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丨如何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海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苏玉菊这样建议

  如何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海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苏玉菊建议:

  加强公共卫生法治建设

  筑牢公众健康防护网

  苏玉菊

  近期,我省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防控工作有力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值得人们正视和研究。对此,海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南国智库与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联合课题组高级研究员苏玉菊建议,加强公共卫生法治建设,筑牢公众健康防护网,从而助力海南加快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

  修订、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 从源头上防控传染病风险

  有专家告诫:“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说来源于野生动物。”

  那么,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到底如何?苏玉菊说,通过检视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发现只有被列为国家重点、地方重点和有价值需保护的野生动物才受这些法律法规的保护;而对于大量没有纳入这些保护名录的野生动物,则并未禁止出售和食用。这就为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留下了法律漏洞,埋下了动物源性传染病暴发的祸根。

  对此,苏玉菊建议,我省要尽快修订、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从源头上防控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应尽快从公共健康、生物安全、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视角,对之加以修改。此外,海南可先行先试,通过规定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制定可食用动物“白名单”、全面强化动物防疫制度、区分野生动物的食用与其他合理利用,来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以全周期危机管理理念

  指导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立法与修法

  完整的危机管理周期应该包括预防、防备、回应、恢复等环节,但是现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海南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都欠缺全周期危机管理理念及体现这一理念的清晰的环节、制度、程序、机制设计,这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与应对极为不利。

  苏玉菊称,本次疫情发生时,武汉面临医疗资源极度紧缺的窘况。倘若以全周期危机管理理念来指导上述立法并加以切实执行,危机管理周期中的“防备”环节就应该包含“国家公共卫生战略物资储备与应急保障计划”、“国家灾难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对此,苏玉菊建议,海南应该先行先试,以全周期危机管理理念来指导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立法与修法,健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防备、响应与恢复制度、体制、机制,强化风险预警与评估体系建设,补齐“海南公共卫生战略物资储备与应急保障计划”、“海南灾难医疗体系”等方面的短板,加强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建立灾后恢复机制。

  启动生物安全地方立法进程

  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国际社会非常重视生物安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包括生物安全内容在内的综合性条约《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专门性条约《生物多样性公约》。

  苏玉菊说,在我国,近两年的时间里,基因编辑婴儿、华大基因检测、非洲猪瘟流行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引起人们对生物安全的关注,制定《生物安全法》呼声甚高。

  对此,苏玉菊建议,海南当下即可启动生物安全地方立法进程。海南生物安全立法应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宗旨,以保护生物资源、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防范生物威胁、全面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为主要任务。海南可以先行出台生物安全地方性法规,为全国立法提供经验,待国家生物安全法生效后,若有与其相抵触的规定,再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也可以先开展生物安全地方立法的调研、论证,形成草案,待国家生物安全法出台后,再参照修改、完善后出台。 (南国都市报、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记者 王天宇)

  《海南自贸港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问题探讨》课题研究系列五

  总策划:韩潮光 罗建力 陈嘉奋

  课题执行:南国智库 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

  课题组成员:曾渝 王勇 张东献 黄小玲 刘静 徐琼花 钟丽 陈燕莹

责任编辑:邱苗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