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评丨 “更严禁塑令”生威,需全民发力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19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到2022年底,县城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u=1736304209,2536520513&fm=26&gp=0.jpg

资料图,来源网络

  【“更严禁塑令”生威,需全民发力】

  我国一向重视塑料污染问题,早在2008年就出台了限塑令。可是实施了十多年后,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覆盖面不够广,仅限于超市、商场等零售场所;二是“替代品”吸引力不足,布袋、纸袋等产品价格贵还携带不方便;三是监管不力,禁塑令刚开始实施,监管到位,菜场、超市确实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可是,随着时间推移,生产厂家多、销售和使用渠道多样,监管也鞭长莫及。尤其是近年来,快递包装、外卖餐盒等新型塑料废弃物大量增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此次《意见》出台被称为“更严禁塑令”,更严在哪里?一是覆盖面更广了,影响人群也更多了。二是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利于监管和执行到位。《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和沿海地区县城建成区。到2025年底,上述区域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对于近年来塑料污染增量最大的餐饮行业和外卖,专门列入了禁止使用的范围,很有针对性,相信也会在短期内见成效。

  禁塑是一场持久战,和垃圾分类一样,要保护环境,除了减量,别无他法。不少人排斥垃圾分类,嫌麻烦,可是个人的不方便换来的是更好的生态环境。禁塑也是如此,塑料制品好用不贵,用起来确实很方便,但如果每个人都只图自己方便,而没有树立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的观念,那就很难持续推行。因此,更严禁塑令的有效实施,除了更有力的执行和监管之外,离不开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只有人人都从自己做成,履行好自己的义务,我们的生存环境才可能越来越好。(广州日报 谭敏)

  【“新版限塑令”贵在疏堵结合】

  2008年版限塑令实施已有12年之久,从最初的严厉控制,到随后的逐步松弛,限塑令早已日渐式微,各地塑料包装制品使用量也触底反弹,限塑令的减量效果不再。而且,随着快递、外卖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餐具等使用量剧增,却不在限塑令约束范围之内,未免有些尴尬。因此,从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等立场出发,限塑令升级势在必行,此次发布的新版限塑令,规定了时间表和替代方案,对治理“白色污染”将起到很大作用。  

  自限塑令实施以来,全国商超塑料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塑料袋收费成本占比微乎其微,不再受到消费者重视,部分地方出现回升迹象。而且,由于广大菜市场、农贸市场、小商店等监管难度大,超薄塑料袋、塑料袋不收费等违规情况非常普遍,亦令限塑令大打折扣,无法形成有效约束。  

  而且,近年餐饮外卖、网购快递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塑料打包盒、塑料快递袋、塑料胶带、防震防碎的塑料填充物等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被广泛使用,又不在限塑令的覆盖范围内,导致“白色污染”情况愈发严重。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快递量超过500亿件,其中消耗的塑料袋就达到245亿个,所用的胶带达到430亿米。可见,需要加强源头控制,把快递、外卖等纳入限塑令范围之内,新版限塑令弥补了这个漏洞。  

  调查显示,超过85%的零售企业表示缺乏替代品是推进减塑的主要困难之一。目前,替代品价格高一截,性价比不高,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也就难以实现有效替代。因此,新版限塑令在明确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之时,提出要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由此,可以促进生物降解、环保塑料制品的生产消费,进而形成规模效应,达到降低成本、刺激消费的良性循环。 

  之前限塑令失去效果,关键就在没有严格落实和长效机制,导致逐渐沦为“一纸空文”。因此,新版限塑令要吸取教训,遵循时间表全力推进,对各地落实情况予以考核,对不达标者实施惩戒,从而督促各地严格落实限塑令规定,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动替代产品的使用,方能达到塑料包装制品减量、禁用效果。(济南时报 江德斌)

u=3187091980,2002696421&fm=26&gp=0.jpg

爱护环境

就从不用塑料袋做起吧~

  来源:广州日报、济南时报(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最热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