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评论 | 系列评论七十五:用好公筷公勺,筑起阻断疾病传播的防护墙

在家里就餐时,用自己的筷子给家人夹菜,在菜碟中挑挑选选自己爱吃的部分,用嘴吹吹自己勺子里的汤随手喂给孩子……很多习以为常的用餐习惯,给了各种病菌如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等在相互夹菜中传播的可能。随着人们对餐饮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改进这类就餐习惯迫在眉睫。(2月26日 南海网)

其实,改进就餐习惯,提倡使用公筷公勺的呼声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非典期间,关于实行公筷制的呼声就一度高涨。遗憾的是,说得多,做得少。如今,提倡使用公筷公勺的呼声再次高涨,一方面是源于疾病传播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是源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各地发生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引发的病例,再次敲响警钟。

因此,无论是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还是为了阻断各类疾病传播,使用好公筷公勺,培养良好的就餐习惯,都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就眼下而言,使用公勺公筷便能最大限度减少新冠肺炎交叉感染的概率,阻断疾病传播的可能。从长远来看,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生活习惯,既是个人健康防护的需要,也是文明素养的一种体现。

当然,用好公筷公勺,筑起阻断疾病传播的防护墙,除了需要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还需要社会各方齐齐发力。比如,中餐的一些就餐形式和制作工艺,必须进行改良;再如,公筷公勺的使用也会加大餐饮企业的经营成本,不仅餐具需要成倍增加,人工成本也将大大增加,亟需出台一系列奖惩激励措施,引导餐饮企业督促用好公筷公勺。

除此之外,最关键的是要迈过“人情关”。在我国,亲情与人情在餐桌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你给我夹、我给你夹、大家一起夹,觥筹交错间倍显亲切,而使用公筷反而会被视为矫情和生分,甚至被视为不近人情。因此,亟需抛弃这种夹藏健康风险的人情观念,坦然接受公筷公勺,养成健康新风尚,在健康的就餐习惯中,同样可以拉近亲情人情。(寇振宁)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曾令瑾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