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观察·视野 | 莫言在海南畅谈文化经济发展 文化创造价值

  莫言在海南畅谈文化经济发展

  文化创造价值

  内容点击

  近日,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到海南博鳌参加2019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并就“文化如何赚钱”发表主题演讲。半年前,海南省领导干部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赴美国培训班成员在美国培训、考察期间,也重点考察了美国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以此为鉴,总结了美国经验对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旅融合,用文化引擎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目标。为此,本版今日摘编刊发莫言关于文化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的观点,以及海南干部在美国实地考察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以资各方参考。

  莫言。 李幸璜 摄

  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袁宇

  12月1日至2日,近千名企业家参加以“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9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论坛上,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就“文化如何赚钱”等发表演讲,畅谈文化经济发展问题。

  好的文化可以赚钱

  “文化经济,文雅地说是用文化创造价值,通俗一点讲是用文化赚钱,文化能不能赚钱呢?当然可以赚钱。”莫言说,但反观当前中国的文化产业,大多数是赔钱的,包括戏剧在内的很多艺术作品,都是依靠政府补贴才能支撑下去。排练出的戏剧,通常在演出了二三场就被束之高阁,于是就产生了花了不少钱却根本没有“能挣钱”现象,“差的文化不可能赚钱,好的文化肯定可以赚钱。”

  “我在伦敦看了两场根据雨果小说《悲惨世界》改编的歌剧。2009年看了第一场,2019年看第二场。”莫言以自身的经历举例。让他震撼的是,他观看的这两场歌剧,时间跨度长达10年之久,在这10年里,歌剧每天都在同一剧院演出,而剧场也成了歌剧《悲惨世界》专有演出的剧场。

  到目前,歌剧《悲惨世界》已经在同一剧院演出了近9000场,演员也换了好几拨,剧院所有的座椅都已经被坐烂了,但场场几乎座无虚席,甚至有时候一天要演两场。“这样的演出盛况和票房效果自然是能赚大钱的。”莫言说,在伦敦,许多演出常常一票难求。

  今年,莫言去了4次日本,主要的目的是做文化课堂,看戏也是他重要的活动之一。在一个有104年历史的古老的剧院,莫言看了5场戏剧。他了解到,剧院100多年来一直在坚持演出戏剧,而且越来越红火,不仅在日本有大量粉丝,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粉丝。演出的剧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改编自西方的歌剧,有的是根据欧洲的故事改编,也有日本民族传统故事。

  “这个剧团演出有两个场地,一个在东京,一个在神户,票价约是3500元人民币,我有几次还是高价买退票才可以看到。”引发莫言思考的是,一个剧团可以坚持100多年都赚钱,这种经验在中国能不能复制?“结论是当然不能复制,但可以借鉴。”

  “中国人对艺术的爱好,从来不弱于任何一个国家。关键看能够拿出什么样的东西给观众。”莫言认为,中国有大量人口资源,又有丰富的戏剧品种,如果剧目能够选择得当,演出精益求精,自然会吸引来观众。其他的艺术品类,如美术、音乐、舞蹈等,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创造价值。

  差异发展是关键

  在12月2日上午的主论坛演讲上,莫言谈到,他在文学创作的时候,偶尔也会写戏剧。随后,他还谈到了艺术创作的创新与守旧。当一种艺术形式发展到高峰阶段,让后来者感到无法超越时,创新的欲望就会产生。这种创新会带来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或者一个新的文学流派的诞生。

  文学创作领域的创新一般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从古典中寻找新灵感、发现新素材也是常有的事。“我本人的小说创作,就是从经典文学和民间传说故事中获得灵感和素材。”莫言坦言。

  “文学无论如何创新,如果与人的情感命运无关,文学也就没有意义了。”莫言的经验是,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通过翻译感动别国的读者,就是因为这些作品里面都有人类情感的共同性。

  而在坚守文化艺术共同性的同时,也要发展、突出、保护文化艺术的差异性或特殊性。因为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文化领域,寻找差异、发展差异都非常重要。“保护差异、突出差异、发展差异,才可能使我们的产品保持高质量水平,创造高质量价值。”莫言说。(本报博鳌12月2日电)

  人物名片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他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

  《红高粱家族》

  《檀香刑》

  《丰乳肥臀》

  《酒国》

  《生死疲劳》

  《蛙》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