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只是弹指一瞬,但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为此,南海网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开设“70年·70张照片·70个故事”专栏,广泛征集70张老照片、70个动人故事,通过光影世界的“时光机”,回首70年间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讲述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故事。
题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尚未解放的海南岛仍然战火纷飞,但这并不影响海南人民的热情。在祖国南端的大山深处,海南人民想尽一切办法,终于赶制出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开国大典当天,琼崖党政军干部和少数民族同胞1000余人,在五指山解放区白沙县毛贵乡(今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贵村)举行了盛大集会,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与国同庆。70年过去了,见证这面红旗升起的革命者散落在海南岛的各处,很多人相继离世。因而,这一段记忆显得格外珍贵。
梁先衍(以下简称:梁):我这95年,最痛苦的回忆和最珍贵的记忆交织在一起。新中国成立以前,海南人过的不是人过的日子,老百姓被打,革命者被杀,饿殍遍野。我考上了当时的国立琼山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平日里专心念书,周末悄悄到五公祠参加地下学联组织的读书会,怕被抓起来,我们只能默默诵读当时的文件。
海南解放50周年之际,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军区给梁先衍送来了荣誉证书和慰问信,梁先衍视其为珍宝。南海网记者钟圆圆 摄
1949年6月,我们毕业了。大批国民党军队撤到了海南岛,大战一触即发。学校被国民党军队封锁,学生没有出路,只能参加革命。望着海口破败的街道,饥饿的难民,残暴的国民党政府,我很痛心。知识学到了,但是绝不能给国民党做帮凶。
郑书民(以下简称:郑):老梁,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参加革命的路走得并不顺畅。
郑书民老人翻找着家中存有的老照片,努力回忆着海南岛上第一面五星红旗诞生的过程。南海网记者钟圆圆 摄
革命的火种在哪里,我们就要到哪去。带我们加入地下学联的曾粤泉指了一条明路——革命的中心在五指山。毕业典礼刚结束不久,我们就和同校的岑烱祥、何瑞华、钟静海、杨玮玲、曾继忠一起闹革命去了。
我们到琼山县委报到以后,走山路赶往琼崖临时政府所在地。一路上到处都是国民党军队,交通员带我们走山路,躲避敌人的搜查,每到一处便换一个交通员。交通员很聪明,很勇敢,每到关键的路口,便嘱咐我们躲到身后,他们先行探路,确定没有危险,才让我们通过。担心敌人发现我们的踪迹,迫害革命者,我们只能白天睡觉,晚上赶路,跑了可能有10天,终于到了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琼崖纵队司令部。
梁:琼崖临时政府当时已经有了很多行政部门,急需知识分子加入,便于开展工作。你被分到了临时政府的交通厅,我被分到了财政厅。说是司令部,其实条件很艰苦,工作和生活都在茅草房里。
转眼间到了9月,一封电报,让整个海南岛的革命者都沸腾了。
1949年9月28日上午,琼崖西区地委电台台长王禄贵接到琼崖纵队总台电报,让他负责接收新华社发布的“关于国旗制法说明”的电报。我们通过电报知道了《义勇军进行曲》是代国歌,五星红旗是国旗,开国大典在10月1日举行。不过,做五星红旗可是难倒了大家。
郑:做红旗难,我是最清楚的。琼崖临时政府交通厅厅长吴乾鹏学过美术,一支画笔绘琼崖,做红旗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手上。到北京开会的同志没回来,司令部没人见过真正的五星红旗。吴乾鹏根据电报通报的红旗规格,以及五角星的位置,设计出了第一面红旗。我在交通厅的纺织厂里给工人上文化课,接到任务——和钟静海一起协助吴乾鹏赶制红旗。时间紧张,我们从纺织厂里找来了红布,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黄布。
怎么办?自己染吧。
我们找到了一种材料,把白布染黄,做出了五角星。大家齐心协力赶制红旗,让我非常感动。不过,我现在年纪大了,实在记不清是用哪一种材料染出了黄布。
梁:你忙着做红旗,我们忙着等红旗。在司令部,每一个人都盼着早些看见红旗,都抢着要帮忙,帮不上忙的,就跑到你和钟静海的身边看看进度。现在想起来,我何其有幸,能够见证海南岛第一面五星红旗的诞生。
开国大典在即,虽然大家都会唱《义勇军进行曲》,但是为了保持最好的状态,大家一闲下来总要唱上一曲。开国大典的前夜,我们更是激动得一整晚没有睡好觉,把提前准备好的干净衣裳拿了出来。
10月1日一大早,我们早早来到广场等待,我特意站到了队伍的前方,期待五星红旗在我的眼前升起。
郑:我们把赶制好的红旗送给其他同志,跟着大部队走到广场,参加升旗仪式。在遥远的北京,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我们在毛贵,在海南革命的中心,在大山里,见证了海南岛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广场上甚至没有一根像样的旗杆,红旗就这样在我们高唱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缓缓升起。
“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大家在广场上高呼。冯白驹将军在大会上鼓励军民,努力解放海南岛,和新中国一起,彻底告别封建压迫、帝国主义侵略、国民党反动统治,走向光明的未来。
梁:那天的仪式很简单,但冯白驹将军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我们激动地流下热泪,高兴地跳了起来,仿佛忘记了战火,忘记了重重包围圈,尽情享受着新中国成立带来的欣喜与安宁。
我们没有高兴多久,解放海南的关键性战役打响,所有人又重新投身到战争中。
郑:23年红旗不倒,终于迎来胜利。1950年5月1日,海南全岛解放。一同参加革命的7个人后来相继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我后来考上了当时的海南医学专科学校,成了医生。老梁你是为海南的橡胶和园林绿化事业贡献力量。
军民共庆海南岛解放。(资料图)
梁:同去参加革命的7人,如今只剩我和你了。前些年,我们还曾一起喝茶聊天,转眼已经是物是人非。如今,我年纪越来越大,行动不便,记忆也越来越模糊,唯独不敢忘记五星红旗升起的那天。如果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回到五指山看一看,那里有我们的青春和热血,有我们死去的战友,也有一段不能忘却的回忆。
2019年10月1日,五指山市在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举行升国旗仪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海网记者 李昊 摄
郑:南海网的记者和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的工作人员和我聊了3个小时,我一直在努力回忆和记录以前的事,我真的很担心把这些事情忘掉。我现在每天坚持养生,希望能把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我还建议南海网把我们的故事放在结尾,因为,五星红旗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这里开始,人民的苦难也从这里结束。
讲述人:梁先衍(94岁 琼崖纵队老战士)、郑书民(91岁 琼崖纵队老战士)
讲述时间:2019年12月14日和12月21日
南海网记者 钟圆圆
记者手记:海口大路街和文联路的两条不起眼的小巷里,居住着两位已年过九旬的琼崖纵队老战士。他们早年间是同学,有着共同的特殊经历,感情颇深。他们的居所相隔仅几公里,却因年老身体不便,多年未曾相聚。老人记忆模糊,五星红旗诞生的故事却又十分珍贵,于是,我们用文字让两位老人完成了隔空对话,用视频记录了老人回忆往昔时的骄傲与激情澎湃。开国大典那一日,五星红旗升起了,从此就未曾在他们心中落下。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