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 | “小众科研”王东桃、谢恩高:我们让祖国的剑麻产量提升了5倍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只是弹指一瞬,但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 美好。为此,南海网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开设“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专栏,广泛征集70张老照片、70个动人故事,通过光影世 界的“时光机”,回首70年间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讲述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故事。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我叫王东桃,快90岁了,我与丈夫谢恩高都是广东平和县人,都是共产党员。我们是大学同学,1956年7月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共同获得农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我们一直从事剑麻研究工作,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做一些剑麻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可以说,我们夫妻二人,一辈子没与剑麻分开过。

  我职业大部分成绩是在粤西试验站取得的,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下称南亚所)。我们研究的领域十分小众,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却是国家非常需要的。

  30多年来,我与丈夫谢恩高先后承担了国家多项剑麻研究重大课题,致力于我国剑麻的丰产及抗病两个研究方向。这一辈子,最让我们感觉有价值的成果是将我国剑麻产量提升了5倍。

王东桃是我国最早研究剑麻的科学家之一。受访者供图

  初相识 海南岛上考察剑麻

  剑麻是一种热带作物,它的硬质纤维质地坚韧耐磨,耐盐碱,用来做船上的缆绳,即使长期浸泡在海水中,也不会被腐蚀。它被广泛应用在运输、渔业、石油、冶金等多种行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63年前,我们刚走出校门,发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非常需要这种纤维,然而我国种植面积太小,种植技术落后,剑麻几乎无人研究,需要向外国高价进口这种纤维。我与丈夫决定,“既然没有人研究,我们上,靠自己解决难题!”就这样,我们一头扎进剑麻科研中。

  那个年月,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极少,连一些基础数据都要从零开始。在大田搞科研跟农民种地一样,是极辛苦的。然而,在研究的第一个阶段,我们甚至连自己的试验田都没有,那份苦就更重了。

  我们当时在广州工作,想了解剑麻,只能往当时我国剑麻主产地海南岛跑。

  那时候,海南岛生活艰苦,交通不便,很多人都忙不迭地躲开。我与丈夫有强烈的研究愿望,关注点在剑麻身上,说实话,当年对这份苦并没有太多感受。

  毕业当年,我们就踏上海南岛,环岛搞调研。与其说是出差,不如说是扎根,我们一整年、一整年在岛上的剑麻种植地考察,做实地调查。海南岛上,我们走遍了剑麻种植地,住在农场窝棚里是常事。

谢恩高在剑麻试验田里工作。受访者供图

  几年后,我们初步掌握了剑麻生长规律与栽培经验,积累了丰富的调查数据。此后,我们共同编写了题为《我国龙舌兰麻的生产现状与前瞻》一文,对我国发展龙舌兰麻产业提出建议。剑麻是龙舌兰麻的一个品种。

  1960年至1962年,由我负责“两院”(现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剑麻生产,试验基地设计规划,单独担任龙舌兰麻选育种的课题任务,建立了品种园,进行品种特性观察,产量及质量鉴定。后来,我们设计布置了剑麻株行距,间作试验,提出双行密植的增产效果,对制定剑麻种植的技术措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不久后,我与丈夫一起被调至粤西试验站,也就是现在的南亚所工作,我们有了自己的剑麻试验基地。接下来的10年,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剑麻丰产、控病两个方向。

