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70年 美好新海南 | 澄迈: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澄迈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凝心聚力奔小康

澄迈县福山镇保良村一位农民正在晾晒咖啡豆。 

  近年来,澄迈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县各级干部尽锐出战,选派452名干部,组建154支乡村振兴工作队、30支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实现全县144个行政村全覆盖,全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不摘”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扎实推进三精准、三落实、三保障工作。

  2019年,澄迈全县脱贫退出1682人,占省下达任务的102.6%,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提前一年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圆满完成了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目标,推进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统一,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9799.96元,是省定标准的2.6倍。

澄迈县金江镇夏富村大茂村民小组村民在酸菜基地摘菜。

  紧抓治本之策 增强“造血”功能

  澄迈县始终坚持把产业带动和就业转移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立足澄迈特色产业和辖区企业众多优势,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作为产业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着眼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效。2019年全年,澄迈共投入产业专项扶贫资金4648.64万元,占当年专项资金的55.49%。

  近年来,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大力发展地瓜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10多年前,王文克从国外引进优良地瓜品种,并成立合作社,注册“桥沙”商标,带领乡亲们种地瓜。如今,沙土村的地瓜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0多亩,扩大至1.6万亩,地瓜均价达13元/斤。不少农户种地瓜发家致富,建起“地瓜楼”。桥沙甘薯合作社也成立了当地的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桥头镇下辖8个村委会,除沙土村和西岸村种植地瓜外,其余村庄大多种植叶菜,是澄迈“菜篮子”基地。近年来,桥头镇政府不断夯实脱贫致富路,鼓励村民们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叶菜种植产业。

  2017年,澄迈县政府给桥头镇菜农的补助资金达每亩500元;桥头镇委、镇政府每季度组织农户参加生产技术培训,还积极召集贫困户收看每周的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并因户施策,把技术员请到田间地头给贫困户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将水泥路修到田间、电线拉到地头,以方便村民种菜和交易。

  目前,桥头镇叶菜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通过种植叶菜脱贫致富的贫困户有60余户。

  桥头镇叶菜种植产业的发展是澄迈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澄迈县各乡镇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推动创建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澄迈在金江、加乐、瑞溪、大丰、福山创建5个庭院经济扶贫示范村,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创建椰级乡村旅游点,打造星级休闲农庄,鼓励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以产业带动乡村发展。

  在澄迈县金江镇红光农场,有一片占地80亩的凤梨园,这里是澄迈县凤梨协会会长黄华茂的试验基地。

  据悉,澄迈县凤梨产业协会成立于2017年,近些年来,该协会一方面不断引进新品种,使凤梨在澄迈四季皆可产果,并根据订单数量,安排种植户分期、分阶段种植,避免集中上市、彼此“撞车”;另一方面,该协会积极响应产业扶贫号召,成立了一支由专家领头、业务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队伍,围绕选地、施肥、选苗、栽苗、催花、上市等关键问题,为凤梨种植户答疑解惑,帮助果农致富。

  目前,澄迈县有120多户农户种植凤梨,形成规模化种植。澄迈凤梨产业也有了包装、流水线、冷库、运输车辆等,形成了凤梨产业完整物流链。

  产业发展起来了,就业岗位也增多了,解决了不少附近农户和贫困户就业问题。陈桂花是凤梨园长期雇佣的工人。“一天能挣150元,离家近,很满意。”陈桂花说,她家土地少,往年收入低,如今在凤梨园打工,一年能挣到5万元左右。

  同时,澄迈县积极推进金融扶贫、综合保障性扶贫,坚决落实“四不摘”,聚力开展创优保优大冲刺,积极发动消费扶贫。并开展“创业脱贫致富之星”典型评选、建立道德“红黑榜”等形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营造脱贫攻坚创优争先的氛围。

工人们正在澄迈桥沙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采收地瓜。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乡村振兴

  澄迈县委组织部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创新驱动,积极推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着力夯实农村经济基础,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目前,全县有集体经济收入的行政村达到130个,占比90.2%,其中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的村占70.8%。

  提到澄迈县永发镇赛玉村,很多人都会对该村党支部书记曾令彬赞不绝口。赛玉村2016年成为省定“十三五”贫困村,虽然早在2017年已经整村脱贫,但是全村脱贫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有359人,巩固脱贫成果还需努力。于是,赛玉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成员带头发展养鸭、养猪等产业,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产业,主动承担风险,村民才敢放心大胆跟着干。”曾令彬说,几年前,他结合当地白鸭养殖优势,当起致富带头人,为生鸭养殖户提供从鸭苗供应、饲料到户、技术上门到成鸭销售等涵盖各个环节的产销一条龙服务,带动赛玉村和新吴等地区100余户农户发展生鸭养殖。2019年初,他修建的福鸭加工厂建成并投产使用,带动40余人就业,其中包括17户贫困、低保等困难群众,以确保他们获得稳定收入,降低返贫风险。

