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 | 中国小学语文课本里永恒的“纤夫”

  中国小学语文课本里永恒的“纤夫”

秋文作品《孤舟蓑笠翁》。

  ■ 海南日报记者 梁君穷 徐慧玲

  “我是学美术的,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们学的‌‌都是‌‌苏联画派,像列宾、谢洛夫等,当时的画家都是写实的,‌‌‌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两代的画家。”近日,美术家协会会员雷金池在三亚观赏完列宾美院油画展后感慨道。

  其实不只是画家,我们许多人都可能曾被俄罗斯的现实主义作品影响而不自知。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曾出现在中国的小学课本上,还配了文章对画作进行解读。小学课本里还有许多文章配图,同样有着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如契诃夫小说《凡卡》的配图、课文《夜莺的歌声》的配图等。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术教育方面开展了对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方法的引进,选派留学生赴苏联学习油画,并聘请了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来华培训。中国开始全面学习与传播苏联美术。

  其中,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是俄罗斯油画的观察与训练基础,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的推广,不仅为俄罗斯油画在中国的普及奠定了基础,也同时成为全国艺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的通行标准。

  当然,如今辩证来看,大一统式的美术教育体系也造成了思想观念的僵化和创作方法的单一等弊端,也曾给传统中国画的教学带来困扰。但是,经过几代人延续的俄罗斯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的美术教育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俄罗斯油画朴实、厚重、雄浑的现实主义审美风格也对几代中国人产生了深刻的审美影响。

  此外,当年许多俄罗斯现实主义油画作品,表现了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生与死,以及母爱、爱情这些人类永恒的主题,显示出艺术家用艺术创作来振兴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即使在风景画中也体现着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些都曾影响中国艺术工作者到人民群众中寻找艺术创作源泉的方向。

  “艺术不分国界,就像我们两个国家的缘分一样……艺术界的展览是为了让中国了解我们俄罗斯的文化。同样,我们跟中国画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秋文·亚历山大·瓦连京诺维奇认为,今年5月,“一带一路”艺术行活动让列宾美院的师生来到海南写生创作交流,加上此次三亚俄罗斯文化周活动,加强了他们与中国尤其是海南的艺术文化交流,希望这样的文化交流继续加强。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