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探访省人民医院一线医护人员:
24小时驻守医院 脸被口罩勒起泡
■ 海南日报记者 马珂
1月31日12时,海南省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的护士温美樱沿着一条规定的线路走回了生活隔离区。
从1月23日开始,这条路就连起了温美樱工作和生活的全部。
为了控制传染风险,传染病医院的全体医护从投入一线那刻起,就需要24小时留在医院,工作外的时间在指定区域生活,自我隔离。
1月31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进医护们的生活隔离区,探访防护服“战衣”下白衣天使们的另一面。
生活在隔离区,相互间尽量避免过多走动交流
省人民医院某栋大楼门口,一个黄色的警示牌挡住了路。温美樱绕过警示牌,由保安帮她打开了电梯。
“这里是我们的生活隔离区,为了防止外人闯入,电梯只能由保安操作,我们需要的话可以用对讲机找他们。”温美樱在电梯里向记者介绍。
想进医护的生活区,还需要过一道密码门。密码门打开,是一层病房。
“这是还没开科的病房,环境比较新,医院照顾我们,就让我们住了进来。”温美樱走进了她的房间,“我们是4个床一间房,旁边原来的活动室也加进了病床,给一线医护休息。”
温美樱告诉记者,医院规定一人一床,宿舍之间也要尽量避免过多走动和交流。
“回岗太匆忙,投入一线后就直接需要隔离了,我们多数都没有带自己的生活用品。”温美樱笑着告诉记者,很多女医护日常必备的护肤品,目前都是共享的。
楼道里有张桌子,上面摆着刚送到的午饭,袋子上写着“医生加油”。
温美樱指着桌子说,有爱心企业和人士会给我们送来吃的,“你看这里有袋小点心,也是不知名的人想办法托人交给我们的,真的很感谢他们,很温暖。”
口罩勒得脸上起泡,手被闷得发白破皮
省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发热门诊医师葛军渐渐从刚开始几天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中缓解下来。
“刚开始的几天,发热门诊患者一天能达到近300人,我在发热门诊戴N95口罩穿防护服,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葛军说,没两天的功夫,在生活区洗澡时觉得脸疼,照镜子才发现,由于长时间被口罩勒着,口罩和防护服又必须不留缝隙,导致脸上被勒出了血泡。
“直到现在,我们的医护出病房后,摘下口罩时脸上都会有一圈很深的红印。”葛军说,脸被勒红,手被手套闷得发白破皮,是一线医护们的常态。
“有些医护人员穿防护服时间久了,脱下来会出现闷到呕吐的现象。”葛军说,她有时候会轮班到专门给武汉人员设置的发热门诊值班,感染风险比较高。“忙起来顾不上想什么,甚至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但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做好!”葛军说道。
只能通过手机和家人道平安
“你还好吗?小心点”“放心吧,我挺好的”……
1月31日中午,温美樱和父母打了个视频电话。听她说一句“我挺好”,父母脸上便有了笑意。
温美樱告诉记者,父母很支持她的工作,不会主动打电话给她,怕影响她的工作和休息。
“每天我们通次视频电话,只要知道彼此平安就好。”温美樱说,很感谢父母的贴心,当初奔赴一线时,没敢和父母说太多,后来父母虽然知道了她在一线工作的危险,也只是叮嘱她工作时,一定要细心。
另一边,葛军也很想家,但是为了家人的安全,她必须自觉集中自我隔离。“妈妈有时候打电话,我会因为太忙没办法接到,现在只是晚上才有时间通个电话叮嘱我吃好睡好。”
省医院的后援医护梯队,不断地补充到一线,缓解救治压力,发热门诊的病人也逐渐在减少,不再有那么多普通感冒发烧病人。“我们相信会越来越好的,也请所有的患者给予我们多一些理解。”葛军说道。
(海南日报海口1月31日讯)
责任编辑:林芳羽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