”事件,如女子诈捐得钱后炫富,德云社演员吴鹤臣有车有房也募捐等,均引起了公众质疑和舆论批评,纷纷要求监管部门加强对网络募捐乱象的整治,规范平台的募捐行为。这也提醒平台要加强信息审核制度,不能只顾赚钱而放松管理,需要厘清公益与商业的界限,采取合理的分管措施,否则一再上演的“诈捐”事件,会消耗掉公众的耐心与爱心,最终令平台反受其害。(齐鲁晚报 江德斌)

  【扫楼募捐,水滴筹如何守住公益本位】

  水滴筹采取末位淘汰的管理方式,筹款顾问一个月最少得完成35单,否则就会被淘汰。为“抢占市场”,筹款顾问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这段视频曝光后,各种口诛笔伐纷至沓来。11月30日,水滴筹回应称,已第一时间开展相关情况排查,即刻起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

  据水滴筹官网介绍,自上线以来,水滴筹已为大病患者筹得200多亿元救命钱。哪怕打个对折,也是助人无数,功德无量。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来看,往往结论不同。如果水滴筹没有采取提成和末位淘汰制,筹款顾问即志愿者挨家挨户查访患者,为需要的病患发起网上募捐,也可以说是在做善事。所以,有人认为,问题不是出在扫楼募捐,而是出在流程监管,水滴筹应做好真实性审核,确保求助者真的就是需要救助的人。

  但我想指出的是,根子并不在于团队管理或求助者真实性审核,而是水滴筹的商业逻辑导致了今天的困境。水滴筹不是纯粹的公益组织,而是一家已经引进C轮融资的商业公司,仅今年上半年,水滴筹融资总额已接近16亿元。这决定了,水滴筹不可能单纯从事公益慈善,而需要有清晰的盈利战略和变现能力。

  参照目前国内类似互联网筹款平台的运营模式,水滴筹的盈利和变现能力,一是利用捐款沉淀资金进行资本运作,二是从募捐款项中提取管理费用和佣金,三是将平台注册用户转化为商业服务对象,例如向他们推销保险,此外还有来自对用户数据的深入挖掘转化,等等。但无论是哪种方式,水滴筹都需要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才能在这基础上实现商业转化。

  这样的话,落到筹款顾问头上的任务,只能是不断引入新的求助者,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捐助者/用户。那么,求助者和捐助者的公益诉求与普通的商业需求,最终必然产生冲突和矛盾。为什么筹款顾问会“放水”,放低求助者门槛,因为不这样他们就无法完成平台的任务要求。也就是说,这一根本矛盾不解决,哪怕这次整改到位,过不了多久,一定又会发生新的问题和矛盾。

  不过,这样说并不是要彻底否定以商业方式推进公益慈善事业的模式。商业手段是激发慈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也为传统公益慈善转型提供了广阔前景,应当允许和鼓励互联网公司、商业组织积极摸索和尝试新的公益慈善模式。只是在商业手段和公益慈善之间,应当建立一道防火墙,不能让商业化直接介入公益活动,确保公益慈善不走形、不变味。

  要做到这点,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就是负责商业变现的部门与负责公益运作的部门应该区隔开来,不能拿商业逻辑和考核制度管理公益团队。筹款顾问的任务只能是找到那些适合帮扶的对象,帮助求助者在网上发布募捐信息,而不能把求助者当作潜在商业用户对待。以商业手段驱动公益慈善事业,但不能让商业败坏了公益慈善,这是水滴筹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与抉择。只有这样,类似互联网筹款平台才能守住公益本位,蹚出一条新路。(钱江晚报 魏英杰)

a0bba40b935f489e302e64495f2b2604.jpg

  来源:四川在线、齐鲁晚报、钱江晚报(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最热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