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守望和平的力量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今天,是第6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再次“以国之名”,悼念死难同胞,捍卫历史记忆,祈愿世界和平。

  警报长鸣,国殇难忘。82年前的今天,凄厉的警报声,在冬日的南京城响起——侵华日军野蛮入侵,制造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这是人类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中华民族的永远伤痛。民族危亡,激发了中国人民火山迸发般的爱国热情。“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以血肉之躯构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铭记历史,矢志复兴。回溯苦难的历史反思,也是矢志复兴的精神检阅,回放昨日的屈辱和苦难,也凝聚此刻的责任与使命,更召唤未来的和平与富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近一年来参观者的留言簿,垒叠起来近800公斤,守望和平的心愿令人动容,捍卫正义的信念令人振奋。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开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愿景,正因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接续奋斗而逐步成为现实。

  凝聚心愿,共襄和平。南京江东门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侧面看好似一把断裂的军刀,而从空中俯视,它又是一只“和平之舟”。从一座城市对遇难者的集体纪念,到国家立法上升为国家公祭,6年来,公祭活动已经超越一城一地。每一次国家公祭凝聚人心的力量,在于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热爱和平的悠久传统,“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和衷共济”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即便汉字中的“武”字,《说文解字》也强调“止戈为武”。今天的中国人民,经历了同胞惨遭屠戮、山河喋血的痛苦,更懂得和平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今天的中国,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不是记忆的负担,而应成为理智的启迪。今天,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证人都会老去,但历史不能忘记!已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南京大屠杀档案”,不再仅仅是城市记忆、国家记忆,而是已经成为世界记忆。1937年冬天,面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约翰拉贝、约翰马吉、明妮魏特琳等20多位国际友人,圈起一片面积为3.86平方公里的南京安全区。今天,重走这周长约8公里的“战时生命线”,感恩南京安全区——国际和平徒步活动如期举行。“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际友人们的善良之举、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将为世人永远铭记。“永矢弗谖,祈愿和平”。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紫金草”和平行动、“和平许愿墙”签名、“和平颂”音乐诗会……一句句祈愿和平的祝福,一声声赞美和平的歌声,祝愿人类终归大同、世界永续和平。

  和平的钟声,在公祭广场久久回荡。这是一种警示:中国人要勿忘历史,奋发图强;也是一种宣示: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可重演。(孙敏 袁媛)

原标题:凝聚守望和平的力量

责任编辑:郭微微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社会长焦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