  以革命烈士冯道南名字命名的澄迈县金江镇道南村,一直传承着“红色基因”。“老一辈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今天仍要坚守。”道南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能说,因此他们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增强道南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2017年初,道南村成立群富农民种养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芋头产业,由道南村党支部书记冯志委担任合作社社长,统筹管理合作社事务。

  道南村党支部一方面积极吸纳该村所有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以订单保底价收购的方式调动贫困户参与芋头种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本村的芋头注册商标,举办产品宣传推介会,发布“道南福芋”宣传标识和统一包装标识,并上架海南爱心扶贫网销售。

  目前,“道南福芋”种植面积近600亩,其中贫困户种植143.6亩,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扶贫产业,为37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8400余元。

  经过不懈努力,澄迈县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澄迈投资7.2亿元建设番丁、群庄等56个美丽乡村及白莲好用村等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等项目。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全县有集体经济的村和村集体经济达3万元以上的村占比分别提高了14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达到90.2%和70.8%。

  此外,澄迈还打造共享农庄特色民宿7家,创建省县两级共享农庄23家,新增四椰级、五椰级乡村旅游点各2家,创建高山朗村和长岭村2个旅游扶贫示范村、6个庭院经济扶贫示范村;该县罗驿村、洋道村分别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澄迈还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半年攻坚行动,农村道路保洁清扫率、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100%;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8%。

  打造美丽乡村 统筹城乡发展

  近年来,澄迈县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规划引领绘就蓝图,城乡规划建设稳步推进。主动融入“海澄文”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澄迈县与海口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无缝衔接,加快推进海秀快速路干道延长至老城和椰海大道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同城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5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县城供水普及率达84.1%。实施12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约1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投入1.31亿元建成电缆管沟108.3公里,新建和改造线路490.9公里,户均停电时间18.74小时/户,比2018年减少15.04小时。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六大工程项目296个,新增通车里程876.45公里。完成金江城区、老城开发区等地区燃气管道铺设87公里,天然气管道开通居民用户达7.7万余户,燃气利用率大幅提升。新建5G等各类通信基站305个、自然村光网229个,实现光纤宽带全县100%覆盖。

  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3.10亿元建设交通扶贫六大工程,建成通车里程937.436公里。加快推进贫困村信息基础建设,实现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4G信号100%覆盖,30个贫困村100%完成光纤改造,实现光纤宽带100%覆盖。

  脱贫攻坚战是持久战,也是保卫战。今后,澄迈县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倾注更多的精力、拿出更有力的举措,进一步压实责任,持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澄迈县中兴镇群众在该镇好保村卫生室接受腰部理疗服务。

  澄迈县多措并举强化人才扶贫

  构建“强磁场”

  吹响“集结号”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发展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自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以来,澄迈县出台《澄迈县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等10余项配套文件,形成极具吸引力的“政策磁场”,全县签约引进人才3752人,其中高层次人才62人,组建了乡村振兴高效智囊团。

  才存益民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才存共享农庄创始人徐取俊是澄迈县重点支持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2012年,他辞去年薪20多万的工作,回到家乡做起了“职业农民”,建立了大丰镇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57户,养殖黑山羊200多只,果子狸300多只,总资产近千万元。

  在徐取俊带动下,才存社区返乡干事创业的大学生已经增至11人,其团队还于2018年获得了澄迈县第三届创业大赛一等奖,合作社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提升。免费吸收了大丰镇35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和年底分红的方式帮助贫困户提高种养殖技能、增加家庭收入。社区居民也转变传统种植理念,种植近60亩石榴等果树作为游客休闲采摘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00元。

  经过几年的稳健发展,才存村逐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初步融合的乡村振兴局面,朝着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稳步前进。

  这样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并不少见。2013年以来,澄迈县累计注入创业资金1600万元,带动本土大学生返乡创业3000多人,拉动创业资金近2亿元,解决就业5000多人。35名返乡创业大学生注册自主品牌,17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入选海南省“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培养对象。

  在返乡大学生的带动下,澄迈县先后创建山口无籽蜜柚种植、才存共享农庄、老城渔业养殖、桥头渔家休闲旅游等4家大学生示范创业基地。全县累计注册涉农商标千余件,推动特色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全县电商企业达500家以上,网点超过1600家,建立了256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7.2亿元。澄迈成为全省打造农业品牌最多、效益最好的市县之一。

  (文/李金波 图/舒晓 王家专)

  数说澄迈扶贫:

  2019年

  省下达澄迈县减贫指标1640人

  目前退出1682人

  占省下达任务的102.6%

  澄迈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2218.09元

  比2018年提高3118.11元

  2019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9799.96元

  是省定标准的2.6倍,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及决定性进展

责任编辑:许海若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