  选良品 为国家选定剑麻当家品种

  1963年,“两院”图书馆刚刚购回英国人洛克著的《剑麻》一书。在那个年代,想阅读国外最新科研专著,很不容易。我与丈夫倍加珍惜,如饥似渴地阅读。

  单纯的纸上谈兵,我们还是有了重大发现——坦桑尼亚的一个剑麻品种适宜在中国种植。它最大的优点是丰产,我们将其命名为H·11648。

  后来,由我来拟写引种H·11648的报告书,层层上报至当时的农垦部。很快,得到部里的支持,该品种于1963年引进,并由我们的团队负责试种。

  在“两院”取得试种资格的同时,我们又在海南的一些农场布置该品种的区域性试验。

  多年试种及生产实践证明,H·11648具有优异的丰产性,比当时我国的剑麻亩产量提高了5倍,经济效益显著增长。这一品种,后来成为我国剑麻的当家品种。

  这一科研成果,于1984年获“两院”科技成果二等奖,且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985年,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引种H·11648新品种,并非一帆风顺,该产品在坦桑尼亚就携带着严重的斑马纹病,经常对该国的剑麻予以毁灭性打击。用谢恩高的话说,“这个病害,在手里被咔嚓掉了。”我们非常有效地抑制了它,在国际上的影响比较大。

  直到今天,H·11648品种仍在种植。

  2019年12月11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建所65周年庆祝大会上,王东桃代表建所之初的老科学家登台发言。南亚所供图

  育良种 “粤西114”超越国外引种产品

  我与丈夫带着团队,经过10年的研究,将我国的剑麻产量提到一个新高度,即丰产又控病,取得了重大成果。

  龙舌兰麻全世界有250多种,我从1971年起一直负责龙舌兰麻的选育种工作,从42个杂交组合中,筛序出三个较好的组合,有希望的品系15个,我们精心培育比H·11648更抗病的品种。

  搞科研的同时,为了培训剑麻技术队伍,我们撰写了一批剑麻论文。谢恩高毕生从事剑麻育种工作,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他的论文《发明创造剑麻快速繁殖方法》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是《龙舌兰麻杂种11648的引种试种的研究》课题的主要完成者,课题负责人;他同时担任《龙舌兰麻杂种11648号引种试种技术改进与示范推广》课题的主要完成者、课题负责人,是此课题报告执笔人之一。

  80年代末,我们在专业性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了关于剑麻的专著。直到今天,我国农业学院关于剑麻的教材,依然在使用我们主编的各类专著。

  那个时候,我与丈夫将剑麻的生产,研究,教学结合在一起,连续数年编写剑麻讲义,长期授课,还从事技术服务及相关咨询工作。

  后来,我们对剑麻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也投入大量的精力,据我们判定,全球具有经济价值的剑麻约50多种。

  1988年上半年,我与丈夫提出缩短剑麻育种年限研究,并提出培育剑麻优良品种及推广程序的初步意见。

  我们收集了国内外剑麻品种,建立种质资源库。我们设立的“龙舌兰麻抗病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课题属于部级重点课题,我为课题第一负责人。

  12月11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建所65周年庆祝大会上,王东桃、谢恩高二位科学家前往参会。会后,二老接受了南海网记者的采访。实习生 韩婷 摄

  不久,我们选育出剑麻新品种“粤西114号”。这是通过杂交进行系统筛选得出的,产量比H·11648提高16%。30多年前已在广东、广西、福建垦区剑麻生产上进行推广种植,获显著经济效益。我记得当时广东金星农场推广种植后,年收入达到了103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1993年,我与丈夫共同获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今年国庆前夕,我还得到了一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章”。

  我们俩已至耄耋之年,与剑麻打了一辈子交道,拿了很多国家级的大奖,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它们了。我们家里,从来不养花,只养龙舌兰科的家庭观赏植物,虎尾兰之类的植物占据了家中阳台。

  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不断地整理剑麻的相关资料,我们想为年轻人做些工作,把我们毕生的成果传给他们,让他们继续做下去。

  我们现在定居在广州,已经很多年没回过海南了,多希望有机会能回去走一走,看一看,那些曾经无比熟悉的山林田野里,有我们的足迹与汗水,有我们的青春与怀念。

  一晃60多年过去了,海南永远是我们的科研起点,我们永远怀念那段与海南朝夕相处的激情岁月。

  讲述人:王东桃、谢恩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退休研究员)

  讲述时间:2019年12月11日

  南海网首席记者 康景林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林芳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