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农丰村发展集体经济打造本土品牌 叶菜等农产品俏销

  海口农丰村发展集体经济,打造本土品牌,叶菜等农产品俏销

  填满市民“菜篮子” 鼓满村民“钱袋子”

  ■ 海南日报记者 郭萃 特约记者 刘伟 通讯员 王莉

  “这个菜是我们从龙华区新坡镇农丰村订购的,他们的蔬菜特别新鲜,而且价格便宜,没打农药吃着也放心。”1月10日上午9时许,居住在海口城市海岸小区的居民陈东平从保安室取回了他在手机上订购的小白菜、青椒,绿油油的菜叶、饱满水灵的根茎,品相十分好看。

  “光我们小区的微信群里每天就有四五十人订购蔬菜。”陈东平说道。除了海岸小区以外,还有丁村小学等20多个小区、学校、餐厅每天固定向农丰惠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丰惠农合作社)订购蔬菜。

  从地头直达市民餐桌,农丰惠农合作社种植出来的蔬菜为何如此受欢迎?在农丰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再东看来,其秘诀在于“品牌”和“质量”。

  曾经农丰村村民也种植蔬菜,但是销售情况却并不理想。“以往农丰村菜农一直采用传统的销售方式,把菜卖给批发商,如此一来,菜农们一直被市场行情牵着鼻子,发展生产十分被动。”杨再东说,为了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推动乡村振兴,村里种菜能手组织成立了农丰惠农合作社,创建了“浓丰农”品牌,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由分散种植转为组织化生产,从种植到品牌包装,再到销售、售后服务‘一条龙’管理,按照客户需求有计划地种植不同种类的叶菜,菜农不用再担心蔬菜滞销。”

  对于成立合作社带来的好处,村民最有发言权。“我们种植的蔬菜销路得到保障,每年年底还有分红,大家的干劲更足了。”1月10日上午,村民陈爱桂拿着合作社入股的分红收益高兴地说。除了入股合作社,她还有两亩地种稻谷、豆角,“采收后合作社直接收购,让我们种得更放心。2019年全家收入比往年增加了一大半,也让我们能安稳过个好年。”

  2019年,农丰惠农合作社收入近200万元。“我们豁出去干了一年,收获满满,也改变整个农丰村,让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合作社理事李昌光告诉海南日报记者,2019年12月份推出的首批7000斤“浓丰农”生态米上市一周就销售一空。

  “今年我们将引入大棚、冷库等设备,大力种植大棚蔬菜和生态水稻,将生态米和生态腌菜作为新产品重点打造,在填满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也鼓起村民‘钱袋子’。”杨再东说。

  (本报海口1月10日讯)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