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智读自贸港 | 陈经伟:海南可探索双向对外开放 “新时代下南洋”拓市场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5月12日消息(记者 汪慧)海南近日研究制定了促进经济发展的43条超常规举措,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经伟认为,“如何救企业以及如何谋划未来发展”是海南最紧迫的任务,从43条可以看出,海南一系列举措不但是符合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的从“六稳”到“六保”的经济底线思维逻辑,同时也是衔接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局之年的实际行动工作部署。

  促投资、扩消费、招商引资……围绕超常规举措的落实,海南经济发展还能寻求哪些新机遇?海南未来如何开拓新市场?511日,南国智库深度对话陈经伟博士,碰撞出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论断。

  全面开放的基本内涵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此次疫情,对以旅游业等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海南而言,冲击程度明显大于其他省市,海南‘六稳’和‘六保’工作艰巨。”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的高级经济师陈经伟是海南琼海人,近两年,他一直在积极开展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相关的研究和进言献策行动。

  他认为,这次疫情是海南对原有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和评估的最佳时机。“海南建省办特区32年以来,以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更多体现为一种‘资源依赖型’。实际上,我们熟悉的亚洲‘四小龙’都是资源匮乏地区,而目前旅游业基本处于暂停状态,也说明了海南单单依靠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有其内在短板,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基本上找不到依靠旅游‘致富’(可以是区域辅助产业、可以解决温饱或扶贫)的成功案例。”陈经伟特别强调,海南是一个岛屿经济体,由于其自身特殊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海南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沿海省份或内陆城市肯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重要核心点。他说,岛屿经济体发展路径应该遵循岛屿经济体发展规律,放眼世界,成功岛屿经济体发展模式往往以外向型且“两头在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在岛外)为主导。

  在陈经伟看来,海南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和自贸(区)港建设工作布局当中,可能存在偏重于关注“引进来”(招商)而忽略了“走出去”这一重要环节,相当于单条腿走路。所以他建议,海南要在借鉴国际成功岛屿经济体发展模式基础上,坚持中央关于全面开放既是“双向开放”的基本内涵,探讨海南“双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对外开放的创新型发展道路。“这就需要海南必须考虑外向型发展模式,在不断招商引资、强调‘请进来’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去’的发展之路。”

  海南未来市场在哪里?——“新时代下南洋”计划

  陈经伟表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一直在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主导产业,产业发展规划属于资源依赖型。海南未来的市场在哪里?陈经伟提出,海南应更多考虑有什么东西可以“走出去”和“走向哪里?”的顶层设计。

  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新时代下南洋”计划。陈经伟分析称,对于国内大市场而言,海南一般产业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有与其他兄弟省份竞争之资本,海南要转变思维把自身劣势转化为一种优势:从国内市场的角度来看,海南岛是一个神经末梢,海南是边陲地带,但如果从面对太平洋和印度洋、面对世界的角度看,海南是面对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它就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同时也是国内离东南亚最近的沿海省份。

  近些年来,亚太经济体早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从地理上与亚太国家联系最方便的省份,海南的开放,同样是时代的需要。”他继续谈到,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还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点,早在古代开始海南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到东南亚的商贸枢纽。“今天,海南完全可以到南洋去找市场,把海南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往南洋,或是为南洋市场提供服务。”

  陈经伟说,海南“新时代下南洋”计划,一方面主要解决海南生产出来的“制造业产品(或服务对象)销往哪里?”之核心问题,同时也是避免与国内其他省份竞争而实现“补工业化”之路;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与内地省份共赢模式,“海南不仅离南洋市场距离更近,过去,人们迁徙到南洋区域为官、从政、经商、务工,从而形成了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商业网络,这是先民们留下的巨大华侨人脉资源,为海南企业在南洋立刻就能打开市场提供可能。”

  陈经伟认为,开拓南洋市场是一种“另道超车”之路,该行动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内地强大的科技力量和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支撑,而针对销往东南亚产品需要怎么样的税收等优惠政策,相信国家层面会大力支持。

  “小而美”——把细分行业做实做出品牌

  此次43条超常规举措提出了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互联网平台经济、延长油气产业链条等多个主要拉动产业的细化措施,得到陈经伟高度认同。他表示,海南除了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外,相应的细分领域对于海南未来的主导产业转型与定位更具有指导价值,可在海洋、旅游、生态、健康、现代农业(南繁育种)等经济大行业中,把细分行业做实做出品牌,形成“小而美”产业格局。

  “这方面我已经做过调研。”陈经纬阐述道,旅游业要在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等细分行业深耕;现代服务业的着力点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产业可深度开拓虚拟技术和数字产业、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等;新兴海洋产业的重点细分行业是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海底矿物商业化开采、海洋生物、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与应用、现代化海洋牧等,“当然,热带高效农业和航天应用也是海南的优势,可进一步打造品牌名片。”

  符合海南发展的绿色制造业都可尝试

  陈经伟注意到海南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之快:互联网产业这两年连续地实现了30%的增长率,一批以“海陆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项目加速推进,不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前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更好地为其他产业赋能。”陈经伟说,海南原产业主要以农业和资源消耗型为主导,海南未来的战略性主导产业选择,要避免经济学上的“资源诅咒”而走具有技术含量的“补工业化”之路。他表示,技术创新驱动是国家发展战略重要指导,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从一定意义上也属于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给了海南很广阔的产业范围——现在所有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可以与高科技、数字经济对接,且只要符合海南发展的绿色制造业海南都可以尝试。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林芳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