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勇敢的心,这是年轻的战场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海南派出三批援鄂医疗队,共赴战场。
这其中,我们看到了来自省级医疗单位的雄心壮志,看到了专科医院的沉着冷静,也看到了基层医院的勇敢坚毅。所有的特质,汇成一股斗志,一张张脸庞,最让我们感动的,是那些年轻的心。
海南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中,来自海南省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蒙定武是年纪最小的医护人员。2月3日下午6点集合时,他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妻子李钰莹急忙打包了一碗麻辣烫,送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基地。
海南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中,队员全都是一线护士,放眼望去,多是年轻姑娘,许多医院分队的平均年龄甚至不到30岁。26岁的护士黄琳欢,和队友一起站得挺拔。这群年轻人,将要在异乡的战场上,与疫情展开生命的较量。
他们的身上,是900多万海南人民的深切祝福;他们的未来,是14亿中国人民的殷切期盼。登上飞机,挥别故土,以青年赤子心,慷慨报国志,他乡再战,不负亿万国人之期待。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疫情当前,他们怀着一颗勇敢的心,站在年轻的战场。你我风华正茂,聚力手刃病魔。
海南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湖北
100名队员满怀100分信心出征
海南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部分队员。
2月4日下午16时,我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完成集结,即将出发湖北。
此前,我省已派出第一支147人组成的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目前已抵达湖北荆州开展医疗救援工作。2月3日晚,国家紧急医疗救援(海南)基地集结我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部分队员已经于当晚出发,其余队员于4日下午与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共同奔赴湖北,支援抗“疫”战斗,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此次海南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由海南省中医院、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海口市中医院、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海南省西部中心医院、同济文昌医院、琼海市人民医院、万宁市人民医院等医院组成,队员全都是一线护理人员。
“这次派出的海南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共有100名队员,全都是各家医院的护士,抵达湖北后将参与护理工作。”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工作人员胡珊珊介绍,此次海南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由10所医院组成,每所医院派出10名护理人员,将组成海南援鄂的重要护理力量。
海航机长赵磊第二次执行海口-武汉包机任务,他说:
“我是老党员,应该冲在第一线”
2月4日17时,海南航空HU1347航班从海口起飞,这是海南航空第二架驰援武汉包机。该航班共承运了139名医疗人员,501件医疗物资设备及托运行李。今年农历大年初三,海南航空曾执行海南省首架赴武汉的包机航班。至此,海南航空运送共计286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
据了解,接到此次包机任务后,海南航空紧急调配飞机、机组,选派精干力量,各单位通力合作,以最快速度执行运输任务。同时,一线部门也对消毒防护等工作一一做好确认,并为此次的机组成员特别准备了N95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地服工作人员提前组织医疗物资分类打包、过安检,501件行李不到一小时就全部托运妥当,139名医疗人员有序快捷顺利登机。
刀出鞘,弓上弦。曾执飞首架海口-武汉包机的党员机长赵磊再次主动申请执行任务。他早早出门来到准备室,做好飞行准备,他说:“接到这个包机任务,我是第一个报名的。我们飞行部在这次抗疫行动中接到了上百封请战书,我也没有想太多,作为一名22年党龄的老党员,就应该奋勇而上,冲在第一线。我所做的很有限,只是将这些医务人员平安送达他们的战场,他们才是最可敬的人。感谢他们冲锋在抗疫的第一线,感谢他们的挺身而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在目的地武汉天河机场,武汉场站站长范良鹏已在航站楼做好接机准备工作,这是疫情暴发后他所保障的海航集团旗下航司的第三架医疗包机。他说:“这个时候飞来武汉支援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最美逆行者们令人敬佩。”
援鄂医疗队队员互相鼓励勇敢出征
握拳,加油!我们能行!
