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个人征信报告上线了。1月19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面向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提供二代格式信用报告查询服务。
资料图,来源网络
就公众关心的水电费缴费信息是否纳入的问题,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二代征信系统尚未采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仅在二代格式信用报告中设计预留了展示格式,如果查询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能会发现报告中预留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的展示格式,但里面没有具体信息展示。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水电欠费不纳入征信系统体现法治理性】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对失信行为给予信用惩戒,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既是维护诚信交易秩序的客观要求,又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题中之义。然而,失信惩戒也应有必要的边界约束,不能将那些本应由道德或法律法规约束的行为,不作任何鉴别而一刀切式纳入征信系统。此番央行本着稳妥、慎重的原则,未将个人拖欠水电费的信息纳入征信系统,是对以往一些地方和部门失信惩戒泛化倾向的纠偏,体现了法治理性,值得肯定。
与欠账赖着不还、故意不履约等失信行为相比,拖欠水电费的行为虽然表面上也与失信毁约沾得上边,但这种行为是远非一个失信标签就能定是非的。实际上,消费者拖欠水电费的缘由比较复杂,其中可能有消费者故意耍赖的因素,也有经营者服务不到位引发与消费者的纠纷等因素。如果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拖欠水电费的消费者纳入失信黑名单,难免产生殃及无辜的负面效应。所以,消费者拖欠水电费并不能真实反映消费者的个人信用状况,如果一律纳入征信系统给予失信惩戒,显然有失妥当。
退一步讲,即使消费者拖欠水电费违背了诚信原则,要对其施以失信惩戒,也应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法治逻辑,把失信惩戒规范在法治轨道上。从法理上讲,消费者与水电经营者作为平等的民事法律主体,对交纳水电费本身已有约定,产生拒交水电费纠纷后,水电经营者对拒交水电费的消费者既可诉诸法律,也可依法断水、断电,而不能把失信惩戒当作“什么都可往里装”的“箩筐”,不与法治相向而行地增加消费者的义务,让消费者接受法律的制裁后再额外承担失信惩戒的不良后果。
具体到水电费拖欠行为的惩戒而言,这种行为就其本质属于违约行为和民事纠纷,不能武断地直接将其列入征信系统。只有那些经过人民法院、仲裁机关等权威机构判定欠交者应补缴费用及滞纳金后,其依然拒不缴纳的,失信惩戒才可作为单独或者其他法律责任的补充适用。失信惩戒牵一发动全身,会影响到水电费拖欠者多方面的权利,不能置法律规范于不顾而优先选用是失信惩戒。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或部门,失信惩戒呈现出随意化、扩大化和滥用惩戒的趋势,一些与信用直接关联度不高的行为通通被纳入征信系统,引发公众对失信惩戒矫枉过正的忧虑。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番上线的二代征信系统不把消费者拖欠水电费的信息纳入失信黑名单,对纠正失信惩戒滥用、泛化的倾向,有着直接的现实针对性,可谓意义重大。
一言以蔽之,不把消费者拖欠水电费的污点信息纳入征信系统,不失为法治理性的务实选择。期待在今后的征信体系建设中,相关部门以此为借鉴,始终秉承法治理性的思维,不乱贴失信标签,确保失信惩戒不偏离法治轨道,促其真正助力社会诚信建设。(北京青年报 万周)
【个人水电费未纳入,体现征信建设审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交易行为的增多,确实需要翔实、客观、公正的征信报告来作为评估交易风险的主要依据。但应认识到,事无巨细地将任何行为尤其是平等交易主体间“违约”或纠纷都纳入征信报告的做法未必妥当,有权力越界和滥用信用评价嫌疑。
在征信报告中记载负面信息等同于将行为人的“污点”纳入档案。这关乎管理机关或交易对象对当事人的道德评判和信用评价。因此,征信报告尤其是“污点”信息对当事人的“惩戒”程度不比行政处罚轻。故理当本着谦抑谨慎原则对待征信报告,避免过度采集相关信息。
确有必要的话,也应经过充分论证后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文件,此乃避免权利遭遇肆意侵害的关键措施。当前的“黑名单体系”主要有三种,一是人民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建立的“黑名单”体系;二是人民银行或征信机构依照《征信业管理条例》采集的个人贷款或逾期还款;其三是交管、旅游等监管部门将交通违法、旅游不文明行为列入“黑名单”。
前述“黑名单”有一定合理性及必要性。但应认识到,水费、电费缴费情况未必能如实反映个人信用,更不代表个人信用好坏。众所周知,提供水、电服务的公司与消费者是完全平等的民事法律主体,处于弱势的后者更应受到倾斜保护。欠缴水电费有可能是用户故意耍赖,也有可能是经营者服务不到位,消费者投诉无门借此发泄。用户拒缴水电费的,经营者完全可以诉诸法律,也可依法断水、断电,而非必须由征信机构为其“站台”索要欠费。由此可见,欠缴水电费不过是违约行为和民事纠纷,不可武断地直接将其列入征信系统。
总之,征信系统不是“什么都能装的筐”,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也将让使用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导致征信报告失去其应有的权威和公信力。新版征信系统未纳入水电费缴费信息乃保持权力审慎和公正执法,不乱贴“失信”标签的明智之策。未来,即便有采集该信息的计划,也该慎重论证和考虑,而非盲目冒进。(齐鲁晚报 史奉楚)
【水电费欠缴暂时不纳入新版个人征信,公民诚信绝不能“欠缴”】
在二代征信系统上线之前,个人水电费等细节信息是否纳入,曾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新版征信报告最终没有采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而是预留了展示格式,一方面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征信报告的严肃性。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小额度”,二代征信报告保留了个人电信正常缴费和欠费信息;同时,增加了“个人为企业提供担保”“就业状况”“国籍”“联系电话”等展示信息,未来还将增加“共同借款”的信息。这意味着,个人诚信度将迎来更加细致的“体检”,水电费欠缴暂时不纳入,不代表个人诚信可以“欠缴”。将个人征信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于精心呵护个人信用行为的人,其高分的征信报告也就更有含金量了;而不讲信用者很可能因为一次手机欠费,在个人征信报告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笔,从而影响车贷、房贷或消费贷等重要事项的办理。诚信者由此得到进一步肯定,失信者由此得到更有力约束。可以说,二代征信系统,实质上对公民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进一步拔高了社会诚信的标尺,对失信行为的紧箍咒越念越紧。
日趋完善的征信系统,正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文明进步,需要筑牢信用根基。应该不断完备“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机制,真正做到让“有信者走遍天下、无信者寸步难行”。(北京晚报 殷呈悦)
你怎么看?
来源: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北京晚报(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