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智双扶丨儋州排浦镇村民谢林器:自主发展养牛产业脱贫

>>>点击进入专题<<<

  12月13日,儋州市排浦镇瓜兰村委会的山坡上,一群黄牛在优哉地吃草。贫困户谢林器不时挥动着手中的长鞭,把牛群赶到更茂盛的草地中去。这群黄牛是谢林器一家脱贫的本钱,也是致富的希望。

  “放牛也是一门技术活,首先要找到草茂盛的地方,也要时刻注意牛的去向,万一牛群把村民种的水稻、地瓜等农作物给吃了,会给村民带来损失,造成的影响也不好。”谢林器是排浦镇瓜兰村委会田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共有5口人,在家庭未脱贫之前,主要靠种植水稻、蔬菜以及孩子外出务工的收入来维持生活。他说,从2016年开始,一家人在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帮扶下,生活慢慢得到了改善,现在就想通过养牛,让生活越过越好。

  谢林器在儋州市排浦镇瓜兰村委会的山坡上放牛。南海网记者 李绍远 摄

  谢林器家庭是在2017年12月脱贫的。在此之前,一家人生活几度陷入窘境。谢林器说,生活困难,就想着如何改变现状。“孩子们外出务工补贴家用。我虽然50多岁了,但也想着能继续给家庭出力,改善生活。在帮扶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的鼓励下,我决定发展养牛产业。”

  “村子周边有草地,有水源。养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谢林器告诉记者,在与帮扶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多次商量后,他决定引进黄牛在村子的周边放养。2016年10月,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他通过银行贷款5万元作为产业资金,再加上亲戚朋友的帮衬,引进34头黄牛在村子的周边放养。

  一条长鞭、一顶草帽,有时还带上午饭和开水,这就是谢林器放牛的基本装备。谢林器说,每日早上和下午就是放牛的时间。牛群在同一处草地上放养时间长了,就要寻找新的草地。“隔一段时间就要换着地方放牛,这块地上的草吃没了,枯萎了,就要想办法另外找一处草地放养,让这块空地上的小草再长出来。如此来回换地方放牛,能保证牛的草料充足,让牛吃得饱,长得好。”

  记者了解到,谢林器经过发展养牛产业,家庭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目前,仅是养牛产业,谢林器家庭每年年收入约10万元。“这几年来,有了政府的帮扶,家庭脱贫了。但想要日子越过越好,就要靠自己努力,发展产业发家致富。”谢林器说。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12月13日讯 南海网记者 李绍远)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邓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