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余岁的符以新家住儋州市大成镇可运村委会的佛夭村。
这个村子鱼塘特别多,他家就在佛夭村村口的鱼塘边上。早年,由于夫妻俩岁数不小,又有5个孩子,符以新不能离家出去工作,生活一直很拮据。可谁曾想到,短短几年,这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当上了“脱贫之星”。
符以新在修整天花板。南海网见习记者 符碧霞摄
符以新看起来个子不高,还有些驼背,虽然年事已高,但身子骨十分硬朗,记者初次拜访时,符以新的妻子正在改造的屋子门前和水泥,符以新踩着高架子修整水泥。他一做就是一个上午,一口气上上下下不带歇息的。符以新说:“政府政策好,让我们有新房子可以住,我必须亲力亲为把这个房子给造漂亮了 。”
能住上平房是符以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符以新一家7口人住在破旧的瓦房里,符以新的四个女儿都是挤在一起睡,儿子出去务工赚钱,已经好几年没和家里联系了。两个女儿先后结婚,又有两个女儿先后就读海南省卫生学校。
正在符以新感到走投无路时,精准识别工作将他识别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得到了助学补助政策的扶持,减缓了部分经济压力。不仅如此,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符以新燃起信心立志发展产业,摆脱贫困。
给肉鸭喂完饲料后,符以新赶着肉鸭回鱼塘。南海网见习记者 符碧霞摄
“我刚开始养的是猪,但是没想到不仅没赚钱,还被骗的亏了好多。”符以新回忆道,“说实话,养猪的经历打击了我的信心,我开始怀疑自己一把年纪是不是不适合弄产业。”在帮扶责任人开导下,符以新和妻子相互鼓励,重拾信心。他利用自家鱼塘及橡胶园的资源优势,饲养肉鸭约1000只,肉鸭平均三个月可出售一批,加上自家的橡胶,这样一年可以赚好几万元。
说起符以新,村里的人都说,他能脱贫那可真是不容易,夫妻俩一把年纪了,家里孩子还多,日子过得艰难。但是他们一家子脱贫让这些村民备受鼓励,相信只要踏出第一步,踏踏实实走下去,一定会收获幸福的果实。
“党的政策这么好,咱要是不好好干就辜负了。”符以新说,今年,他两个上卫校的女儿毕业了,一个在诊所上班,一个打算继续上大专,肉鸭销售稳定,即将入住新房子。符以新觉得生活更有奔头了。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儋州12月15日讯 南海网见习记者 符碧霞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