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绵军本人。儋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南国都市报儋州2月15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李绍远 通讯员 周圣涛)“这不是我第一次参加疫情抗击战了,2009年,我就报名到厦门传染病医院参加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击战了。”儋州市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重症患者救治组组长陈绵军说,1月27日从海南出发,现在在湖北荆州已经待了两个多星期。
“先是在湖北荆州市的松滋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待了一个多星期,又转到重症医学科一个多星期,现在基本上工作、饮食都适应了,就是这边实在有点冷。”陈绵军说,2007年,从遵义医科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医生,救死扶伤就是日常的工作。现在他是一名重症医学副主任医师,还是海南医学会和海南医师协会的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陈绵军穿着防护服。儋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陈绵军一行抵达荆州的第7天,队伍里的一名护士出现发热症状,体温达到37.4℃;出现乏力、咽痛、流涕的症状。陈绵军得知后,给该护士做了查体并及时把消息反馈给儋州市人民医院,随后,他与当地医院沟通协调,安排生病的护士在宿舍休息治疗。他说:“队员一日不康复一日不允许返岗。”
到湖北荆州市的松滋市人民医院后,陈绵军立即投入工作中,与医院感染科医生共同展开对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救治,针对不同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在发现防护物资紧缺后,他积极给出了改善工作流程的建议:病情稳定的患者主要通过护士提供的对讲机向医生询问病情,重症患者以床边查房为主,相关指标则由护士手机拍照传输。这样既起到节约防护用品的目的,又达到及时治疗病人的目的,同时还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目前该方案已被松滋市人民医院采纳并执行。
陈绵军(右)与松滋市人民医院医生讨论诊疗方案。儋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在松滋市人民医院的感染科工作时,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陈绵军总是第一个上。深静脉穿刺、气管切开这些有高风险感染的操作他总是抢着做,争着做。良好的临床表现、高超的医学技术、紧急救治的反应在陈绵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同事们都觉得他是救死扶伤的“冲锋组长”。重症患者救治组的队员王瑞源说,陈绵军是一名好组长,他关心组里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在工作前和工作后,他反复叮嘱每一个队员要做好自身防护。
陈绵军(前排左)与队员一起查房。儋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松滋市人民医院ICU副主任祝涛对陈绵军以及他代表的海南医疗队赞不绝口。他说,海南医疗队队员们刚开始是在感染科,后来听说ICU需要支援就马上过来了,一起来参与病人管理和救治,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虽远在千里之外,但我们依然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我想和父母、爱人说一声,我一定会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平安回家;也要告诉队员们,个人防护处理一定要到位,相互检查,确保所有人零感染。凯旋日我们一起回家,一个都不能少。”陈绵军说。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