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解放70周年纪念特刊 | 见证瞬间·影音:碧海颂英雄 丹心映琼崖

  见证瞬间·影音

  点击查看南海网专题:征途如虹——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特别报道

  海战电影《碧海丹心》——

  碧海颂英雄 丹心映琼崖

  版面截图

  电影《碧海丹心》剧照。

  文\特约撰稿 曾庆江

  在海南题材电影中,《碧海丹心》具有特别的意义。它是第一部以解放海南岛为题材的故事片,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海战题材的电影,为渡海英雄谱写了一曲赞歌。同时,这部影片还以大胆的爱情表现备受大家关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是20世纪60年代国产电影的重要收获。

  电影《碧海丹心》海报。

   渡海决战的缩影

  1950年4月16日夜,人民解放军正式发起海南岛战役,近400艘木帆船从雷州半岛南端启航,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海上封锁,并于次日凌晨在临高角顺利登陆,5月1日,实现了海南岛全岛解放。这段用木帆船打败敌军军舰的著名战例,每个海南同胞都非常熟悉。但是,这个奇迹究竟是如何创造的?《碧海丹心》给我们做了较为详细的微观叙述。

  作为一部故事片,《碧海丹心》并没有用很多篇幅来直接表现惊心动魄的海战,而是采用微观透视的方式来着力表现渡海决战之前的准备工作。当人民解放军到达雷州半岛南端,兵锋指向一海之隔的海南岛时,却面临着极大的难题:解放军没有渡海工具,所有船只被国民党军队洗劫一空。尽管如此,解放海南岛却是时不我待,因为“几百万海南岛人民在流血,在受苦”,实在等不起!必须尽快解决问题!

  钢铁一连连长肖汀意外地发现五只渔船,由于求战心切而动用了这些船,忽视了群众纪律。在丁司令(肖汀的养父)的教育下,肖汀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把船只修好还给了船主,最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老百姓甘愿把所有的船只献出。借船——还船——献船,这一环节很好地彰显了人民解放军战无不胜的法宝——群众路线。

  有了渡海工具之后,解放军面临着更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渡海作战的经验,战士们多是“旱鸭子”。肖汀在体验出海捕鱼中遭遇了严重的晕船,就此想出了“旱练”的对策。影片中,在南海之滨,在高大的椰林中,在粗壮的老榕树下,战士们情绪高涨,笑语喧哗,气氛活跃,荡秋千、走浪桥、转迷螺、踩跷跷板……最终,士兵们能够驾驶船只在海上自由行动,实现了渡海如履平地的想法。

  尽管如此,渡海作战还面临着最大的问题,我方木帆船对抗的是装备精良的吨位级别很高的钢铁军舰,实力悬殊太大。一个夜晚,钢铁一连进行海上演习,二号船与敌舰相遇。肖汀指挥一号船掩护二号船返航,主动把敌人火力吸引过来,被敌舰炮火击伤。敌人投出缆绳企图俘虏木船。肖汀沉着应战,在敌人得意忘形之际,用手榴弹、炸药包以及步兵武器打得他们措手不及,敌人最终砍断缆绳仓皇而逃。通过这次“牛刀小试”,大家认识到“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木船打兵舰虽然很困难,但还是可以打的。最终,我军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解放海南岛的目的。

  《碧海丹心》作为一部战争片,用了大量篇幅来集中表现战前准备,塑造了以肖汀为代表的人民解放军形象,以小见大,谱写了一曲高昂的英雄颂歌。

   田华在《碧海丹心》中的形象。

   战争时代的爱情

  《碧海丹心》作为一部特殊年代的战争片,除了表现重大主题外,还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这中间既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既有军队人物也有普通百姓,各条线索纵横交错,很有看点。当然,这中间最为人称道的则是爱情描写。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审美风格的导引下,不少文艺作品在爱情表达上都显得过于含蓄,甚至干脆采用回避的方式。从这个方面看,《碧海丹心》实际上进行了较大的探索。

  影片的男一号肖汀年幼时父亲被反动势力杀害,是“党一口饭一口水把他养大”,从一个红小鬼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阶级战士。在《碧海丹心》中,肖汀以一个年龄尚不满二十三岁的解放军基层指战员身份出现,因此不免出现急躁冒进的状况,还有着稚气未退的孩子气。女一号金小妹是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渔民的女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性格开朗、热情、大胆。两人在交往中逐步建立了好感,爱情就此拉开帷幕。

  金大爷在肖汀身上,“从一个人看到一群人”,对于女儿喜欢肖汀是由衷地认可,并且认为在不久到来的和平时代年轻人完全可以“四处闯荡”,因此很快打消了肖汀是“军家”身份的顾虑。如同中国传统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一样,女性比男性更加主动更加热烈,这在《碧海丹心》中得到鲜明体现。在爱情面前,由于军人身份以及性格所限,肖汀显然更多地以“躲避”的方式体现出来。比如,他送给金小妹一条漂亮的围巾,是以“赔偿损坏之物”的方式体现的,而且还让二班长替自己送过去,尽量减少两人相处的机会。相比而言,金小妹就热烈得多。看到肖汀受伤,当场撕开围巾要帮他包扎。收到肖汀的围巾,她认为这是爱情的表白,当知道只是“赔偿之物”时,当场把围巾摔还。当思念肖汀时,在本子上写满“好人肖汀”……最终更是直接表白。这场战争时期的爱情,虽然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插曲,但是却体现了对人性的讴歌,非常难得。

  当然,毕竟受制于时代环境,这场战争时期的爱情最终可能只是“无疾而终”,《碧海丹心》并没有交代肖汀和小妹的爱情结局。但是,从金大爷所期待的“和平年代年轻人可以四处闯荡”,以及肖汀所说的“到了海南岛,我们继续吵”,我们有理由期待“有情人终成眷属”!

