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林田村村民刘清雄扔掉酒瓶忙脱贫 甩开包袱勤致富

  琼中林田村村民刘清雄靠奋斗摘“穷帽”,年入逾17万元

  扔掉酒瓶忙脱贫 甩开包袱勤致富

  ■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通讯员 陈泽汝

  2019年12月30日上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林田村脱贫村民刘清雄刚在自家槟榔林里忙活完,便疾步往沙姜地里赶去。“地里的杂草又冒出来了,我得经常打理,沙姜才能长得好。”如果时间充裕,他还要赶在午饭前,去帮别的村民摘槟榔再挣点工钱。

  别看如今刘清雄如此勤快,放在几年前,他可让帮扶干部头疼不已。

  因妻子患病,又有两个孩子要上学,刘清雄经常酗酒、自暴自弃,于2016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候他几乎天天抱着酒瓶子,房间里也没人收拾,去他家走访时,连个能坐的地方都找不出来。”琼中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候世峰于2017年1月成为刘清雄的帮扶责任人,他还记得,当时刘清雄的“等靠要”思想严重,几乎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

  “我并不是没努力过。”刘清雄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前些年他去三亚、文昌帮别人种西瓜,一个月只能挣到几百元,刨除妻子的医疗费、孩子的学费,几乎剩不下什么钱,“那时候快过年了,翻遍全屋的家当也只凑到800元,看着别人家都在热热闹闹地准备年货,我们心酸不已。”

  候世峰心里清楚,只有解决了实际困难,才是打开刘清雄一家人心结的最好办法。

  于是,帮扶干部们跑上跑下,帮刘清雄妻子申领相关药物,解决刘清雄两个孩子的教育补助问题,挪开压在刘清雄身上的医疗、教育两个大“包袱”。接着,他们又趁热打铁,上门做思想工作,动员他发展产业。

  “政府把能帮的都帮了,自己再不努力,也说不过去了。”刘清雄决定,先从最传统的槟榔产业干起,勤除草、定期施肥,将原本疏于管护的400株槟榔打理得枝繁叶茂后,又新种上1100余株槟榔,“想着每天都是要往槟榔林里去的,干脆把别人槟榔林里的活也一块干了,每次还能多挣200多元。”

  刘清雄干活的劲头越来越足,渐渐地,妻子的病情也有了好转,开始能帮着分担点农活。

  “现在家里多了个劳动力,不如试试发展一些別的产业,‘多条腿’走路才能脱贫脱得稳。”听了候世峰的建议,刘清雄紧接着又琢磨着发展起益智、沙姜种植等产业,并加入镇里的黑山羊养殖合作社和峡谷漂流旅游合作社,增收渠道越来越多。

  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刘清雄种植槟榔、益智、沙姜所得的收入,加上合作社分红及务工工资,足足有17万余元,家庭人均纯收入达48843元。“月平均收入超过了1万元,比城里不少白领的工资还要高,再也不用担心没钱买年货了。”扬起头朝记者“炫耀”一番后,眼前这个清瘦的中年男人又俯下身子,继续在地里忙活起来。

  早早脱下“贫困帽”,盖了新房,如今刘清雄更被评为琼中“脱贫之星”,成为村民们的致富榜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过去是把钱掰成几份用,现在是把时间掰成几份用,“只要肯干,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海南日报营根1月1日电)

责任编辑:邱苗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