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 | 打造自贸港下海南医药产业增长极

  打造自贸港下海南医药产业增长极

  南国智库、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和海南医学院 联合课题组

  前 言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增长模式带来了新的需求和机遇。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尤其是对正在落实中央关于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重大战略部署的当下,如何在自贸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指引下,加快海南省医药产业向全健康重点支柱性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我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已是摆在防控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需要开始部署与探索前进的新任务。本文作者在前期参与撰写了防控疫情医药物品储备机制建设、探讨了海南大健康产业走向全健康产业的思路基础上,再对海南自贸港政策下医药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及路径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意见,供同行专家学者切磋交流,并期待相关决策部门与产业界践行者关注探讨。

打造自贸港下海南医药产业增长极

曾渝 教授

曾渝

  一、 海南医药产业在疫情来临之际做出了新贡献

  十七年前的2003年初春,同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悄然而至的SARS病毒导致全国上下进入了猝不及防的紧张状态,应急医药物资的短缺不足成为当时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在那时,一药难求的海南出产的“胸腺五肽”“利巴韦林”等药物成为全国上下的抢手货,供不应求连续运转的生产线被雪片般的需求所推动,中和药业等一批医药企业日益加班加点全力提升产能以保证急需药品的供应,在省药监局的带领下,海南省医药行业协会发起号召向北京、天津、香港等疫情紧张地方捐赠了价值数千万元的药品物资,就连由解放军紧急建设的北京小汤山医院发出需要采购的上千种药品器械中,排在第一位的也是海南药业的产品,由此海南药业的品牌影响力声名鹊起,“行业自律树品牌,海南宝岛出好药”打响了海南医药产业的金字招牌,也开始做强做大了海南医药产业的实力。

  斗转星移,十七年后的今天,当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之时,海南医药企业也同样展现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精神,他们在卫生健康、市场和药品监管等主管部门协调指导下,省医药行业协会团结带领各会员企业,倾尽全力投入这场新的抗疫战斗。他们首先是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向全行业发出倡议书,强调坚定党的领导,保障供应,稳定市场。同时,还通过公众号、网站等形式,及时向300多家会员企业传达学习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其二是积极抓好物资保障,火速驰援抗疫前线。协助海南省市防控指挥部建立起了由政府、协会与企业组成的12个联防联控微信群,连续上报58个重点防疫药品和消杀产品的产能、库存统计,同时配合指挥部做好医院紧缺物资库存统计,确保防疫物资调拨精准及时到位。他们还积极动员医药企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截至3月底,38家会员企业就捐赠了价值7275万元的药品、现金和防护物资,助力全国疫情防控,其中普利、中和、葫芦娃等药企均捐赠价值超千万元药品支援防控一线地区。其三是抓紧抓复工复产, 24小时加班生产和调配抗疫物资。海南药企一方面积极扩大产能生产抗疫一线急需的抗病毒药物、消杀产品及医用氧气等,另一方面成立了运输协调组,调配运输国内外上万件医疗物资,并为医疗机构提供最大直接配送服务,促成四十多家药企出岛药品顺利陆续发运助力抗疫保卫战。其四是努力争取口罩供应和直接生产,缓解物资匮乏。企业复工因口罩紧缺受限,相关部门和协会积极帮助企业协调首批获批了5万个口罩,向行业50多家企业发放,第一时间促进了复工复产。同时,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口罩生产厂房问题,海南康芝药业仅花10天建立起海口首条口罩生产线,日产4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至今又有皇隆、海药、新世通、全星等医药企业口罩生产线也陆续投产,大大缓解了口罩等防疫物资的短缺状况。

  二、海南医药产业已经奠定了较强实力基础

  近年来,海南医药产业在竞争中求发展,及时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调整自身发展速度与节奏,总体取得了持续十多年的较快增长业绩。从一个十分弱小和不被看好的产业门类异军突起并做大做强,成为了今天得到各界广泛认同的海南支柱性产业,并被海南省委省政府列为海南重点支持发展的十二大新兴产业之一。根据海南省医药行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曰,全省共有药品生产企业97家,规模以上企业53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7家,全省医药工业从业人数2.25万人。全省共有药品批准文号3099个,其中2019年新获取的药品批准文号26个(化药4类8个、原化药6类18个)。海南全省各类别上市医药企业已有8家,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7家。

