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南国都市报三亚3月5日消息(记者 林师堂)“有招工奖励、返工补贴、网上招聘等多种形式,不仅开展‘线上’招聘会,‘线下’还有政府组织包机到贵州、四川、郑州、重庆、长沙等地接回复工人员,基本上将返工就业服务这块全方位覆盖了。”3月5日,三亚市人力资源开发局局长何书凯向记者介绍着,目前政府已经组织5批包机接回复工人员,陆续还会通过多种形式将工人们陆续“召回”。
出台招工奖励政策 鼓励企业发动人员回流
为了鼓励建设项目早日复工,三亚市出台了《关于在疫情期间支持建设项目安全有序复工的措施》,省外建筑工人2月份返回复工,市财政给予施工单位发放用工成本补贴1000元/人,3月份返回复工给予施工单位发放用工成本补贴700元/人。同时,为了鼓励施工单位积极招募本省籍用工,三亚市财政给予施工单位发放用工成本补贴200元/人。
“三亚市预计项目用工17000人,3日已经返工的人员达到了16610人,包括重点项目都基本回完了,已发放首批省外复工补贴19.5万元,发放招募海南籍工作补贴2.34万元。”何书凯说,根据省重点项目企业的用工需求,三亚及时发布了岗位需求信息,通过各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发布到各村;组织各区开展农村劳动力摸底排查,发动三亚具有建筑方面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具有建设施工从业经验的农村劳动力或施工队参与省重点项目企业复工复产;协调万宁、乐东、五指山、白沙、保亭等市县发动当地农村劳动力到三亚参与重点项目复工建设。
截至3月3日,已经发布三亚的省重点项目企业6家共516个岗位,其中,帮助海南希源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悦环球中心项目、上外附中项目成功招募了453名工人,白沙、乐东、万宁共96人。
同时,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对企业开复工时间及岗位需求进行调查,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农村劳动力调查,摸底农村劳动力就业意愿、复工情况等内容,通过调查摸底,鼓励和引导农民工有序返工务工;开展“点对点”“一站式”接送服务,组织包机到贵州、四川、郑州、重庆、长沙等地接回复工人员。
截至3月3日,共有500多名复工人员乘坐包机返回三亚,同时还安排大巴车、中巴车、商务车等接回700多人。
支持企业稳定岗位 鼓励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
三亚市高度重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采取政策扶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办法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
何书凯介绍,对疫情期间招录就业困难人员的中小企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其中的岗位补贴是三亚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出台的特殊政策,岗位补贴力度也比较大,按三亚最低工资标准的80%给予企业补贴,鼓励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对于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单位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中小企业,返还标准按6个月的全省上年度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
与此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三亚各区开发保洁、消杀、路岗等临时性岗位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并通过就业见习岗解决离校未就业大家生就业,截至目前共有1200名离校未就业人员通过见习岗实现就业。
疫情防控期间,在三亚市内办理注册登记的、 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符合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及个体工商户)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而个人和借款企业受疫情影响还款的,可向三亚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申请展期,展期期间继续给予贴息支持。
为了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省重点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对在疫情防控期间推荐我省户籍劳动年龄内(16至60岁)的务工人员到省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务工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一次性就业创业服务补助,补助标准为推荐成功上岗人数10人(含10人)以上的,每成功推荐1人,补助500元。
“按初级工1500元、中级工1800元、高级工2200元、技师3500元、高级技师5000元给予企业补贴。”何书凯说,通过企业补贴的形式,鼓励企业委托所属职工培训机构或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将有利于返工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为复工复产提供更高效的力量。
就业服务不打烊 网上招聘不停歇
受疫情影响,三亚市招聘活动全面由线下转向线上,通过网络渠道和线上互动招聘,采取多点发力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招聘活动。
2020年三亚市人社局组织企业参加海南省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网络招聘,同步开展三亚市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网络招聘会等等,通过网络渠道和线上互动的招聘,将岗位和政策送进千家万户,满足企业和各类用人单位用人需求,帮助三亚市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问题。
同时,通过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开展网上招聘,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可通过网站发布岗位信息和求职信息,通过网络双向选择,及时发布近期岗位信息,在人社局网站、三亚发布公众号、三亚就业公众号发布岗位信息近万个。
目前通过网络招聘会报名的单位有105家,可提供岗位3600多个岗位,初步统计共有3150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