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 | 红色丰碑矗琼崖

  琼崖革命遗址寻访

  琼崖人民武装斗争开展之早、坚持之久,与一个关键人物密不可分,他就是——杨善集

  红色丰碑矗琼崖

  位于琼海市潭门镇井堪村的杨善集故居。 琼海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中心供图

  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崖州在何处,生渡鬼门关”。古人喟然一声长叹,道尽了琼崖的偏僻、荒凉和遥远。

  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尽管海峡远隔,交通不便,但琼崖人民武装斗争开展之早、坚持时间之久,为全国所罕见。究其原因,首推琼崖的中共地方组织很早就形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而说起核心中的核心,就不得不提一个关键人物:杨善集。

  善集路、善集中学、善集小学、杨善集纪念亭……行走在如今的琼海市,杨善集的名字深深“嵌入”其中。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广东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及人民武装的主要创建人,以英勇、胆识和信仰,成为海南大地上的一座红色丰碑。

  屡被迫害志弥坚

  对付共产党人,国民党反动派等反动势力不仅追杀其人,往往还要焚毁其屋。位于琼海市潭门镇井堪村的杨善集老宅,在1927年琼崖“四二二”事变后,被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反攻,一把火化为焦土瓦砾。如今的故居,是1988年在老宅原址上修建而成的。

  修复后的杨善集故居,陈列着杨善集的老父亲杨维颐从废墟中捡回的两张小床,见证了这座老宅风雨沧桑的历史。

  这是一座海南农村常见的灰色瓦房建筑。四周的槟榔树、椰子树绿影婆娑,杨善集幼年时和继母王氏栽种的两棵龙眼树,如今依旧枝繁叶茂。走进老宅门楼,是一个青砖铺地的庭院。正宅大厅,厅堂上悬挂着杨善集和他夫人林一人的照片和画像。

  “林一人根本就没有相片留下,只有根据杨善集的外孙李世高的女儿的样子,加工成林一人现在的画像。”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锦爱说。

  “阿叔是家中独子,从小就很聪明,他7岁进私塾读书,文章常被老师贴在墙壁上当范文。”杨善集的堂侄杨庆太如今还珍藏着杨善集幼年时读过的线装书。

  1915年,杨善集离开老宅到琼崖中学读书,他在学校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成立和领导琼崖进步学生组织,成为青年学生中的领袖。1922年,杨善集再次从这座老宅走出去,到广州,再到苏联莫斯科求学。

  “1924年,杨善集同叶挺等人一起,被旅莫支部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老宅中的图片陈列中,陈锦爱指着其中一张照片告诉记者,介绍杨善集入党的,是陈独秀的次子陈乔年。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琼崖随之布满血雨腥风。“杨善集在危难之际,回琼崖领导革命斗争,他乔装成商人乘船在潭门港登岸,然后深入乐会四区,为革命日夜奔走操劳。随行的同志劝他回家看一下,杨善集却说,革命者在流血,时间就是生命,家就暂时不回去了。”陈锦爱说,也就是这一次与老宅擦肩而过,杨善集再也没能回家看看。

  忠诚于党炽如火

  杨善集故居有一个陈列室,里面展出60多张历史照片、30多份资料和20多件文物,为后世了解善集光辉的一生提供了真实、生动、形象的史料。

  陈锦爱介绍,这些史料里,有3张照片,能够深刻反映杨善集在琼崖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张照片是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的照片。“这张照片之于杨善集的意义,体现了他对琼崖党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陈锦爱说,1926年6月,在杨善集的指导下,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于海口市竹林村召开。杨善集代表中共广东区委在会上讲话,阐述当前全国和琼崖革命形势以及党的任务,在杨善集主持下,大会选举成立了琼崖党的领导机构——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中共琼崖地委的成立,标志着琼崖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张照片则是宝墩会议遗址。虽然照片体现的只是宝墩会议的遗址,但正是1927年6月,杨善集主持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宝墩紧急会议,将“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改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杨善集当选特委书记,将在琼崖建立革命军队问题提上了议程,对“四二二”事变后琼崖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第三张照片则是油画《杨善集血洒加所坡》,是琼海籍画家杨全发根据史料记载和想象结合,绘画出在椰子寨战斗中杨善集牺牲时的画面。画面中,杨善集胸前中枪,鲜血淋漓。画面背后,是杨善集亲自策划和指挥的琼崖武装总暴动和椰子寨战斗,标志着琼崖党组织领导的革命军队正式诞生。“杨善集点燃了琼崖人民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促使其在琼崖形成燎原之势。”陈锦爱说。

  “杨善集同志短暂的一生,一贯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为他立传是必要的,可以教育后人继续为完成烈士未竟的革命事业而奋斗!”这是聂荣臻元帅对于杨善集的高度评价。

  英魂长存励后人

  杨善集烈士纪念亭。琼海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中心供图

  在1927年9月23日打响的椰子寨战斗中杨善集壮烈牺牲,年仅27岁。他的遗体被死里逃生的琼崖革命战士抬至如今的阳江镇荔枝头村。

  “当地村民看到他的遗体千疮百孔,悲痛万分。”陈锦爱说,村民自发捐出衣物、墓地、棺材,将他下葬。直至海南解放后,琼海市政府将他的遗体迁回嘉积镇,和夫人林一人共同安葬在如今的杨善集纪念园。

  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了如今人们稳定安康的幸福生活,绿树苍天守护着两位琼崖英烈。纪念碑的碑文,为后人们介绍了杨善集和林一人短暂而轰轰烈烈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杨善集和妻子林一人1920年结婚时,林一人还只是一个普通农妇。后来,在杨善集的影响下,林一人也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琼东县第一名女党员。

  为了纪念杨善集夫妇,园中还建起杨善集纪念室和纪念亭。“在纪念园建成的几十年里,嘉积镇由于发展需要,曾多次修路和对城市进行改造,但都绕开纪念园,让这里成为闹市里英魂长眠的静谧之地。”琼海市嘉积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琼海人民对于杨善集、林一人夫妇有着深厚的感情,每逢清明之际,都有党员、学生、市民前往杨善集纪念园开展祭英烈活动,缅怀这两位为琼崖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本报嘉积3月19日电)

  记者手记

  奉献,从来不是空谈

  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敌人烧了他的老宅,但烧不掉他作为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执行战斗任务时,他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他是革命先烈杨善集,这次寻访,在详细了解杨善集生平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将个人生死、将“小家”置之度外的奉献精神。

  尽管如今已是和平年代,但“牺牲”这个词,离我们并不遥远。新冠肺炎疫情当中的“白衣战士”,面对熊熊大火“逆行”的消防人员,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公安干警,扎根在脱贫攻坚战场的扶贫干部……他们有的战斗在一线,直至倒下的那一刻。他们身上体现的不正是鲜活的奉献精神吗?

  疫情当前,英雄的武汉人民和全国各地的人们,在政府发出通知后,自我隔离,不给疫情防控添乱,守护“小家”,也是保护“大家”。不正是奉献精神的体现吗?

  奉献从来不是空谈。无论是在哪个年代,都有太多太多的人在奉献。

  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需要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多做一点,多付出些力量。这,就是奉献。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