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战“疫”日记 | 守护生命 琼鄂一起加油!

  守护生命我们一起“加油”

  1月27日,海南首批援助湖北医疗救援队出征,奋战在战“疫”前线。今天,让我们继续从他们的战“疫”日记中,读懂医护人员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时间:2020年1月29日,周三 地点:洪湖市

  记录人:海南省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护理组长刘莉

  加班加点地工作

  希望能早日消灭疫情

  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社会都向“逆行”的医务工作者致敬。临行前,我收到无数的点赞、无数的祝福、无数的鼓励,两个闺蜜抱着我哭了,甚至宝贝的幼儿园老师都发来称赞的信息。瞬间,我也一度觉得自己是真的很伟大,离开父母、丢下孩子,奔向“可怕”的武汉。

  直至走进疫区、深入疫区、我才意识到,其实,最值得敬佩和称赞的,是那些一直守护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医务工作者。

  1月29日,我们被分配到荆州区疫情严重的洪湖市,危重患者逐日增多。自1月17日收治第一例感染病例以来,感染科护士长从未休息,经常是工作一整天之后,凌晨又被叫来,就这样来来回回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不眠不休,累到腿软,精神上却又像打了鸡血一样。由于疫情严重,非一线人员根本不愿意踏进感染科,所有物资都是护士长一个人楼上楼下搬运,还要每天去清理医务人员脱下来的污染防护服、生活垃圾等。今天,她实在不堪重负,哭了 。我特别心痛。

  由于感染科初始格局的限制,导致病区内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虽有分区,但实际无法达到真正的缓冲及隔离作用,导致医务人员暴露于污染的环境内,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医疗队队长李娜在请教了省医院院感办鲜于主任后,对当地医院提出了尽快调整分区的建议,得到了大力支持。

  三天后,经过不断的讨论和修整,医疗队共同完成了感染区进、出流程;防护服穿脱流程;各班工作职责等。同时,为了尽量减少防护服的消耗,调整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及班次;为了节省人力,规范流程,王家案护士长自己动手,在病房内安装移动护理站,建立临时治疗室、储物间等,解决了污染区与清洁区频繁开放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战“疫”才刚刚开始,为了制定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李娜、谢甜主任频频开会至深夜;所有医务人员加班加点地工作,大家虽然心情沉重,却都信心满满。我们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够早日消灭疫情,患者全部解除隔离,大家能够安全回家。 (记者 王洪旭 整理)

  时间:2020年2月2日,周日 地点:荆州市监利县中医院

  记录人: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护师李倩

  我跟他说“加油”

  重症患者对我竖了大拇指

  今天0点整,我正式开始踏入隔离病房工作。接班时,又一名患者被送进来。重症病房开始启用的第十四个小时,已经住进了三位病人。

  重症病房里静悄悄的,只有仪器发出的声音。今天第一位住进来的患者,他的病情比其他人要严重,我们给他上了无创呼吸机。他说话特别费力,和我们交流只能拿笔慢慢地写。凌晨2点,他拿笔写:要吐痰。我给他摘了面罩,协助他吐完痰之后,我小声地告诉他:不用担心,有我们在,好好休息,好好配合。我跟他说“加油”,他还冲我竖了大拇指。

  凌晨4点,下一班的战友来接班了。按理说,下班应该是最开心的事,但是我最近有了新的困扰。因为,下班洗澡是我最不喜欢的事情,对于海南人来说,这里的天气实在太冷了。为了彻底清洁,我们必须在科室洗一次,回到酒店还要再洗一次,皮肤干得不行。

  凌晨五点半的街道。

  我刚从医院出来,和我一同值班的县人民医院的护士战友说,以前这个时候,大街上已经有人开始摆摊卖早餐了。

  今天第一次接触到了新冠肺炎的患者,其实跟在我们自己重症监护室的病人一样,只不过他们是被小怪兽施加了封印,等着我们去解除而已。希望这场战“疫”早点结束,早点恢复人间烟火气。(记者 胡诚勇 整理)

  时间:2020年2月1日,周六 地点:湖北监利县医院

  记录人: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屏

  抢救一个呼吸衰竭病人

  忙了6小时 下午4点多钟吃午饭

  这是一支38人的医疗队伍,由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名护士,第二附属医院8名护士,2名医生,监利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7名医生,16名护士,1名保洁员组成。我作为科室护理组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不但要带好这支队伍,确保顺利开展工作,确保不被感染,还要确保病人的安全,必须做到一丝不苟。这几天,白天在病房做规划、培训,晚上总结当天的工作,理一理思路,查看流程是否有漏洞,向医院感科陈恒主任请教等,感觉晚上睡觉都处于警醒状态。

  经过2天的准备,今天开科了,因这个团队由4家医院的医护人员组成,各家医院的工作方式和流程还不顺畅,在排班上因为个别护士的经验不足,所以排班上还做了特殊安排,实行带班。第一天,先排我和县医院的护士长带着中医院护士上第一个班,一来查看是否有流程漏洞,二来给大家鼓舞士气。

  接收的第一个病人是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病人,转入时脸色发绀,呼吸窘迫,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我们立即给予口咽通气道无创呼吸机通气,给予心电监护,抽血气,各类检验常规,留置导尿管,给予镇静约束等;病人呕吐了,我们给予清除分泌物及清理呼吸道等。经过一系列抢救,病人恢复意识,脸色转为红润,但是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本来是4小时一班制的,因病人情况不稳定,我们坚持工作了6小时。

  因被病人呕吐物污染,我要更换防护服。下午4点多钟,我吃了午饭,从流程当中发现了一些漏洞和工作衔接不恰当的地方,在科室做了调整和安排后才回宿舍。感觉可能是精神高度紧张,以及穿防护服时间太长,总觉得胸口闷闷的,感觉很累,所以今天想尽快休息,然后投入明天的工作。(记者 田春宇 整理)

  时间:2020年2月2日,周日 地点:荆州市中医院

  记录人: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朱艳

  嘴唇干裂鼻子出血不下“火线”

  我们是守护生命的战士

  今天是来到湖北的第六天。荆州这边天气冷,而且比较干燥,我脸上出现了发痒、发红,鼻腔粘膜也出血了。由于我本身有慢性鼻窦炎,一不小心鼻窦炎就会发作,而且粘膜破损,极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入侵。我一再提醒自己,要保护好自己,不能生病影响到整个团队。

  昨天,我们荆州市中医院第五隔离病区开科了,我们小组的9名护士和2名医生分配到了这个病区。第一天上班,心里还是很志忑的,就怕自己防护不到位,我们提前一个半小时去医院,花了一个小时才把防护服穿好,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不敢疏忽,我们相互检查,反复检查了好几次!在工作过程中,感觉自己的心功能已经达到三级了,护目镜不断出现水雾和水珠,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即使之前擦了洗手液也不管用,有些同事的水珠已经打湿了口罩。

  从病房出来后,我们都要稀释的84消毒液(酒精稀缺,我们尽可能节省)喷洒全身。由于气味太重,刺激呼吸道,每个人喷完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感觉身上都是湿冷湿冷的。

  下班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多钟。脱下口罩后,嘴唇已经全部脱皮,有些地方甚至裂开流血了,上班之前是一滴水都不敢喝啊。脱掉手套后洗手,水是刺骨的冷,洗完之后手是僵硬的。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位一线医务人员都是守护生命的战士。只有打不倒的战士,没有打不死的“敌人”。(记者 田春宇 整理)

责任编辑:周玉敏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