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2月15日,甘肃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启程。其中,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派出15名护理人员。
之后,一则名为《剪去秀发,她们整装出征》的消息引发极大关注。其中显示,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派出的15名护理人员中14人被理成光头。理发时,部分女士落泪。
有网友认为,让护理人员理光头是形式主义,“平头就行,为什么非让女生理成难看的光头。”也有人质疑,理光头是否出于护理人员的本意?
2月17日晚11时,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网友不了解情况,但作为医护人员,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全国很多地方这么做。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防止感染,还有为了方便清洗。而且理光头也是护理人员的自愿行为。”
【媒体解读】
半月谈网:给女性医护人员“集体剃光头”?组织者可以更温情些
此前,有个别女医护人员在出征前选择剃光头,其情其景让人动容。医护人员勇赴前线的决心令人感动,他们的奉献精神也值得大书特书。但是,大家对集体剃光头有许多不解。如果这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自愿选择,大家都会发自内心的致敬。但如果这是组织者“统一要求”,感觉就有点“过头”之嫌:许多连日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都没剃光头,集体剃光头真的有必要吗?如果担心长发于一线防护不便,剪成短发不行吗?
网民的这些质疑并非“抬杠”,而是人们对医务工作者权益的看重。换言之,这些白衣战士们太勇敢,也太辛苦,人们舍不得她们在分明很不舍的情况下,被某种“悲壮光环”强行笼罩。
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医务工作者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承受巨大压力,需要适当的鼓劲加油,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有医生在防护服上写下生动的加油语录,有护士在方舱医院带领病人跳广场舞,都获得了不少点赞。因为这些行动传递的不是过多的沉重与悲壮,而是年轻人的乐观与生命力。
但是,如果用力过猛,甚至用并非必要的“集体剃光头”来鼓劲加油,难免会让人感觉心里不舒服。事实上,临行前的动员活动,完全有更好、更恰当的方式。比如,有些地方在送别援助湖北医疗队员时,简单而庄重地叮嘱一声“一定要平安回家,一个都不能少”,就让人很动容。
我们注意到,有一条简短的评论得到上千名网民点赞——“请帮她们安排好物资”。确实,相较于充满象征意义的“集体剃光头”,更实在的行动是给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战“疫”越是胶着,越要把工作做实做细,要多给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物资保障,对他们和他们的家人的生活多一些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帮助,对他们的切身利益如子女入学、职称晋升等多出台一些激励政策等等,让他们更有安全感,少一些后顾之忧。我们更愿意看到那种朴素的、不矫饰的正能量,因为那才是战胜疫情最真实的力量。(袁汝婷)
人民网评:女性逆行,尊重比赞美更重要
甘肃护士含泪被剃光头的图片,众说纷纭。且不论具体是非,这确实提醒了人们——在呈现女性逆行的时候,尊重比赞美更重要。
据上海市妇联2月12日统计,出征武汉的医生,超过50%是女性,护士更超过90%;山东省妇联11日统计该省援鄂医疗队的1385人中,近六成是女性。国有疾,民有痛,此时此刻,中国女性身为国之栋梁,扛起的何止是半边天?集中探讨“她们”的话题,不是矫情,不是玻璃心,而是必要的尊重,更是在推动树立现代文明意识应当具有的健康性别观念。
“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我将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女性医护人员,珍爱自己至高无上的职业尊严,所以她们逆行,她们义无反顾;同时,她们也珍视自己的性别尊严,不容轻慢,不容猎奇。
不能不说,一些媒体的呈现视角,着实值得商榷。
比如,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一位护士接受媒体采访,谈及自己处于生理期的透支状态,结果再播出时,“生理期”三字不见了。这让人费解。
生理期羞耻——这原是落后封建余孽的一部分,不是早该被扬弃么?居然在当今中国还让媒体无法宣诸于口?进而,当一些志愿者为女性医护工作者征集经期安全裤时,又遭到不少网喷的嘲讽、鄙视甚至羞辱。幸而,依然有身在一线的她们,勇敢地站出来说:我需要!依然有更多的同性或异性网友,挺身而出为她们合理而有尊严的需求,奉上温暖,募捐驰援,更把一场网络募捐,变成了一场科学理性的性别文明讨论。