  1962年第10期《大众电影》杂志封面是电影《碧海丹心》中的金小妹,由田华饰演。

   影片幕后的故事

  说起军旅作家梁信,他在海南可谓是大名鼎鼎,因为他是电影《红色娘子军》的编剧。但是,正因为《红色娘子军》名头太响,很少有人知道,梁信还是电影《碧海丹心》的编剧。相比内地省份来说,海南题材电影并不太多,但是梁信却奉献了两部精品,这应当为海南电影史永远记起。

  1958年夏天,梁信第一次到海南,在调研的基础上很快就创作出了《琼岛英雄花》的电影剧本(即《红色娘子军》初稿)。也许是对海南印象极佳,在后来创作《碧海丹心》时,他也不忘融入很多海南元素。比如海南椰影婆娑的自然风景,红旗插到“天涯”巨石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碧海丹心》中的人物“黄参谋长”,就是以曾经担任琼崖纵队参谋长的符振中为原型的。符振中受琼崖纵队总司令冯白驹的委托,渡海到广东汇报海南的相关情况,并协助大军成功渡海登陆。

  扮演男一号肖汀的李长华早在1939年就已经参加八路军,由于年龄只有13岁,因此参加八路军烽火剧社,走上部队文艺工作道路,主要从事话剧演出。1950年,李长华随部队南下到雷州半岛准备解放海南岛。在即将参加渡海作战时,接到通知说东北电影制片厂要拍摄《人民的战士》,被选中出演男主角,从此成为电影演员。他出演《碧海丹心》男主角肖汀,在某种程度上就有自己的影子在其中。

  1962年,著名演员田华作为女一号到三亚的大东海参与拍摄《碧海丹心》。由于在影片中扮演的是渔民的女儿金小妹,因此在拍摄过程中,田华专门向三亚姑娘阿娇和阿娣学习游泳和划船,彼此结下深厚情谊。2001年底,中国电影基金会在海南召开年会,田华再次来到海南。她在海南媒体的帮助下,与阿娇、阿娣取得了联系,她们在三亚相聚的场面分外亲切感人。《碧海丹心》成为她们友情的象征。

  电影《碧海丹心》剧照。

  《碧海丹心》剧情梗概

  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62年出品的《碧海丹心》是一部经典的老电影,黑白剧情片。该片由玉冰导演,李长华、田华、冯一夫等当时的一众知名演员主演。编剧是与海南渊源深厚的作家梁信。

  影片根据海南战役中,我军用木船战胜敌军军舰的史实改编,展现了我军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不畏艰难、刻苦练兵、顽强斗敌的革命精神,我军指战员在片中形象鲜明,非常具有代表性。片中战斗场面激烈紧张、引人入胜,而雷州半岛和琼州海峡的迷人风光又为影片增添了浪漫色彩,激烈的斗争场面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绝佳的艺术效果。

  当年《碧海丹心》的电影说明书。

  该片主题曲雄浑豪壮、坚定有力,更重要的是,它还赋予影片以一股内在感情的洪流,显示了整个影片乐观、昂扬的基调,用音乐形象丰富了影片的艺术表现,突出了影片革命、战斗的主题思想。

   链接

   《碧海丹心》“黄参谋长”原型符振中

  曾任琼崖纵队参谋长的符振中。

  在解放海南大军的著名指战员中,有一位文昌贫农家庭儿子的身影,他做事低调,不争功,不图名,知足常乐,他便是时任琼崖纵队参谋长的符振中。他的事迹和形象,曾经成为1962年电影《碧海丹心》中“黄参谋长”的原型;1950年春天,他曾北渡琼州海峡,接应和协同四野部队南下解放海南岛。

  1927年,南昌起义枪声打响那一年,符振中就加入了文昌当地民军,开启了长达二十三年的军旅生涯,同时也见证了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历史。

  1950年元旦前夕,时任琼崖纵队参谋长的符振中受司令员冯白驹派遣,从澄迈坐船前往雷州半岛,随身带有海南岛地图、情报和密码。

  符振中在1980年撰写的《接应大军解放海南》一文中回忆道:1950年2月1日,他到广州参加了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广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叶剑英主持的海南岛战役作战会议(简称“广州会议”),并在会上讲述了海南岛上敌我双方的情形。

  符振中还转达了冯白驹的两条意见:一是乘敌人防线不严密,军心混乱,先偷渡一批兵力,加强琼崖纵队的接应力量;二是如果行不通,就派一批干部和技术员,把枪支、弹药和物资偷运过海,充实琼纵实力。

  会后,符振中和琼纵副司令员马白山,随同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韩先楚回到雷州半岛前线。

  同年3月至4月,40军和43军的2个加强营和2个加强团成功偷渡琼州海峡,增强了琼崖纵队的接应力量;4月16日,40军主力部队6个团的18700余名指战员,在军长韩先楚、副军长解方的率领和符振中的协助下,分乘300多艘木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一线海岸起航,次日凌晨3时左右,主力船队开始在临高角东边的博铺港抢滩登陆;43军的2个团则在澄迈的才芳角至玉包港一带登陆,投入到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

  海南解放后,符振中的战斗事迹引起了文艺界的关注。1960年代,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排演的话剧《南海战歌》,以及后来根据这一话剧改编拍摄的电影《碧海丹心》(田华等主演),里面的“黄参谋长”,便是以符振中本人为原型的。

  新中国成立后,符振中先后任海南军区副参谋长、粤北军区参谋长兼韶关市警备司令员、粤北军区副司令员、韶关军分区司令员、广东省林业厅副厅长,1989年在广州病逝。(陈耿)

责任编辑:李明珠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