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互联网+”文艺生态

  构建良好“互联网+”文艺生态

  作者: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文史教研部 潘澍

  核心提示

  文艺作品是文化的鲜活生动载体。内容创新是价值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是价值创新的动力。技术维度既是价值维度的实现基础,也是其实现载体。文艺与“互联网+”、新媒体的融合创新,为构建良好“互联网+”文艺生态提供了有益启示。

  当前“互联网+”文艺生态的基本态势

  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许不久的将来,VR技术可以像人工智能一样完成与人类的互动,或者像电视和电影一样普及,成为新文艺群体自我宣传最常用的手段之一。相信未来的几十年里,数字化媒体技术与大数据应用将会占领各个行业。那么,新文艺群体将怎样具备更敏捷的思维来洞悉行业形势发展,主动进军网络平台,通过新媒体的交互媒介,达到技术与艺人的结合,整合资源使文艺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吸引更多受众群体?2017年11月,中国文联召开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同时,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正式揭牌。推动构建“互联网+”文艺生态,助力深化改革,成为文艺系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一网三号”搭建“互联网+”文艺协会新媒体矩阵。2014年成立的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先后搭建“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一网三号”。中国文艺评论网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官方网站,是唯一一家国家级文艺评论网站,也是权威学术平台。上线几年来,受到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青睐,网站访问量、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在稳步上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一网三号”在内容和平台上能够做到无缝对接,整体发力,打造了中国文艺评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新媒体集群。各省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借鉴这一成功经验,不断创新“互联网+协会”模式。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会产生其相应属性的文艺作品和文艺形式,新曲艺组织和新曲艺群体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产生的文艺新军。曲艺的表演形式比任何艺术形式都更适合互联网直播。近年来,新曲艺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新曲艺群体也异军突起,成为曲艺界重要的演出、创作队伍。但就全国而言,新曲艺组织和群体还在初试锋芒阶段,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少。比如,大部分新曲艺组织仍在使用传统的宣传模式和经营管理方法,缺乏专业的创作和营销团队。现有的新曲艺组织在互联网应用方面,也仅仅停留在网络购票和扫码付款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指的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的营销形态,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很多新曲艺群体没有专业的营销团队,也没有运用新媒体思维开展策划活动和节目宣传。

  现场感永远是剧场舞台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网络文艺永远不能替代的。舞台艺术更多的乐趣和亮点在于可以实时与观众进行互动,在演出中“现挂”,从而与观众形成共鸣。现阶段的VR技术只是提供单向的视觉感观,无法与演员实现现场互动。

  构建良好“互联网+”文艺生态的主要路径

  “互联网+协会”是“互联网+”文艺建设的主要着力点。文艺家是“互联网+”文艺生态的创造主体。各文艺家协会是文联联系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组织最主要的渠道,是文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基本依托。近年来,为顺应时代发展,有效服务大局,各省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积极开展网上文联、网上文艺家协会建设工作,初步推动了各省文联系统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传统文艺和网络文艺融合的步伐加快。建立新媒体集群,创新参与方式。网站建设对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要求较高,因此要求各协会全部建成自己的独立网站不太现实。各协会可以在省文联网站中作为二级页面出现。文联网站二级页面加上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使三者实现内容整合与平台联动,打造成新媒体集群,使其成为各文艺家协会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各协会在信息化建设中,除了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吸引本艺术门类的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外,在参与方式上也要创新,以便更有效地调动广大会员和网友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

  全媒体思维运营,利用新型传播渠道将文艺发扬光大。在当今电子信息化的时代里,传统的舞台艺术的传播重在营销。网络公关,就是用最有影响力的人去抓住观众的心。这些都是当前新文艺组织需要学习的营销模式。小规模的新文艺组织经营模式可以参照相关优秀文化企业的管理运营模式,创建经营管理团队,定期培养、考察、学习适宜其发展的新思维和新方法。改变营销模式,合理分配收益,用新媒体思维形成良性剧场运营环境。从网络舆论制造到网络舆论引导,每一步都需要有详细的专业策划,充分利用好网络。积极抢占网络资源,争夺网络阵地,依靠网络营销,利用新型传播渠道进行有效传播。互联网直播生态下的文艺,是平民娱乐的一种回归。当今社会的娱乐休闲和联络沟通几乎是依靠互联网存在的,微信、微博、各类直播平台等都是年轻人智能手机中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艺术与互联网新媒体的融合在未来将是大趋势,尝试将历史悠久的艺术与崭新科技相结合,继承与创新才是艺术长远发展之路径。

  “技术+艺术”,整合“互联网+”文艺生态的价值序链。“技术+艺术”创新内容维度和技术维度,更为重要的是二者合一的价值维度,都可以引导人才、集聚人才。价值维度的生发、创制、达成,是形成价值序链的过程,依托于专业人员的分工集聚,专业化、跨边界、流动分合、分合有序的分工协作。这些在内容维度、技术维度中承担不同分工职能的人才,随需而分、随需而合,精专有责、聚合优联,会不断形成新的人才集群。“技术+艺术”创新无论是“互联网+协会”,还是“互联网+文艺”,统筹整合数据资讯,实现数字化转化、网络化应用,推进融媒集群和内容创新,建立新媒体集群,如官网、“两微”、移动应用产品、各类具有品牌效应的传播平台;创新文艺传播方式,如直播、虚拟现实、云剧场、全媒体传播;形成规模化内容创新生产能力,用文艺精品营造网友喜闻乐见的“互联网+”文艺生态,实现技术维度与内容维度的统一,共同升华“技术+艺术”创新价值维度。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常识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