  海南医药产业崛起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医药工业产值近年来持续保持两位数平稳增长,2019年全省67家正常生产的医药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3.23亿元,同比增长10.85%,已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二是医药工业综合效益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全省医药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0.11亿元,同比增长4.76%,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7家,资产总额达329.72亿元,同比增长11.80%;实现利税55.04亿元,同比下降2.17%。三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大品种数量不断增多。2019年,全省共有37家医药业企业产值亿元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251.71亿元,占全行业产值的96%。全省共有21家医药工业企业的42个品种销售收入(不含税)亿元以上。四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稳步推进。我省共有93家医药工业企业874个品种的2699个批准文号需要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截至2019年12月,我省共42家药品生产企业的133个品种已启动一致性评价工作,其中83个批准文号已完成药学研究工作,14个品规通过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一致性评价,数量位居全国第10位;海南齐鲁制药公司的古非替尼片是全国第一批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海南普利制药公司的注射用阿奇霉素是全国第一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注射剂品种。五是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出口额翻番。全省已有齐鲁、先声、普利、双成、华益泰康5家药企通过了欧盟和美国FDA认证,中和药业通过韩国MFDS认证和乌兹别克斯坦认证。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稳步推进 ,我省医药工业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19年,8家制药企业完成出口额1.10亿元,同比增长92%,共有三十多个药品出口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齐鲁制药、普利制药出口增长较快,他达拉非出口美国、古非替尼出口欧洲、注射用奥沙利铂出口马来西亚;注射用阿奇霉素、伏立康唑和左乙拉西坦出口加拿大和美国。

  三、抓住海南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脉搏

  当前,加紧建设自贸港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南的最重要政治任务,在贯彻落实“三区一中心”国家战略布局的规划蓝图中,实现医药产业向大健康产业和全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未来发展的不二之选,在海南新兴产业布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国务院在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包括“建立完善有利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等要求。这就为海南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支持,指明了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2019年1月海南省政府印发的《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海南省将拓展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产业链,推动医、药、游、养、体、食与新一代互联网、健康大数据、健康人居、健康金融科技等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世界领先的智慧健康生态岛、健康产业强省和全球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该《规划》将分阶段实施,2019-2020年为夯实基础,提质升档阶段;2020年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2021-2025年为全面发力,加速发展阶段;2025年健康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0%。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考虑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要素配置条件,构建“一核两极三区”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即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核心,以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为两大增长极,有序带动全省东部、中部、西部三区协同发展。

  为此,海南医药产业必须抓住自贸港建设的空前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海南建设自贸港的宏观政策背景、对外开放环境以及财政金融税收支持,下好医药产业转型大健康产业和全健康产业这盘大棋,为建立与海南自贸港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全面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使大健康和全健康产业成为海南的靓丽名片。

  四、实现海南医药产业成为全健康产业增长极的具体路径

  海南医药产业的升级之路,关键还在于要把现有的传统生产销售产品的成熟模式向两端延伸,即一端要向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创新方向发展,扩大生产领域和产品范围,提升技术含量和等级;另一端则要向服务模式及服务范围进军,整合有效资源扩展健康服务领域,打造新的全健康产业增长极。在此提出近期的几条实现路径供参考。

  第一是充分发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加快引进和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工作。

  国务院批复给予博鳌乐城先行区的九条优惠政策仍有很大发挥空间可资利用,我省正在积极争取国九条的实施有突破性进展,先行区优惠政策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正在显现。从2019年6月国家药监局与海南省政府召开工作座谈会共商推进海南自贸区医药领域创新发展大计,决定支持在乐城先行区试行开展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以来,已有一批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入研究工作程序,超级医院已经先行先试了“青光眼微创引流手术及其器械”等几十项全国第一的最新医疗技术及产品落地;尤其是最近在博鳌先行区刚刚开幕的中国第一家“永不落幕的进口医药技术产品展览”真正起到了引进先行的示范作用。为此建议海南药企要从四方面入手融入这一重大发展机遇之中,切实推动海南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一要以加快进口药械注册审批为目标,以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应用试点为抓手,打造乐城国际医疗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试验中心;二要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推动特许医疗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试点,实现高端医疗聚集目标;三要争取非处方药和家庭用二类医疗器械特许进口注册准入审批和经销;四要落实扩大境外进口保健食品、保健用医疗器材范围,有条件允许先行区进口使用境外上市但境内未上市的特医食品,带动乐城先行区国际医疗旅游消费扩大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第二是考虑从大量生产销售抗生素类化学药品向研发生产抗病毒生物制药产品转型。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比细菌更可怕和变异更快的病毒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生存的大敌。如果说海南医药产业蓬勃兴起的前二十年是依靠大量生产和销售第三代头孢抗生素取得的,那么,在今天和未来,研发和生产更多的病毒检测试剂和抗病毒疫苗及其它抗病毒的有效药品,将成为医药产业下一步的增长点。我们期待海南药企能够在这个领域先行一步,续写昨日的荣光。

