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健康”视角下海南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的思考
南国智库、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和海南医学院 联合课题组
前 言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短短两个多月全球也在蔓延。通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光有人的“大健康”是不够的,不完整的。由“大健康”往“全健康”过度,即是质的飞跃,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面对全新的“全健康”理念,南国智库、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海南医学院组织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关专家学者,成立《海南自贸港全健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联合课题组,就此提出相关理论和实践对策与建议,期待为更加完善建设海南自贸港提供学者智慧和专家方案。
“全健康”视角下海南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的思考
孙蕾
作者:孙蕾 副教授 博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习近平总书记3月1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疫情高发期间,国家多个部门多次下发各类有关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的通知方案。2020年3月1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心理疏导工作纳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整体工作部署,加强部门间协作”。
海南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是我省在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方面的一次巨大考验,在此期间的所有努力最终都直指一个问题——如何维护和保障健康?“全健康”理念的宗旨就是要维护和保障健康——不仅要关注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还要致力于防控、解决全球人群健康、生态健康出现的重大问题,建立并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价值理念;不仅要提供生理健康预防、医疗、保障服务,还要提高人民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公民有关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康复;不仅要为人类个体生命从出生到生命终止提供健康服务,如健康策略、健康生活理念、健康教育等,还要努力构建社会生命教育服务体系,搭建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因此,面对疫情暴露出来的我省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问题,我们要把握“全健康”创新社会建设理论新契机,在“全健康”视角下深刻反思海南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基础性、系统性问题,加强海南自贸港“全健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全健康”理念下的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
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健康海南、健康中国的向往,以及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的成就,更体现在心理上的健康水平。个体和社会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需要,往往与人类生命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安全和生态安全等交织在一起,不仅影响疫情防控和疫后重建,更影响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生态的发展大局。在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开始产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情况有所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构建“全健康”建设体系。
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是“全健康”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完善“全健康”建设体系的需要。“全健康”,One health,其内涵丰富,涵盖全人类健康、生态健康、全方位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等内容。
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共同体,全政策保障生命从开始到生命终止期间包括健康策略、健康生活理念、健康教育等的健康服务,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树立全球健康观,开展全球联合健康管理,积极开展全球范围内的医疗卫生互助,实现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健康。第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立并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从科学规划到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再到维护国家乃至世界生态安全,层层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价值理念。第三,构建社会生命教育服务体系,搭建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作用在人类这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上,对提高人类心理健康水平、保障人类有关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康复,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立危机干预与援助多元化服务机制,进而促进全人类心态稳定、维护人类社会稳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升健康幸福指数、实现公平可及、更高水平的“全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疫情期间海南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现状
疫情发生以来,海南公众对心理健康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虽然相关机构、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明显短板,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海南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机制初步形成。
首先是开展了公众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宣传教育工作。
公众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宣传教育工作,是公众心理发展的“风向标”。它对人们的情绪、态度、言论和行为方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使公众面对疫情避免陷入或尽早走出心理危机导致的困局,海南省通过媒体、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为公众提供全面、详实的疫情信息和寻求援助的渠道信息。
2020年2月5日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社会心理服务和个人防护”专题新闻发布会,为公众提供常见心理或精神问题以及应对方法。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转发了国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8号),并指出省精神卫生中心、省平山医院要发挥精神专科医院的优势,成立心理救援医疗队,对各市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做好技术指导。
其次是组建了心理干预救援队并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电话。
来自省安宁医院、省人民医院、三亚市人民医院、省心理卫生协会等17家医院和省级学会的精神卫生、心理学专业人士、心理学专家24人,组建了救援队,成为海南针对疫情专门为公众提供的在线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组织。疫情期间,热线电话为公众带去了情绪支持、心理支持,及时实施了重大突发事件、危机事件社会心理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
第三是号召高校依托学科优势、动员专门力量帮助缓解师生、公众心理压力。
海南省各高校纷纷组建工作小组。如海南医学院作为海南唯一一所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通过热线电话、大学生事务中心公众号微信平台、工作群等为社会公众和学校师生开展心理防护相关工作。该校部分心理系教师、学生辅导员、以及该校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海南医院、海南省安宁医院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共46人,运用专业方法技术,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特殊时期带来的焦虑等各种情绪,为师生和公众提供了咨询热线。
第四是鼓励非营利社会组织、心理志愿者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在疫情最为严重时期,非营利社会组织作为一种不可小觑的力量,它的活动给有心理困扰的公众以精神安慰。我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力量,积极引导其参与到以特殊方式化解疫情期间各种人际矛盾、矫治帮扶等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如三亚市心理学会组织心理专家志愿者接听热线电话,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紧张、焦躁的负面情绪。此外,他们还调查了解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的心理状态,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具体措施。
总之,我省在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起来,但距离形成具有海南特色、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社会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体系仍有较大差距。社会团体参与热度不够、专业人才队伍极度匮乏、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平台形式过于单一等等,都成为阻碍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的不利因素。
三、下一步工作思考与对策
进入新时代,立足新方位。在我们努力追求美好生活、构建美丽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要注意自身的身心健康。海南自贸港“全健康”建设,对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全健康”时代主题下的海南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当作一项复杂的社会建设工程。努力构建社会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体系,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服务。从个体层面自我和谐,到人际和谐,最终实现生态和谐、生命共同体的共同成长。
一是要构建格局,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参与的工作态势。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问题,要尽快出台有关条例。明确各级政府职能,合理统筹规划,明确参与组织条件,创新运行机制,细化考核监督职责任务。争取纵向形成省、市、区、社区一体化责任管理模式,横向整合现有社会心理协会、医疗卫生机构心理服务科室、志愿者组织等,努力挖掘已有非营利性组织所具备的优势条件,结合盈利性组织优势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参与的全方位工作态势。
二是要加强行业管理,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队伍建设。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并重,引进心理学方面高层次人才,培育省内心理学自有储备人才,主动与其他省市建立长期互助结对关系。深入社区、乡村等每个生活单位、工作单位、学习单位,充分利用好基层现有自身条件,壮大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队伍,有效填补空缺。总之,要尽快组建专业性强、专职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队伍。在薪资待遇、职业愿景等方面做好规划设计,扭转待遇偏低、职业吸引力不强的现状。
三是要重视跨学科科研活动,提供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工作科学支撑。
“全健康”理念的提出,是创新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契机。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进一步创新“全健康”理论建设。整合省内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研究、跨学科研究,将医学、管理学、法学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挥跨专业知识融合的优势,全方位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理论水平,努力在“全健康”科研方面提供更强有力的科学支撑,进而带动健康海南建设。
四是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畅通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信息通道。
当务之急是建构海南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服务体系、畅通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通道。要确保公众能够较容易接触到官方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信息,并以简单、具体化、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让公众能够在寻求帮助前根据宣传内容初步识别自身心理危机,并找到合适的干预方式和途径。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网络、热线、公众号等有效宣传方式,针对海南省内不同年龄、不同生活背景、教育背景、工作背景人群或个人等面临的心理问题,将求助者导引到指定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平台,为其提供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精神科治疗等服务。落实“全健康”之全民健康、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到实处,提高识别效率,增强干预针对性、提高干预有效性。
(本文撰稿人为海南医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 南国智库与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联合课题组研究员)
《海南自贸港全健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
总策划:韩潮光 罗建力 陈嘉奋
课题执行:南国智库 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 海南医学院
课题组成员:曾渝 王勇 马金辉 苏玉菊 张东献 黄小玲 刘静 徐琼花 钟丽 孙蕾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