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勤劳好家风

  作者: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王永祥

  重视劳动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前不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颁布(下文简称为《意见》),《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必将对我国今后的教育事业产生深远影响。现实中,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之外的重要一环,与其他教育形式相配合而共同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从历史经验来看,热爱劳动的民族传统也深入进家庭教育,通过家庭家教家风得以传承。在传统家教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习劳习苦”等都是勤劳家风最直接的表达。在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家庭也要传承好劳动家风,注重发挥劳动的独特价值,引导家庭成员形成爱劳动、会劳动、勤劳动的良好习惯,让崇尚劳动的风尚成为营造家庭美好生活的奠基石。

  力劝勤劳治家

  传统社会,“耕读传家”是人们普遍期许的理想生活,在大量的传统家教文献中,很多便是强调读书与劳动相结合的训示。在农业社会,重视农业生产劳动是齐家治生的最主要方面。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涉务》篇中就批评当时的文学之士只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的腐化风气,并进而指出:“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在颜之推看来,通过农业生产劳动体验农事的艰辛,可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其意在教育子弟在重学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重农务本。他在《治家》篇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颜之推熟悉农业生产,他列举了诸多稼穑种殖中的日用农物,意在教导子弟要能守农桑本业,做到勤俭有度,确保家人生活用度无忧。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对劳动亦十分重视,他一生写有众多的家教诗,有一首《示儿》开头就写:“舍东已种百本桑,舍西仍筑百步塘,早茶采尽晚茶出,小麦方秀大麦黄。”在这首诗中,他还表达了读书和与子弟们谈论国事的喜悦,但末尾仍不忘提醒子弟:“愿儿力耕足衣食,读书万卷真何益!”教子弟热爱劳动、喜欢学习、关心国事,他得很多家教诗都表达了相似或相近的主旨。在《示子孙》中,他说:“吾家世守农桑业,一挂朝衣即力耕”,仍是要子弟坚守世代耕作的好家风。

  力主勤劳营家

  农业社会,生产劳动是保障家庭生活稳定的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营生方式,只有勤于劳动才有可能保障家人衣食无忧。人的家庭生活离不开日用百物,治生就要重利,就连孔子也讲:“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所以,重视劳作生产以保证生活,才是更多人的关注点。宋人叶梦得在《石林治生家训要略》中认为,治生是从圣贤到普通人都在做、应该做、值得做的事,他说:“人之为人,生而已矣。人不治生,是苦其生也,是拂其生也,何以生为?”人生来就要经营生活,就需要劳动,满足家庭及个人所需,这是人之为人的基本保障。他认为士农工商都有赖以生存的本业:“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社会各阶层的人都要从事一定的劳动才能立足于世,故对家庭而言,经营生计、产业自然无可厚非。家庭治生合情合理,但叶梦得强调治生要符合道义,不能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治生非必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叶梦得强调善治生者一是“要勤”,黎明即起并将与生活有关之家务及时料理,不得因循拖延,否则,“今日姑待明日,则费事损业,不觉不知,而家道日耗矣”,芒种时节如果不及时播种,秋收季节收获自然不多。再是“耐久”,即要专心一事,不能“方务于东,又驰于西”,治多而不达,通过长时间的兢兢业业来使家庭获益。

  力行勤劳传家

  古人不仅在家教中重视劳动传家,提倡劳动家风,而且还身体力行参加劳动,通过亲身劳动,在传承、培育家风的同时,为子弟家人树立良好劳动榜样。在这方面,曾国藩的家教尤其值得一说。曾国藩家教的一大特点就是崇尚勤俭,这是曾氏一门的世传门风,早在曾国藩祖辈那里就已形成,且代传不绝。曾国藩说:“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故曾国藩在家书中一再教导子弟切莫背弃家风。曾国藩讲:“吾家累世以来,孝弟勤俭。辅臣公以上吾不及见,竞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竞日无片刻暇逸。”此外,曾国藩在军务政务之余总不忘叮嘱家人不废稼穑,还常在家信中交流劳作经验,这些均是对其家风的承续和践行。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家风及其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18YJC710072)、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新时代文明家庭家风培育研究”(项目批准号:19YB052)的阶段性成果)

原标题:传承中华勤劳好家风

责任编辑:周玉敏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学习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