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一幢四层小楼里,地面上明晃晃写着“潜在污染区”、“半污染区”,亮黄色的大字格外显眼。医院用这样的方式告知所有人,这里有着严格的分区,同样也说明着这里的特殊性。
从1月20日开始,吴涛、吴彪、李晖、蔡小芳等全科78位医护人员保持全员在岗,坚守在这个专门收治全省各类重症、突发、烈性传染性疾病的小楼里已经整整7天,寸步未离——这次,他们面对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直到1月27日下午,吴涛、吴彪、李晖三位医护人员走出小楼,接受了海南多家媒体的集体采访。
(左起)李晖,吴涛、吴彪接受海南媒体的联合采访。 南海网记者 吴兴财 摄
吴涛: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
吴涛,感染科行政副主任。他说,作为海南省流行病收治定点医院,医院感染科集中了优质医护力量,大家对疫情预判准确,早在1月8日就开始部署收治工作。
1月18日,感染科已对隔离病区展开布置,并在24小时内清出隔离区,专门用于收治患者。
“其实,在收治第一例病人时,我们已做好充分的准备了,我们打的是一场有准备之战。”
刚开始,感染科三四位医生要负责一整天的发热门诊,一天要看200多位患者,就连夜间零点到上午8点时间段,病人照样很多。“我们的医生出门诊,七八个小时都走不出来。”吴涛说,当时最重要的工作是对发热患者进行准确诊断一一甄别,这个工作量非常之大。
不仅如此,感染科的医护人员要对隔离区的病人进行医治与护理,每天还要进行病情汇总,讨论治疗方案,传达最新方案,确保一一落实,忙得不可开交。
很快,医院启动了应急机制,年轻的医护人员与德高望重的老主任争相报名前来支援,团队协作默契度越来越高,工作一一理顺,走向正轨,繁忙与劳累程度不再爬坡。
眼下,经过严密部署,感染科与院各职能处室相互配合,加强了发热门诊与门诊、急诊的预检分诊工作,对患者进行合理分流,进行分区域就诊。及早甄别,使得患者能及时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现在,我们集全院的力量抗击疫情,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科学排班,我们是一只有经验有战斗力的队伍,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
吴彪:我们需要防护物资,呼吁社会捐助
吴彪,疾病控制办公室副主任。他说,眼下感染科的防护物资并不充足,最缺的是防护服、N95的口罩、外科口罩,虽然医护人员发挥聪明才智,想了很多办法,大家用手术服进行隔离护理,联系国外朋友邮寄,暂时解了燃眉之急,但仍然需要全社积极捐助,“有渠道的爱心人士帮我们共同想想办法。”
吴彪的第2个呼吁很简单,公众要多学习科普知识,有接触史、有症状就及时就诊;没有症状,就在家待着,尽量不要出门,必须出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
吴彪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新型病毒,它是一种新的疾病,感染科严格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治疗与护理工作,随时与武汉专家保持紧密联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的最新消息,随着治疗经验的不断累积,“大家现在做的,下一步将要做的,都会紧跟国内最新的救治方法。”
李晖: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李晖,感染科护士长。她说,进来的这几天,科里不断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与帮助。
1月20日,感染科的医护人员悉数住进医院,除夕照常在隔离区内忙碌。正月初一上午11点多,一份惊喜送到,是100多份爱心午餐,打开一看,是海南粉,还有咖啡。
几乎每份午餐都有留言,写得满满当当的,医生加油;医生,您辛苦了;护士,您辛苦了......就是没有留下订餐人的姓名及电话。
这两天,不断有人送午餐,一送就是100多份。现在,不少海南知名企业家都在积极响应中。
“美味午餐的意义,是让我们体会到来自整个社会的关注与贴心。我们倍受鼓舞。”
同样,最令李晖感动的还是身边的同事们。
“春节前,科里所有人都没有犹豫,召必回!”李晖说,全科室78名医护人员,休假人员接到通知后,全部赶回医院。“有不少同事都是买好了机票,临时退掉,甚至有的同事已经到了机场又赶了回来。”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1月28日讯 南海网首席记者 康景林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