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陛可(后排左三)在三亚市人民医院留观病区内抗击疫情。通讯员 王妹琴 摄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南国都市报三亚2月14日消息(记者 刘丽萍 通讯员 王妹琴 蔡元广)抗疫期间,无数医务人员逆行而上,舍小家为大家。三亚市人民医院纪检监察科副科长、金鸡岭社区卫生服务站副主任王陛可,便是这庞大队伍中的一员。连日来,他奋战在抗“疫”一线,未能照顾家中临盆的妻子,也未能见证二宝的出生。
2月13日,对王陛可一家来说是个好日子,二宝在海口降生,身边陪同的有爷爷、外公、外婆。但王陛可未能见证这神圣的一刻,因为他在三亚上班,在三亚市人民医院留观病区内抗击疫情。他在视频通话中对着刚出生的二宝说:“宝贝,爸爸忙完就回去抱你!”
除夕前一日,王陛可将临盆在即的妻子、大宝和父亲送回了海口老家。“想爸爸了,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孩子的软言侬语最是让人心酸。王陛可说,大宝从小是他和老婆一手带大的,所以非常粘他,将近一个月,每天视频第一句就是说想爸爸,还会哭。
今年30岁的王陛可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007年5月成为预备党员,2012年7月参加工作,现身兼三亚市人民医院纪检监察科和金鸡岭社区服务站双职在身,在进入留观病区前,他疫情期间的主要工作重心放在社区服务站,每户上门登记,测量体温。
王陛可整理疫情相关资料。通讯员 王妹琴 摄
“刚开始入户健康监测工作并不顺利,有些住户会故意关紧门拒绝配合,担心别人知道他们是外地来的,或者是怕医务人员‘带菌’给他们。” 王陛可讲述,遇到这类情形,医务人员会耐心安抚,解释健康监测对他们自身安全的重要性。个别不能理解工作的住户,便留下水银体温计,加微信好友,每天2次进行沟通了解,多的时候每天要监测140多户。
除此之外,感染风险也是社区医务人员要面临的核心问题。社区内居住大多非本地人,流动性很强,出租户也非常多,许多从湖北到三亚来旅游的游客租住社区的房屋,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潜在感染人群。医务人员在做好社区居家防护宣教的同时,更需要做好自身防护,即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住户。
2月7日是王陛可抗疫工作的转折点,由于工作需要,作为党员的他自愿调入留观病区,和蔡奕秋共同担任疫情信息上报的工作,与抗疫第一战线的医务人员同吃同住。他还是三亚市人民医院第四党支部第一批在请战书上签字的人员之一,这机会正是他期盼已久的。
疫情信息采集、汇总直接影响着三亚市人民医院的诊疗防控措施,甚至是全市统筹疫情防控的各项举措,24小时待命,不论是吃饭还是凌晨,电话一响,就立即投入工作状态。2月9日晚上吃饭时,上级电话要求加紧完成新冠肺炎疑似病人信息登记表,10日早上7点前要报送,王陛可和蔡奕秋当即收拾碗筷,加班加点忙到凌晨4点多完成任务。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王陛可说,作为一名党员,在困难面前,就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履行誓言,完成使命。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