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只是弹指一瞬,但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 美好。为此,南海网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开设“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专栏,广泛征集70张老照片、70个动人故事,通过光影世 界的“时光机”,回首70年间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讲述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故事。
1993年,杜贵芳到海南不足半年。受访者供图
我叫杜贵芳,今年77岁了。我从十几岁开始就在四川自贡当老师,1992年底,我退休后就跟随女儿从四川来到了海南。
初到海南时我发现这里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只是教育方面有所欠缺。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于是决定找点事做。我先是去一位老板家中给他的孩子当家教,后来,一位农民也想请我给孩子当家教,结果那位老板说了,我是他们家请的,不能给别家孩子做家教。当时农民的孩子找到我,对我说:“老师,我特别想让您教我功课。”孩子用那只湿漉漉的大眼睛看着我,我的心一下就化了,对那孩子说:“你随时都能来找我,我一定教你。”一个月后我离开了那户人家,在自己的房门口挂出了一张纸条:我是人民教师,我是属于人民的。也是从那时起,我萌生了一个念头:给更多的孩子办课堂,让更多的海南孩子接受教育。
1993年,我在海口一所小学给学生们试讲语文课。一上完课,孩子们全都围过来,问我什么时候再来上课。我走之后,班主任问孩子们:“原来的老师和刚才那位老师你们更喜欢谁来给你们上课呀?”“我们要老老的!”孩子们用独特的海南乡音回答,自此我就在这所学校留了下来。那会我特别忙,每周都要给孩子们备课,我备课的方法与别人不同,在了解学生之后会根据他们实际的学习进度和情况给他们“解套”,将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让人人都收获,人人都享受我的教义、给予和劳动。备课时我全身心都投入在里面,不停地钻研,只为了能够吃透“两头”,一头是教材,一头是学生。因为我坚信,学校老师若是都有这份心,用爱去教育孩子、包容孩子,孩子就是幸福的。毕业的时候,我带的这个班级所有的学生升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我感到非常欣慰。
1993年暑假,杜贵芳在海口市青少年宫教学,学生上台朗读。受访者供图
带完这届毕业班之后,我就离开了学校。1993年的暑假我来到了海口市青少年宫,毛遂自荐担任作文培训班的讲师。我开班的第一天来了30个学生,第二天来了40个学生,后面越来越多,最多人次达到600多人,小学、中学的学生都有。老师们都说是我把青少年宫带“火”了,但我认为功劳是大家的,因为大家都用心、用爱在教导孩子们。
在青少年宫工作的期间,我一直都有着独立办学的想法。为了不影响青少年宫的生源,1993年底我跑去新埠岛先后开办了育才幼儿园和育才学校,教育范围涵盖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我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弥补当年海南教育的缺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海南的孩子都很聪明,学得快,吸收得也快,偶尔有调皮的学生我一说话他们也都乖乖听着。学校多年一直保持着一个传统,就是每逢考试我们都会给每个孩子送上两个鸡蛋和几颗白兔糖,寓意是希望他们能量满满、甜甜蜜蜜地去考试,并能取得心满意足的成绩。现在这些孩子都长大了,已是不同行业的中坚力量了,但还依然记得我,时常与我联系。
1993年底,杜贵芳在新埠岛先后开办育才幼儿园、育才学校。受访者供图
不再办学后,我依然闲不下来。2012年我在海口云露社区一间闲置的办公室办起了“奶奶课堂”,每个周末早上开课,给孩子们上国学课堂;之后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来到海口永兴镇的冯塘村,看到村里有个废弃多年的老教室,便决心办个“国学堂”。我把自己的一点收入分给村里的贫困孩子和孤儿,每个周末会来给村里的孩子们进行义务教学,主要讲国学经典,为他们传授中华传统文化,孩子们都爱叫我“杜奶奶”。现在我只要一有空也还是会过去给他们上课,并带着琼台师范学院的学生们一起,希望让社会更多群体关注到这群亟需接受教育的孩子。
2003年,育才学校全体老师在海边合照。(左四为杜贵芳)
记得我第一次来到海口的时候,道路都在修建,一晃20多年过去,我亲眼看着动车、铁路、飞机的不断更新发展,教育也被更加注重,有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至海南的教育事业当中,真的让我感到又自豪又欣慰。多年来我还一直关注着海南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孩子的握笔姿势问题,也写过相关的文章与评论,希望更多家长能够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从身边小事做起,重视生态环保教育,共同保卫海南的碧海蓝天。
2000年初,杜贵芳呼吁学生一同保护海南生态环境。受访者供图
我这一生做得最不后悔的事就是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始终秉持着“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观点,需要用爱、用真心去浇灌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健康地快乐地成长。这条路没有终点,只要我还在一天,教书育人这件事我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最后,我用一段自己以前写的文字来概括自己的教师生涯:
杜老师教师生涯的自豪——从不给学生买“辅导资料”,以前就语文数学,两套试卷,我也就买一套,自己参考。在没发明“辅导资料”前,我为班里三层次的学生,编三套试题,让每一层次都能获满分,“差生的无数满分”,依旧可为尖子。
我的学生才貌双全 ,真三好,体育冠军属我班,演讲比赛第一属我学子 ,学习成绩自然优秀。全区数一数二……
返乡时学生罗艳说,我们杜老师从不收补课费。有学生说,杜老师教的可以用到初中。还有学生说,杜老师教我们的够用一辈子……
我知足了,虽口袋里穷得只剩退休工资一一但这才叫源源不断,越来越多……因为有梦我中华,国富我有……
2019年,杜贵芳与四川学生相聚一堂。(左六为杜贵芳)
讲述人:杜贵芳(四川自贡退休女教师,海口冯塘绿园国学堂创办人)
讲述时间:2019年12月24日
南海网记者 杜倬荷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