是的,当我们可以坦然公开讨论一线女性生理期需求时,这个社会才是正常的、安全的、温暖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逆行的女性,她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样需要“第一位”呵护。
然而,有记者热衷报道怀孕9个月的护士身穿防护服在一线坚持,流产才10天的护士又回到一线工作……鼓励这样的极端行为,考虑过对母婴的伤害、对当事人健康威胁有多大吗?即便是自愿,媒体要做的也应是劝阻而不是颂扬。生命的孕育,很伟大,亦充满风险。感同身受的理解与关怀,才是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风险到来,让孕妇走开,让小生命安全,而不是相反,这才是值得称道的善举。
说回直播女护士含泪被剃光头,至少有欠同理心和同情心。一头秀发,对青春期女孩子意味着什么,分量又有多重,一个成年人真的会懵然无知吗?关于白血病患者化疗中头发尽脱的无奈与痛苦,就真的被淡忘了吗?这样的时刻,除非本人愿意,满眼痛苦的她们,需要的也不是颂扬,而是尊重和回避。
这类报道本身或无恶意,甚至记者内心也可能确实被“感动”——这更说明甚至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尊重和爱护女性的意识,也远没有深入人心。
而这,还没有引起主流人群足够的警觉。从前,生子是“弄璋”,生女是“弄瓦”。而今,女大学生找工作加倍艰难,亦众所周知。新闻标题出现“女司机违章变道肇事”的更比比皆是,尽管有数据表明,不管是绝对事故数,还是相对比例,男司机都是交通事故的主力人群。至于公然嘲笑、调戏女性的电视节目,更时时上演……
是否尊重爱护女性,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尺和底线。顶起疫情抗击大半边天的女性,需要整个社会绷紧这根标尺、坚守这条底线。
将来回溯这场战“疫”带给我们的启示时,希望这一条被我们永久铭记。(李泓冰)
环球时报客户端:看到甘肃驰援湖北医疗队女护士集体剃光头,心里滋味复杂
一段甘肃驰援湖北医疗队女护士集体剃光头的视频流传网上,并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在视频中,有几名女护士流下了眼泪,表情忧伤,也被指出她们剃光头是被强迫的。甚至有人认为,拍这段视频,是甘肃的相关部门作秀,形式主义。
看到这段视频,也看到一些网友的评论,说实话老胡心里的滋味挺复杂的。
如今武汉和湖北真的成了超级防疫战场,一支又一支参战部队从全国各地向那里驰援,形成前所未有的医疗大会战。甘肃这支医疗队出发时女生都剃光头,肯定是该医疗队统一规定的,至于它的必要性如何,老胡和网上的大多数人都判断不了,女孩子们被剃光头之前是否被做通了思想工作,她们也觉得应该这样,还是出于压力,不得不随大流,网上的人们也无从得知。
以老胡对“战时情况”的了解,如果让我来决定女孩子们剃不剃光头,我会选择不让她们剃。原因很简单,湖北和武汉有那么多男男女女的医生,大多数都没剃光头,我会选择让女孩子们改为短发,同时加强她们的个人防护措施。
但是我也必须说,甘肃医疗队有他们自己做出独立判断的权利。如果他们认为剃光头更有利于女孩子们的安全,而且这个时候安全比她们保住头发更重要,并且能够说服女孩子们配合,不因此对她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那么医疗队是可以做出这个决定的。必须强调,这支医疗队是去打仗,他们有可能非常担心出现伤亡,存在全队最后就剃光头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但这只是老胡善意的推测。
有几位女孩子掉了眼泪,我认为她们的这种表情倒是不能作为她们对剃光头很抵触的证据。一辈子没剃过光头,告别秀发很容易产生忧伤,甚至这种忧伤也会和人道主义的使命感彼此呼应。这是每一个人在奔赴战场时正常的复杂感受。更何况她们都是女孩子。
老胡只能说,我们不了解这件事没有被视频收入进去的大量信息,网友们评价它的出发点是尊重个人权利的基本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我认为毫无问题,也是我们的社会时常忽略的道德维度。针对这个视频再强化它一次,这就是互联网上的情感和伦理线。
至于究竟是剃光头这件事伤害了那些女孩子,还是互联网的追究伤害了她们对这次使命的崇高感,或者这是一种叠加的伤害,我真的不得而知。我想,很多人可能像我一样不了解事情的更多信息,不同的是,有人更坚持从自己价值观出发进行干预,他们看到疑似侵犯个人权利和形式主义的东西就会立刻拔刀,这在社会层面会有积极意义,但如果不充分了解事件的前后原委,容易有误伤到事件主角的风险。
老胡的主张是,对于前线部队,出现明显但非重大问题的,给予批评时,应不至于让对方非常难堪。对于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那样做的事情,我主张或者等等看,或者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尊重。毕竟是他们在前线。(胡锡进)
文章来源:红星新闻、人民网、半月谈网、环球时报客户端(稍有删减)
责任编辑:韩慧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