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多举措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贫困户家门口当“上班族”
本报石碌2月29日电 (记者林书喜 特约记者林朱辉 通讯员杨耀科)今年春节以来,昌江黎族自治县通过组织贫困人口、脱贫人口进企业务工、就地打零工、设置临时性公益岗位等措施,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人口就业难题。
2月28日上午,在昌江海尾镇大安村旁一块空地,脱贫村民郑家义正从一辆农用车上往一辆大货车上搬运冬瓜。他和11名村民组成一个服务队,为来当地收购瓜菜的客商提供采收、搬运服务。“从地里摘瓜,然后装满这辆大货车,劳务费是3600元。”郑家义说,“有时候,我们一天能装两车,每个人可赚600多元工钱。”
据了解,在采收冬瓜这段时间,大安村有200多名村民从事冬瓜采收、搬运工作,为村民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大安村是昌江有名的冬瓜村,目前全村种植黑皮冬瓜4300亩。“我们村的村民不需要出村就有工打。”大安村党支部书记陈交宏说,从打药、搭瓜架,到摘瓜装瓜,这些工作都需要请人完成,就地务工成为村中一些贫困人口、脱贫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
疫情发生以来,昌江当地企业积极吸纳当地农民就业。在昌江聚源三角梅花卉基地,大多数工人是本地人,其中部分是脱贫村民。
此外,昌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推出疫情防控措施,开发600个临时性公益岗位,安排该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责任编辑:王平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