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东成镇崖碧村委会低崖碧村村民高万有,家庭人口7人,家中有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家里因缺少劳动力而致贫。2016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在镇、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高万有通过发挥自己的内生动力,终于在2017年走上了脱贫的道路。脱贫后,他并不止步,勤学苦干,被评为儋州市2019年度“创业脱贫致富之星”。
高万有接完预订成品鸡的电话后,介绍产业情况。南海网见习记者 符碧霞摄
“我家里有八十多岁的父母,三个孩子在上学,我妻子身体也不太好。”高万有介绍,一家7口,只有他一个劳动力,高万有以前只能靠打零工和务农来维持家庭生活。这样的收入根本不能支撑整个家庭,那时高万有还要向亲戚朋友借钱来供三个孩子上学,发展产业对他来说简直是痴人说梦。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帮扶干部多次入户走访了解高万有的情况后,孩子上学有了补助,妻子看病也有了医疗保障。“政府那么帮我们,我们不能拖后腿。”高万有说,其实,他曾有过发展产业改变贫困状况的想法,但因没本钱,一直没有付诸行动。现在有了政策帮扶,他开始规划,发展养殖业。
“他在我所帮扶的贫困户中是最好学的一个。”高万有的帮扶责任人于敦江说,当高万有决定发展养鸡产业时,他就骑着摩托车专门到西联去学习养殖技术,不断考察养什么品种的鸡比较适合。
由于家中没有土地,没有条件建规模较大的鸡栏,于是高万有自筹15万元在儋州市西庆农场4队承包了20余亩地,并购买了5000只鸡。
“我现在已经卖了4000只了,但是最近我又买了一千只大鸡和三千只小鸡。”高万有开心地说,只要有人订鸡,高万有就用摩托车给买家运去,一次最多可以拉50只。由于是今年才开始养殖,鸡的销量不算特别好,销售渠道也不多。鸡蛋量少,但只要一有鸡蛋,就会被周围的村民抢空。
从儋州市东成镇到儋州市西庆农场,41.9公里,一辆摩托车,高万有经常载着他的妻子往返两地。“我们承包的是房子和土地一起,为了更好地养鸡,现在我和妻子基本晚上就住在西庆。”高万有说,现在他的孩子们都在外地上学,少了一份牵挂,比较能专心的发展养殖产业,而他和妻子只要没什么事就会回东成陪伴父母,晚上再回西庆。
高万有未来打算将自己的产业发展成流水线,鸡生蛋,蛋生鸡,自产鸡苗。不单可以卖成品鸡,还可以销售鸡苗,并且研究如何提高鸡蛋的产量。高万有对自己规划的蓝图充满希望与信心,他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将自己的产业打出名声,带领家人一起奔向美好明天。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儋州12月21日讯 南海网见习记者 符碧霞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