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评丨 “45度让路法”散发生命至上的热度

  据海报集团全媒体理论评论中心

  最近,一段名为“45度让路法”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中,在拥堵的三车道路上,救护车被前方车辆堵住,两条车道上的车辆都分别向自己左右前方45度角侧身转向,为后方的救护车让出一条“生命通道”。

微信图片_20200107154214.gif

  该视频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让路法”,收获众多点赞。

微信图片_20200107154316.jpg

  【“45度让路法”让生命通道更畅通】

  网民之所以如此关注“45度让路法”,原因在于他们可以从中学到礼让救护车等特殊车辆的技巧,将来自己开车上路面临需要让行特殊车辆的情形时,操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而“45度让路法”被刷屏,说明关心这事的网民众多,礼让特殊车辆、确保生命通道畅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共识。

  司机懂得如何礼让,是确保救护车能够畅行的技术基础,很多时候,只要有一名司机不懂礼让,救护车也会被其堵在身后无法前行。并且,礼让的方式越统一越好,假如方式不统一,一部分车辆向左靠,另一部分车辆又向右靠,或者有的是45度让路,有的则以车身保持垂直来让路,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正因如此,一些西方国家不仅要求其他车辆及时礼让救护车,而且对于如何礼让,还有明确的规定或约定俗成的做法。

  由此看来,类似的知识传授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应该定期进行,甚至不妨将其列入驾校的教学内容和驾驶证的考试内容,这有利于形成步调一致的让行规则。网民自发地学习这类让路法,说明统一教学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既然民众如此渴求这方面的知识,传授这类知识就成为一种社会责任。

  但也要看到,懂得如何让行是一回事,是否愿意让行则是另一回事,光有让人的技巧,却没有让人的自觉性,也会对救护车形成人为阻挡。“懂让”和“愿让”,两者缺一不可。类似的知识普及,有利于补齐这块短板,若能通过知识传授与严格执法,使“懂让”和“愿让”形成结合,保持生命通道通畅就会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北京青年报 时本)

  【“45度让路法”,为生命让行】

  避让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车辆,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车主的法定义务。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但是,如何正确避让特种车辆,对于不少车主来说是个难题。日常生活中,不少车主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和训练而无法为特种车辆提供避让,致使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错失了生命救援的“黄金时间”。

  “45度让路法”为车主们提供了一种参考和示范——用整齐划一的方式,迅速向两边避让救护车,反应快速敏捷的同时又兼具美感,为急需求助的人,开辟出一条生命绿色通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先行,为生命让行,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45度让路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情形,在操作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比如,城市道路通行条件千差万别,有的地方道路宽阔,车流量小,适宜运用“45度让路法”;有的道路较为狭窄,车流量大,如果碰巧又遇到上下班高峰期,正如网友所说的,“不是不想让,而是走不动”。在这种情况下,车主需要采取灵活应变的避让措施,应对各种突发意外情况,在力所能及、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行。

  此外,虽然《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21条第3款指出,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或者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的违法行为信息中,有证据证明救助危难或者紧急避险造成的,应当予以消除。如果最终还是接到了处罚通知,车主可以到交警部门进行申诉,交警部门将优先进行查证核实,第一时间予以核销。但是,仍有不少网友担心后续的申诉难以及申诉成本过高等问题,对此相关部门也要拿出实招亮出新招,比如通过技术手段识别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而判定车辆让行不属于违法行为,让敢于让行的车主少跑腿或者不跑腿,切实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

  “45度让路法”未必是给特种车辆让行的唯一正确打开方式,但是“45度让路法”视频的走红,一方面让避让特种车辆的社会共识、“生命至上”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为很多人解锁了让行技巧,同时还能激发出更多更好适用于不同路况操作的让行方法。将这些方法理念推而广之,让特种车辆先行,为生命让行!(新华网 李东标)

  【“45度让路法”散发生命至上的热度】

  相关司机与交警都证实,“45度让路法”是科学的,只要在道路条件宽度允许、注意其后车距的情况下,在实践中是可行的。如果没有让路,几分钟的路程,可能需要1小时才能走完。无论救人还是救火,受阻的后果都不堪设想。“45度让路法”既是弘扬了文明礼让之风,也是一次非常好的知识普及,让车主懂得避让的技巧。

  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私家车主动为救护车、消防车让出应急通道的情形,这是美德,也是公民应有的常识和义务。对执行任务的车辆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礼让应急通道,体现生命至上的原则,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如果因为给消防车等特种车辆让道而出现闯红灯、压实线等交通违规行为,不属于故意违章,将不会受到处罚。因此,在需要的时候,车主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放心礼让。

  令人欣慰的是,“45度让路法”并非官方教程,而是来自民间的自发学习,并多次被自主的运用于实践,体现了公民文明素养的提高,以及践行文明的自觉。在没有交警现场指挥的情况下,无论“45度让路法”,还是其他的礼让方式,皆因车主心中有方便他人的古道热肠。

  “45度让路法”刷屏,体现出大家对此的认可与学习,是一种可贵的见贤思齐,刷的也是一颗准备应急的热心。心中有热度方有“45度让路法”的走红,有这样的热情与文明,就会有更多礼让之举温暖人心。(楚天都市报 徐汉雄)

  【“45度让路法”刷屏,增进礼让救护车共识】

  “45度让路法”的短视频在微信群、朋友圈刷屏,既说明了让行救护车的共识渐次深入人心,“生命至上”的观念正广受认同,也是用正能量呼应正能量。

  不管是救命的急救车,还是救火的消防车,抑或是应急的警用车和抢险的工程车,执行紧急任务时通常都得分秒必争,一刻都耽搁不得。这些特种车辆行驶在路上,只要正在执行紧急任务、拉响警笛,就应当拥有优先路权,那些社会车辆理应为其让行,而不能出现故意压车或强行超车等阻碍特种车辆通行的情形。

  但在实际生活中,占路堵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其中有拒不让行乃至故意阻挡的情况,也有堵得太狠想让没法让的情形。这牵涉的,就不只是观念跟意识问题,还有“技术”问题。

  而“45度让路法”的刷屏,就满足了这重诉求:这反映出人们对于让行特种车辆规定的积极响应,也表明了公众对“让行方法论”的知识普及需求。

  平心而论,给特种车辆让行未必就需要让车辆转向45度,“45度让路法”也不一定就跟现实路况契合,合理让行更需要根据当时具体车况路况灵活调整。何况很多道路上不仅有小车,还有大货车、大巴车,车身长短不一,有的车主驾驶技术也欠些火候,这样可能在让路过程中发生剐蹭。

  但“45度让路法”无疑给严重堵塞情况下的让路,提供了某种指引:车辆可能没法大幅挪动,但“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以微调让出空间,也是有可能的。正因是人心所向,又有参考价值,所以“45度让路法”才会在网上网下“疯传”。

  而交警方面的释疑——45度让行导致压到实线不会扣分,也补齐了此次让行知识普及的“管理者话语”,打消了人们为特种车辆让行的疑虑。

  要而言之,“45度让路法”未必是给特种车辆让行的唯一正确打开方式,可其仍颇具意义。其最大意义就在于,通过传播和讨论,进一步增强了主动让行特种车辆的社会共识,也让许多人解锁了更多让行技巧。而在这类共识强化后,还有哪些让行办法,是否还有更完善、更科学也更好操作的“让行大法”,也会有更自然而充分的延展讨论空间。(新京报 徐建辉)

timg.gif

  来源:北京青年报、新华网、楚天都市报、新京报(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最热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