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观察·环球 | 来自缅甸和印度的橡胶科研人员到中国热科院做博士后研究

  佩苏马尔·文卡塔卡拉姆(左)与内至高(右)在交流。 通讯员 田婉莹 摄

  海南日报记者 王玉洁 通讯员 田婉莹 刘倩

  近日,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橡胶所),来自缅甸教育部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内至高,和来自印度国家科学院的佩苏马尔·文卡塔卡拉姆一直在实验室忙碌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口,一有时间就到实验室来,不能让实验中断。”4月28日,佩苏马尔·文卡塔卡拉姆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她目前正在做橡胶树体胚叶片的分子育种技术研发,为橡胶树的分子育种打下基础,高效选育更抗病、更高产的橡胶。

  海南是中国橡胶的主要产地,60多年来,中国热科院一代代科研人员在这座岛屿扎根,通过不懈努力,引领橡胶栽培育种等领域的技术在国际上具有领先优势。 “和海南一样,橡胶也是印度的主要经济作物,以前我也和印度其他橡胶研究团队在生物育种方面有过合作。”佩苏马尔·文卡塔卡拉姆说,但通过在中国热科院橡胶所这一年多的工作学习,她明显感受到这里橡胶品种更多样、育种技术更先进、实验方案推进也更快。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国热科院橡胶所成功获批2020年度“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项目,是今年海南省唯一一家获批建设的单位。一直以来,中国热科院橡胶所特别注重和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巴西、法国、新加坡、缅甸等国家橡胶团队的合作交流,未来他们还将从特异橡胶资源和高效生物育种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引才引智和成果示范,打造高性能天然橡胶品种培育创新平台。

  “能在这样一个科研单位学习、工作,做博士后研究,是我的荣幸。”佩苏马尔·文卡塔卡拉姆说,来到中国热科院橡胶所,在课题组组长中国热科院橡胶所研究员华玉伟的引导下,自己做实验的方向很明确、节奏很扎实、效率很高,每次实验出现问题,都有前辈来答疑解惑。

  佩苏马尔·文卡塔卡拉姆到海南做研究,是印度一位研究橡胶的知名学者推荐的。未来,她也会向印度其他同行推荐海南、推荐中国热科院橡胶所,努力通过国际上的学术交流推进橡胶产业的发展。

  和佩苏马尔·文卡塔卡拉姆一样,内志高到海南来,也是导师推荐的。“我的导师2015年到中国科学院做学术交流和研究,后来他极力推荐我到中国海南去,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橡胶专家一起学习,学习前沿理论和技术。”内志高说,2016年,她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中国热科院,开启了与中国热科院的橡胶缘。

  那段在海南的工作和生活,让内志高感受到了海南同缅甸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热科院橡胶所的科研实力。2018年,她再次来到中国热科院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橡胶组培等,为橡胶分子育种奠定基础。从今年春节到现在,内至高没怎么休息,一有时间就待在实验室里。

  “团队成员都潜心做研究,这里的科研条件和环境都很好,我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了提升”内志高和佩苏马尔·文卡塔卡拉姆说,在不忙的日子里,她们很喜欢到周边逛逛,吃一吃海南特色美食。

  她们还期待着,将来可以把在海南的所学转化为值得推广的技术,加强海南同缅甸、印度在橡胶领域的交流,提高橡胶高效生物育种技术的国际水平。(本报海口4月29日讯)

原标题:来自缅甸和印度的橡胶科研人员到中国热科院做博士后研究 “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得到了提升”

责任编辑:王平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