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 | 直播带货要监管,不能让消费者花钱“碰运气”

  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这种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各地出现了不少直播电商。有从业者在谈到海南直播电商的发展前景时认为,随着发展,海南对人才的吸引力会逐渐增强,在自主培养直播电商人才的基础上,还可以面向全球吸引优质主播,构建良好的人才储备库。也有从业者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借鉴广州等省市的经验,对“直播电商”的发展给予扶持帮助。

  必须肯定,作为新业态,相比传统的线下售卖,电商直播以更直观有序的购物方式打破了购物中心时间、空间的限制,即时互动、随时随地还原真实购物场景,有力地刺激和带动了消费。我们也看到,在疫情期间,由于大家都要宅在家里,出门消费无法实现,电商直播就成为不少企业营销的新高地。当下,对于正以超常规举措推动全面复工复产,积极创造自贸港新速度新业绩新成效的海南来说,电商直播这种新业态确实值得在政策上加以扶持,打造成促进消费的一支“奇兵”。

  然而,在看到直播带货诸般好处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因缺乏必要的市场规范,尤其是纠纷解决和追责机制等相关的监管机制、市场机制亟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导致这一新业态乱象频出,比如有的夸夸其谈,宣传内容和实际产品严重不符,还有些以假乱真,直播数据造假,甚至存在质量问题、售后问题等等。

  所以说,面对直播带货,我们要看到它的“两面性”:不仅要看到直播带货对消费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还要看到这一业态乱象的危害性。我们必须要知道:绝不能让消费者花钱“碰运气”,更不能放任潜藏的问题和乱象摧毁这一新生行业。而这,除了要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直播带货快速健康发展,更要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加强对这一业态的常态化监管,让无序的直播带货正规化。

  事实上,对于直播带货,从不缺法律法规。比如《广告法》对广告代言人做了明确界定,《电子商务法》也明确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平台的法律责任,对于直播带货忽悠粉丝,出了问题当甩手掌柜,以及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都有相应惩戒规则。

  在此基础上,监管部门需要做的就是完善管理细则,严格落实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加大对虚假宣传、制假售假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追究直播带货主播、平台的法律责任,倒逼主播、平台加强自律,为直播带货注入更多法治基因。同时,对带货商品必须形成溯源追踪登记,做到有据可查,进而对直播带货行为构成无形压力。只有加强监管和追责机制,形成悬在这一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才能让这个行业更规范,更有标准性,才能更加健康良性发展。(肖时平)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郭微微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