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 | 海南二胡演奏家方高才:第一把二胡自己手工制作 忘我练琴被称为“琴痴”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只是弹指一瞬,但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 美好。为此,南海网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开设“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专栏,广泛征集70张老照片、70个动人故事,通过光影世 界的“时光机”,回首70年间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讲述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故事。

  我是方高才,一名二胡演奏家。近日,我看着家里墙上贴满的奖状和荣誉证书,心里感慨万千,这些都是我多年参加比赛所获得荣誉。这几十年来,我独爱二胡演奏,为了钻研二胡,我曾经废寝忘食,被人笑作“怪人”、唤作“琴痴”,但我无悔,在音乐的殿堂里逐步实现自己的二胡梦。

海南二胡演奏家方高才家里墙壁上的奖状。 方高才供图

  一把二胡开启音乐梦

  我是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人,生于农民家庭,童年的我常常呆呆地站在田野里,听那风吹树杈的声音,跑到小溪旁听水流声,聆听稻田里的蛙声一片,大自然的天籁之声使我着迷。

海南二胡演奏家方高才独照。 方高才供图

  我的邻居关诚伯善拉二胡和吹唢呐等乐器,每当关诚伯拉二胡的时候,我总会被吸引来,有时羡慕地用纤细的小手抚摸着关诚伯发亮的二胡,有时干脆伏在关诚伯的膝盖上凝视倾听,全身心沉浸在美妙的二胡声中。那时候,我把关诚伯的那把二胡看作是至圣至纯的珍宝。那个时候,我是多么渴望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二胡,但因为家庭贫困,我不敢奢望。

  小学四年级时,我突发奇想:自己造一把二胡。于是,我找来木棍、竹筒、牛尾毛等材料,折腾许久竟真的制成了一把像模像样的“二胡”,就连拉起来的声音也有那么些意思。关诚伯见我如此迷上二胡就教我拉简单的曲子,想不到一教就通,一拉就会,老人高兴地收我为徒。

  为了成为一名二胡演奏家,我开始不懈地追求。1970年上山下乡,我在乐东长茅水库参加生产劳动,每天都是白天干活、夜间练琴,手指磨得生泡、长出厚茧,吃饭时左手在桌上弹跳,右手则做着拉弓姿势,就连走路时也不忘哼唱乐谱。1990年9月,由于工作需要,我从乐东文工团调入乐东县农机局任农机学校校长,但我的音乐梦依旧在延续。

  走出大山看世界

  由于生活在交通闭塞的抱由镇,没有名家指点、没有知音交流,我只能靠着听二胡独奏磁带,摸索领会乐段的表现技巧、弓法指法。

  多年练习,我总结了拉好二胡的几个关键:第一是要有信心,知难而进;第二是要背熟乐谱,心中有数;第三是要勤练各种弓法、指法和培养乐感。但我明白,练琴不能做井底之蛙,不走出大山就永远不会有大的进步。所以,每次听闻省里举办民乐比赛,我都会克服各种困难并从微薄的工资里凑出钱来,请其他乐手同去海口为其伴奏。

  有人冷嘲热讽:“你是个业余乐手,就算去比赛也是没用的。”我倒也不恼:“人生难得几回搏,乐东这么多年都没有人参加过省级比赛,我要为乐东争光,为热爱民乐的朋友争口气!再难也要去!”

海南二胡演奏家方高才在参加二胡独奏比赛。 方高才供图

  为了更好地演奏乐曲,只靠数百元微薄工资养家糊口的我,节衣缩食攒了一万多元,跑到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订制了一把六角二胡,又跑到北京民族乐器厂订制了一把八角二胡。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勤学苦练,我在二胡演奏方面收获不断:1978年9月第一次参加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文艺调演,凭借板胡独奏《公社春来早》荣获一等奖、二胡独奏《江河水》获海南省民族器乐大赛一等奖,还获得海南省音乐最高奖“金椰奖”,本人的传记和成果被收入《海南音乐二十年成果(1998年-2008年)》专集,并成为海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2001年,我成功通过全国二胡最高考级——十级,成为海南籍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人。

  这些年,我多次被省歌舞团、省民族歌舞团、省民乐团、海口市琼剧团邀请担当乐手,赴省内外参加比赛。2017年,我在海南省第六届中国民族音乐国际大赛中,荣获专业组二胡独奏一等奖。2019年8月,第九届华乐之韵二胡大赛国际总决赛,我的独奏荣获金奖。

海南二胡演奏家方高才在参加比赛时二胡独奏。 方高才供图

  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我还通过不断完善外部环境来培养自身气质:在庭院内种植花草观其美丽,种植香蕉倾听雨声,让自己的琴声与大自然的蝉鸣鸟叫和谐交融,既表现了高山流水的壮美,又体现了田园牧歌的情调。

  艺海无涯苦乐相伴

  退休后,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学习民族乐器,我无偿地把这些数十年摸索出来的演奏技巧教给了30多名学生。我还常常与省内各界音乐人士切磋技艺,相互交流,倡导创新,在探索与弘扬民族音乐的路上砥砺前行。

  海南二胡演奏家方高才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的曹德维教授合影。 方高才供图

  回忆自己的艺术生涯,我时常感慨:艺海无涯,探津其中,苦乐相伴,巧夺天工。两根弦、一把弓,把我和师长、亲人“绑”上了舞台。我把他们融入演奏之中,成为艺术表演的源源动能……

  虽然我离开文艺舞台已有二十多年,但我仍每天坚持练习二胡,积极参加海南省民乐比赛。身边的朋友会问我,这么大年纪了为啥还坚持参加比赛,因为比赛没有奖金还辛苦,但我觉得参加比赛可以考出我的实力,考出二胡的人生价值,让我们的民族乐器释放出更多的艺术魅力。

海南二胡演奏家方高才独照。 方高才供图

  讲述人:方高才(海南二胡演奏家)

  讲述时间:2019年12月8日

  南海网记者陈望 实习生李仁虎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章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