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李兰娟院士的战疫,惊心动魄60天

李兰娟.jpg

李院士送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第600名新冠治愈患者。

李兰娟1.jpg

李院士在重症监护查房

浙江在线3月31日讯 今天,李兰娟院士将结束驰援,从武汉返回杭州,这也是她从杭州出发驰援武汉的第60天。她所支援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已有800多位新冠患者治愈出院,200多位重症危重症患者转为轻症。

救治病人和降低重症、危重症患者病亡率,这是驰援湖北的李兰娟院士医疗队的使命。“目前来看,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次,我亲自参加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这个经历我终身难忘。”李兰娟的语气带着一些如释重负。

在此次疫情中,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学家的李兰娟,已经在武汉连续奋战两个月,时至今日,那张曾冲上热搜的照片,依旧打动人心:脱掉防护口罩的李兰娟,两侧脸颊上是深深的压痕,但却笑得温暖又平和。

多次赴湖北进北京;走入“红区”,担负着降低病亡率的重任;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建言献策……这位73岁老人的“战疫经历”惊心动魄。

主动请缨去武汉

1月18日,李兰娟同钟南山院士等6位专家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前往武汉研判疫情。

1月19日下午,高级别专家组召开闭门会议,专家组达成共识。会上李兰娟院士也提出了几个观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经存在人传人,应该按照甲类传染病来管理,发现和隔离所有的感染者,来控制疫情;

武汉已经成为一个疫源地,又正值临近春节,全国人口流动将达到高峰,如果不及时采取果断的措施,控制武汉感染者的持续输出,疫情将会向全国蔓延。要做到“不进不出”,把疫情控制在武汉;

估计已经有不少人被感染,仅靠金银潭医院一家收治病人是不够的,建议腾空几家医院来专门收治新冠病人,这样,病人能够做到“应收尽收”,医务人员也能做到有效防控……

2月1日,73岁的李兰娟收到国家卫健委的派遣指令,组建“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驰援武汉。

2月1日,是武汉封城的第十天,武汉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109例,危重病人的病死率持续上升。

这次驰援,她集合了感染病学科、人工肝、重症医学科等方面的精兵强将10人团队,带上三大“技术”:“李氏人工肝”、干细胞、微生态,以及30多箱物资。

出发现场的李兰娟信心很足,“浙江的危重症病人救治时,用上了‘四扛二平衡’治疗方案和人工肝技术。这也是抗击H7N9时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要把这一套浙江经验带过去。”

李兰娟支援的是武大人民医院东院的ICU、CCU,任务是降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来的时候心情非常沉重,那么多病人,有的甚至救不过来……”

武大人民医院东院计划收治200名重症和危重症病人,一天之后就上升到400位,再过两天就变成了800位。

病亡率显著下降

刚到达那段时间,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李兰娟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查房、了解病人病情,会诊、制定诊疗方案,给各地来武汉增援以及本地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团队救治危重症和重症;作为专家给防控工作建言献策;指导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

李兰娟到武汉后就进了ICU隔离病房。一开始,团队里的人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她不要进。

“我说,你在病房外指挥就行。她说:临床医生怎么能不进病房?”树兰(杭州)医院副院长汤灵玲对李兰娟的这句话印象深刻,“她说:那么多危重病人,把他们抢救过来是医生的责任,这次我来,就是要当一个医生。”

李兰娟团队带去的“四抗二平衡”、人工肝等救治模式很快有了成效:医疗队进驻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ICU死亡率显著下降,尤其处于细胞因子风暴早期重症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能阻断向危重症发展,大大提高存活率。

武大人民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晨亮说:“李院士提出的治疗方案,缩短了危重患者的病程。有一位呼吸衰竭、高热的患者做了两次人工肝治疗后,5天转出ICU。”

家人辗转的问候和担心

汤玲灵说,李院士有操不完的心。“说的都是感染人数多、危重症这些词。那是她最关心的问题。”

操心,是因为她考虑的事情太多。除了防控救治,在科研战场上,她带领团队进行顶层设计,在进行病原学检测、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救治技术以及诊断试剂、疫苗和药物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在病原学研究方面,李院士带领的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分离出14株病毒毒株,用于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疫苗的研究;此外,她还带领团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151种已上市的抗病毒药物中筛选到5种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效的药物,通过实验室体外药物抗病毒试验验证显示有抗病毒作用,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了依据。这些是被人熟知的。

但很少有人知道,方舱医院还在建设早期时,李兰娟就去看了,还提出很多细致的意见:“病人住进来以后,大小便怎么办?洗漱怎么办?吃饭怎么办?大面积收治病人,还要注意性别……”

“我们刚来的时候,ICU一个病房6个人,5个救不过来;CCU一个病房的人全都救不过来。病人在外面很长时间,快不行了送过来,所以病死率蛮高的。这个难题必须解决,轻症病人也不能在外面,都要收治。”这是李兰娟在最一线的医院中拼出来的经验。

工作时的李兰娟看起来总是精力充沛,但每天和她接触的汤灵玲明显觉得她瘦了很多,原来的衣服穿起来都有些宽松了。

李兰娟到武汉后,每天都会和丈夫郑树森院士打电话,“他说做肝移植,把一个病人救回来了,我说,我也把一个病人救回来了。我知道他们是怕我感染,打个电话听听我的声音还不错,也就放心啦。”

这是她情绪最放松的时候

在武汉的两个多月,李兰娟情绪最放松的时候,永远都是病人出院时。

有一天,查完房后的李兰娟从ICU隔离病房出来后,坐了下来。

汤灵玲有些吃惊:到这里一个月了,李院士每次从隔离病房出来,都是步履矫健赶往下一处,从不停留。

“后来我知道,那天已经转入重症监护室半个多月的一位女护士醒过来了。她被送进来时,李院士就说:她是我们的战友,一定要全力以赴地救治。”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抗疫局势的持续转好,对她来说,这样的放松时刻,越来越多。

“大量重症病人都已经陆续康复出院。大局已定。”这是李兰娟口中的好消息,但她觉得依旧不能放松,“武汉要防止死灰复燃。另外国际疫情凶猛,我们一定要严防死守。如果结束了,我回杭州后想好好总结一下这次疫情中的事情,应该编一本书,为以后的防控工作留下经验,做点贡献。”

初去武汉时,她说,从未想过归期;在武汉奋战月余后,她说,如果需要,她会一直留在武汉。2月至今,院士李兰娟在一线坚守了60天,73岁的她负重前行。如今,陌上花开,完成使命的李兰娟,终于可以“缓缓归来”。

原标题:“我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段特殊的经历,我终生难忘” 李兰娟院士的战疫,惊心动魄60天

责任编辑:邓洁仪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专题新闻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