  第三是拓展现有医药产品范围与品类,以满足应对突发传染性流行病的医药物资供应保障能力。

  海南医药行业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是产品线比较单一,大多以化学药、抗生素制剂作为主打产品,缺少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药品包材、原料辅料等配套环节,这次疫情的考验就显现了供应不足的短板。因此,有必要通过引进国内外的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在海南新建一批新型生物制剂、防护产品相关医疗器械等配套企业,特别是需要尽快吸引投资和技术兴建至少一家综合性卫生防护器材的大型医疗器械生产经销企业,以利于形成海南医药产业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确保把自贸港建设赋予海南的“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功能作用发挥到位。

  第四是抓住疫情防控需求,建立和完善海南的应急医药物资储备供应体系和支持建设大型现代医药物流企业。

  对此作者已经在前文有专门论述,不再赘言。需要补充一点是,海南需要在地方立法保障的情况下建立一个不少于3-5亿元价值的每年动态医药产品储备库存,以备天灾人祸不时之需。同时,要进一步支持国药集团、广药集团、华健药业等药企在海南建设大型的自动化医药物资仓储设施,以提高海南整体的医药物资储备供应能力。

  第五是要进一步挖掘海南的环境资源条件,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南药黎药中药材和海洋生物资源。

  众所周知,海南岛拥有三千多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从其中研究和发现有效的天然医药产品的潜力很大,南药黎药种植和开发利用可以大有作为。目前就有科研单位把海南地产的沉香、石斛等中药材进行产业化开发,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关注与重视,并成为城乡统筹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动产业。此外,海南拥有2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南海,大量的海洋生物资源可以开发利用成为天然的健康保健产品,这些方面的确还是我们的发展短板有待突破,需要医药行业有识之士先行一步开展研究和探索。

  第六是走医药结合的集团化发展之路,加快向大健康和全健康产业转型,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

  近几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多项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实施措施,鼓励国内外药企和其他行业企业转型投入海南健康产业发展行列。医药产业本来就是大健康产业和全健康产业的核心与基础,现在鼓励和支持更多药企把生产销售产品与开展健康服务结合起来,运用网络化、信息化提供更多更直接的健康服务已经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海南医药产业应当继续争当排头兵。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健康医药集团也是未来的发展之路,国内外的一些大型药企已经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比如上市公司海药集团除了继续做大做强年产值近30亿元的药品生产销售主业以外,近年来开始拓展和投资建设医院、药物研发、器械防护产品、健康管理以及互联网+医疗等机构,在健康产业综合化发展方面已经迈出了具体实践的步伐,也为海南医药企业迈入大健康和全健康产业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

  海南省委省政府已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把健康产业作为海南自贸港优先发展的产业,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背景下 ,健康产业在海南产业布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海南支柱产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

  据此,海南医药企业应该紧紧抓住海南发展大健康和全健康产业机遇,争取整合更多医疗卫生、金融资本及新技术、新产品资源组建若干健康医药集团,积极融入更多健康服务要素,就有望成为海南大健康产业和全健康产业的核心力量,形成新的健康产业增长极。

  (本文撰稿人是海南医学院教授,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

《海南自贸港全健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

  总策划:韩潮光 罗建力 陈嘉奋

  课题执行:南国智库 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 海南医学院

  课题组成员:曾渝 王勇 马金辉 苏玉菊 张东献 黄小玲 刘静 徐琼花 钟丽 孙蕾

责任编辑:周玉敏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自贸港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