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才是“筷”乐家庭的正确打开方式!

围桌共食、相互夹菜

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饮食习惯

它能一下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但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

在推杯换盏间便给了

各种细菌大量传播的机会

1月17日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海南省“公筷行动”倡议书》

↓↓↓

点击查看全文

  在家里就餐时,用自己的筷子给家人夹菜,在菜碟中挑挑选选自己爱吃的部分,用嘴吹吹自己勺子里的汤随手喂给孩子......很多习以为常的用餐习惯,看起来满满的亲情和难得的放松惬意,可不知,自己的随意却给了各种病菌大量传播的机会。

  合餐形式会带来健康隐患,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手足口病等都可能在相互夹菜中进行传播。随着人们对餐饮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改进就餐习惯迫在眉睫。

  自去年12月起,海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卫健委、省文明办在全省开展“公筷行动”,向广大餐饮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发出倡议:合餐时主动提供和使用公筷公勺,让健康、安全用餐从我做起,防范交叉感染、病从口入;既要做好“公筷行动”支持者,还要成为推广者,共同摒弃不良用餐习惯,弘扬中餐优秀文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用公筷夹菜、公勺舀汤,是既保证卫生又尊重他人的文明体现。”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处处长宁春杰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去朋友或亲戚家吃饭,常会看到用自用的筷子翻夹菜的情况,还有人为表示热情友好,特意用自己的筷子为客人夹菜,有时他想用公筷,又怕别人误会,所以就餐时很尴尬。这种无奈,折射出当下公共场合就餐的一大陋习:缺乏公用餐具、没有分餐习惯,饭菜卫生状况难以保证。

  关于公筷分餐,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深有体会,他说,过去家庭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少,但现在接触得非常频繁,他建议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专用碗筷。

  “‘碗筷不分人、就餐不用公筷’,多种感染性疾病可能通过餐具快速传播,我们希望以家庭为单位,都加入到‘公筷行动’中来。从家庭餐桌开始,做到‘一菜一筷、一汤一勺’。”宁春杰呼吁,分餐、使用公筷是安全、健康、卫生的用餐方式,是防范“病从口入”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护。

  新闻多一点>>>

  海口倡议餐饮机构、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

  防范病从口入“筷”行动起来

  海南日报海口2月26日讯(记者计思佳)公共就餐过程容易造成疾病传播、交叉感染,使用公筷公勺有利于保障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形成卫生、文明的良好用餐氛围。2月24日,海口市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发出倡议:各餐饮机构、消费者要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形成卫生、文明的良好用餐氛围。

  据介绍,推广使用公筷,主要是为了减少口口间接接触的机会,减少口口间接传播的风险,防范和减少交叉感染及食源性疾病传播,切断“口口相传”的疫情传播途径。倡导“公筷公勺行动”是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推进移风易俗,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措施。

  对此,海口倡议,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合餐场所主动为共用菜品配备公筷公勺,有条件的可为每位宾客提供一套公勺及一套个人使用的筷勺;中型及以上餐饮单位、旅游景区餐饮单位、农村集体聚餐承办者等要率先在合餐场所普及公筷公勺,做“公筷行动”的示范先行者;就餐场所布置宣传海报、墙贴、桌卡等,主动提醒并劝导人们使用公筷公勺。

  广大消费者要主动要公筷(勺),做“公筷行动”的带头者,积极响应、自觉参与,并对餐饮服务提供者开展“公筷行动”进行支持和监督;主动用公筷(勺),做“公筷行动”的践行者,切实防范病从口入;主动推公筷(勺),做“公筷行动”的推广者,主动向身边亲朋好友宣传使用公筷公勺的益处和必要性,引导更多人加入行动。

  相关评论>>>

  用公筷公勺是文明绝非“矫情”

  作者:李勤余

  先问个问题:家庭聚会或外出用餐,你会用公筷公勺吗?如果不用,你会觉得用的人是“矫情”吗?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不少好习惯,但一些人对于公筷公勺的“力量”,可能还所知不多。

  近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市文明办、市卫生健康委、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向市民作了一次科普:合餐制易带来疾病传播,筷来箸往为病菌扩散打开方便之门,不少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就是最好的实证,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更是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渠道。

  四部门发出倡议:无论是在饭店还是在家用餐,都请使用公筷公勺。用餐人流较大的饭店,更应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倡导文明健康用餐。

  这份倡议书引起热烈的反响。倡议发出一天后,上海有100家商户表示参与,承诺做到根据用餐人数、菜品数量配备相应的公筷公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在有条件的餐厅为客人提供分餐分食制;倡导家庭聚餐“一菜一筷,一汤一勺”。

  是啊,疫情面前,我们需要反思藏于细节之中的生活习惯:是否足够卫生,是否让病毒有机可乘。如果与健康相悖,就该改变,哪怕习惯再微小、再根深蒂固。

  不过,用不用公筷公勺,又不只与健康有关。有人认为,饭桌上筷来箸往、不分彼此的场景,体现着中国人其乐融融的“热乎劲儿”。用公筷公勺,会破坏这种氛围,不近人情。

  表面上看,使用公筷公勺是少了点“人情味”,但这一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的权益。现代文明,不能缺少这种界限感、规则感。这是对所有人的尊重和爱护。

  最近,在疫情防控中出现了许多新鲜景象。排队领口罩,人们排出了“一米站一个人”的队伍;在地铁上,只要人不多,人们也心照不宣地“一门一人,一人一头”。这种自觉的距离感,不靠硬性的规定,不靠强制的安排,来源于对现代文明的深刻理解——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这种规则感,是现代城市文明不可缺少的因素。这足以说明,即便所处之地还没有形成这种气候,但人们内心都知道它的好,渴望它实现。

  相信,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很快就会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化为大家的实际行动,也能让生活在他处的人们乐于跟进。(摘编自《澎湃新闻》)

原标题:听说,这才是“筷”乐家庭的正确打开方式!

责任编辑:许海若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