2月3日晚,由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基地派出的海南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部分队员已经启程,其他队员于2月4日出发。4日下午,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出发大厅,这些队员和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相遇了。
“加油!”“加油!”他们伸出右手,握成拳头,为彼此加油打气。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胡帅说:“无论是第几批队员,我们都是战友。”
张玲是海南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总队长,是海南省中医院的一名护士,老家在湖北黄冈。她一直在关注家乡的疫情动态,此前已经与前两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们有过交流。“病人多、工作忙,每天都很紧张。”张玲把这些情况提前给队友们进行了说明,让大家做好思想准备,“我们这批队员都是护士,年轻姑娘居多,担心她们有畏难情绪。”
没想到,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张玲说:“虽然年纪轻、经验少,但是大家都有信心边学边干,一定能完成任务。”
本组稿件:南国都市报记者 贺立樊 田春宇
通讯员 闫思苑 文/图(除署名外)
TA们,去前线战斗>>>>>>
父母鼓励护士黄琳欢:
“去前线,那里更需要你”
在此次疫情中,出现了低龄患者。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专门派出10名妇幼专科护理人员,加入第三批批海南援鄂医疗队。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顾硕介绍,此次队员选拔采取主动报名的形式,消息一发,全体医护人员都主动报名,其中有不少年轻的护理人员。
“我们年轻,精力充沛,现在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26岁的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护士黄琳欢说,连日来,她几乎浏览了每一篇关于此次疫情的新闻报道,“知道湖北缺乏护理人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黄琳欢的父母都是老师,得知女儿即将前往湖北支援,他们有些舍不得,却依然支持女儿。黄琳欢说:“我是医护人员,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上。他们说,‘要去就去前线,那里更需要你。’”
用“谎言”安抚父母,护士潘德翠说:
“不能辜负了这身白大褂”
潘德翠
在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到支援湖北的通知后,护士潘德翠和曾彩云最早报名。面对疫情,曾彩云觉得自己更像一名士兵,“去前线,虽然危险,可是,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
队伍中,这两位年轻护士扛起了医院的旗帜。其中,潘德翠更是主动承担领队任务,成为第三批海南援鄂医疗队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分队队长。潘德翠要比其他队员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也考虑过最坏的情况,但是,我们不能辜负了这身白大褂。”
临行前,潘德翠的父母很为她担心,问她能不能退出。潘德翠编了一个“谎言”,说:“不是我主动报名,是单位选中了我,被选上说明我有能力。”父母同意了,潘德翠把这段“谎言”记在心里,为自己壮行。
“加油,我们一定能行!”在机场候机厅,潘德翠和队员们大声地说。
工作不足一年,省中医院23岁护士陈金慧主动请缨:
“让我回去跟老乡一起战斗”
今年23岁的陈金慧是海南省中医院的一名护士,她主动请战,报名加入了第三批海南援鄂医疗队。
该院的护士部主任潘莉说,医院第一时间否决了陈金慧的报名,因为她工作还不满一年。然而,她提出:“我是湖北十堰人,我的父母都在那里,亲朋好友都在那,让我回去跟老乡们一起战斗吧。”
陈金慧说,相信她有着这重“老乡”的身份,在护理工作中也有着巨大的优势。“我跟患者更容易亲近,患者会有归属感。我希望自己能在这场战‘疫’中成长起来,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她说。
丈夫送妻子上“战场”,他说:
凯旋归来,团圆!
“我们一起报名的,但是主要征召护士,最终她被选上了。”贺延斌有些遗憾,他是来给妻子叶艳送行的。“她平时不太会照顾自己,现在要去湖北,怕她不适应。”
贺延斌和叶艳同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工作,他是一名麻醉师。此次支援湖北,夫妻俩把孩子送到了舅妈家。叶艳最放心不下的是5岁的儿子,这次出征,她也没敢和儿子说。她希望凯旋归来的时候,孩子能够明白她的决定。贺延斌也希望,与妻子重逢时,是胜利的那一天。
同济文昌医院10名护士英姿飒爽
剪短发,出征!
在援鄂医疗队的队伍里,同济文昌医院的10名护士非常容易被找到,因为姑娘们都把头发剪短了,个个英姿飒爽。
护士杨凡说,给她们剪发的是一位护士长,因为出征时间临近,大家授权让她“快、狠、准”地随性给剪短头发。杨凡好不容易留起来的齐肩长发,顿时就被剪成了假小子的发型。
杨凡说:“战斗就要有战斗的样子”,她说这个发型跟她豪爽的性格十分搭配。“前线要持续穿着防护服工作,长头发成为一个小麻烦,我们要充分准备好。”杨凡说,如此一来,也希望把短发当成决心:“去必战,战必胜”。
三亚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护士长严燕燕:
江陵县,我们来了,战斗!
援鄂日记 三亚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的队员(队员供图)。
1月30日,今天是我们大家正式上班的第一天,阳光正好,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充满着希望。大家早早就准备好,带上防护用品,上班去喽!
这里是江陵县人民医院发热病区住院楼,第一天上班,每个人都穿戴整齐,防护做得很到位,我为你们点赞,棒棒哒!
在跟病区刘春花护士长合影留念过后,我们8点整开始进入病区,了解及熟悉病区环境流程。
进入病区前,我作为护士长,和刘春花护士长进行交接,就现场环境给同事们提出建议,并详细安排了各项工作。
马上就进入病区,就像步入“战场”,手机就不带了,我再次提醒大家做好防护,一个班一人一套,特殊时期,要保护好自己。
江陵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们看到我们过来,他们都非常激动,还有医生马上就发了朋友圈。
中午十二点下班后,稍作休息,下午三点钟,大家集中开会,讨论病区的管理流程及排班,我要求每个人发言,说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积极改正。江陵县人民医院的护士们带领我们熟悉病区,以后我们就要互相学习了。
我们的队长陈亮医生和孙月玲医生,今天跟江陵县人民医院主任及医生们一起查房、翻阅病例、看片子、制定治疗方案。
这张图片是我1月30日晚上十一点半钟拍的,江陵县的志愿者们送来的夜宵,我们的眼眶顿时湿润了,千言万语都哽咽住了,感觉心里暖暖的。
江陵县,我们来了,我们一起战胜病魔。(记者林师堂 整理)
责任编辑:王思畅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