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只是弹指一瞬,但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为此,南海网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开设“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专栏,广泛征集70张老照片、70个动人故事,通过光影世界的“时光机”,回首70年间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讲述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故事。
我叫李波,是海南省公益慈善联合会海南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主任委员,海南省小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
虽然我有多重身份,参与过很多环保项目和动物救助活动,获得过多项荣誉,可在我看来,我更愿意做动物们永远的“保护神”。
2007年,我在文昌放生四只草鸮孤儿。讲述人供图
与动物结缘 来源于生活中的一次意外
1989年,随着“十万人才过海峡”,刚大学毕业的我从黑龙江来到海南,进入高校任职,做了一名体育老师。
20世纪90年代初,我和朋友组建了海南省时装表演队,在那个时候,这是非常新奇的事物。每天应接不暇的演出活动,给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可好日子没过多久,意外发生了。1997年6月6日晚上,我开车去花店给一位时装表演队的同事买花庆生,结果遭遇劫持并受了伤。
1997年,我(左一)在海南省时装表演队时,和中国相声艺术家常佩业合影。讲述人供图
在养伤的几个月里,我开始重新审视生命,重新思考人生价值。我经常出去散步,看到草坪上小动物们围着主人“撒娇”的场景,我的内心荡起了温暖的情感,觉得那些小动物特别可爱,特别善良。
有一天,一只小猫出现在我们的出租屋周围。我每天给它喂点东西,慢慢地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这也让我萌生出放弃时装表演队,参与救助流浪动物的念头。
救助流浪动物 由喜爱到尊重和保护
1999年,我救助了一条被主人遗弃的流浪狗,看着小狗的眼神从最初的陌生、警惕,到最后的温柔与感激,我感到无比的快乐。
2000年的一天,有一位市民把捡来的野生大鸟送到海甸岛一家动物救助店。这只鸟和流浪狗们关在一起,吓得发抖,眼里全是恐惧。看到这一幕,我心疼不已。那是我第一次救助野生动物,由于毫无经验,起初我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让这只鸟进食。后来,我试着把米饭、果皮、肉、混合剁碎,喂给鸟儿吃,终于奏效了。野鸟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毛色开始发亮,眼神也清澈起来。一个多星期后,我带着鸟儿到海口丁村放生,看着它张开翅膀飞入树林,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此后,只要看到受伤的流浪动物,我就把它们带回家疗伤,最多的时候,我的家里一天有过20多只小动物。
2007年,我在居民区救助一只受伤的猪獾。讲述人供图
在和动物接触的过程中,我对动物的感情,也由最初的喜爱,上升到尊重与保护。那时,无论多远,任何时间,只要有人打电话来,说有小动物需要救助,我就会马上放下手头的事情,匆匆赶过去。
其实在救助动物的初期,我也遇到很多问题,有一次,我救助了一只老鹰,它超大的爪子抓住我的手就不放,看着血在往外流,我越动它抓的就越紧。这些体验很艰苦甚至很危险,但是我觉得很有意义。
印象最深的一次救助,是一对来海南自驾游的广东夫妇送来的一只豹猫。当时,豹猫左前爪被兽夹夹伤,伤势特别严重,受伤部位的骨头都粉碎了。那时我还缺乏野生动物救助的专业知识,只凭一颗对动物疼惜的心开展救助,最终我把豹猫带到宠物医院,做了截肢手术,然后带回家疗伤。
但整个过程非常痛苦,豹猫仿佛不信任人类,每次投食,只要我在它眼前,它就拒食,如果我躲起来,它就快速过来进食。当这只豹猫伤口愈合后,我立刻就把它送到了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放养。
2019年12月,我接到爱心人士的电话,有一只蟒蛇在笼子里被饲养15年后,生命垂危。我辗转万宁多地,在多方协调下,最终将蟒蛇送进了安全新“家”。 同样,也是在12月,行经海口滨海大道的一辆货车上,掉落一条一米多长的鳄鱼,大摇大摆地在马路上“溜达”,大家都惊呆了,通过多部门沟通协调,它最终被安置在了观澜湖海洋馆里。
2019年12月,我给一只在笼子里生活了15年的蟒蛇找了新“家”。讲述人供图
这么多年,我尽自己所能去救每一只动物,可是我不禁想,救助是一回事,如何让它们在被救助后,更好地生存下去,并且为它们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是此刻我最忧心的事。
我们合力将救治后的海豚送回大海。讲述人供图
保护野生动物 做它们永远的“保护神”
随着救助和保护野生动物的进一步深入,我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中,我还创建了“动物110网”,希望以此作为传递动物保护信息和交流经验的平台。虽然现在网站停止更新,但我保护野生动物和宣传环保理念的脚步不会停止。
生活中,我严格地恪守着几个理念,比如不用清水冲厕所,洗米的水我可以利用三次,家里不买空调,我出去吃饭也不使用塑料餐具,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等等。
有人说,我本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却把一腔热情给了“素不相干”的野生动物,很疯狂;
我在家中对一只野生蟒蛇进行体检。讲述人供图
也有人问,你救过那么多动物,它们回来看过你吗?
我说,没有,我也不希望有。
但是这么多年,我是有收获的。当我看到在自己的影响下,身边越来越多人加入救助动物的行列,越来越多动物获得救助,回到野外自在生活时,我获得的是满心的喜悦与幸福。万物平等,人和动物本就应和睦相处。
我在安置一只近200斤的受伤海龟。讲述人供图
2019年10月28日,《海龟奇援》纪录片首发仪式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我(右二)与彭于晏等11人获“海龟勇士”称号 。讲述人供图
22年来,无论是保护野生动物,还是宣传环保理念,我都一直努力前行着,并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希望爱不停歇!
讲述人:李波(海南省公益慈善联合会海南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主任委员,海南省小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
讲述时间:2019年12月29日
南海网记者:程小丹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