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观察·焦点 | 自贸港建设释放越来越多政策红利 海南农旅融合迎来新风口

  自贸港建设释放越来越多政策红利——

  海南农旅融合迎来新风口

  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的阿罗多甘共享农庄,让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海南日报记者 傅人意

  连日来,海口天堡嘉圆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忙得不可开交。尽管他手头已经运营了3个农旅项目,近期,他又将投资目光投向临高县皇桐镇居仁村的古银瀑布景点,“我们将以旅游景点为依托,注入农业元素,种植葡萄树、打造咖啡厅、引入智能化养殖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海南“三农”建设在自贸港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农村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自贸港建设的成效与成色。《2020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重点培育油气、旅游、互联网、热带高效农业4个千亿级产业。”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做好旅游业、热带高效农业的融合发展,将释放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将对自贸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事实上,随着自贸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发展机遇不断出现,在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瞄准海南农旅融合新风口。

  政策支持 创新土地制度释放新活力

  王斌经营着海口冯塘绿园共享农庄、海口田洋新坡休闲农业基地、海口果果都市农庄,他十分关注一些政策动向。近日,省委、省政府43条超常规措施出台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自贸港建设将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

  共享农庄是我省发展农旅融合项目的重要载体。自2017年开展共享农庄试点创建以来,目前我省共创建共享农庄试点200家。

  “这是我心中一直期待落地的政策!”5月14日,王斌拿着手机高兴地和海南日报记者分享刚接收到的两个文件:《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实施点状用地制度的意见》《海口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海口农村土地经营权登记及流转合同备案实施方案的通知》。

  此前,让王斌和其他共享农庄负责人感到“困扰”的是,农庄在农村用地上遭遇“尴尬”,由于很多用地手续不完善,农庄在建设民宿、加工产业园时受到掣肘。

  “我省‘三块地’(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点状用地改革等政策陆续出台,这意味着农庄经营用地政策越来越明朗,以后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都可以办理确权了。作为企业,可以依靠土地协议向银行申请贷款。”王斌举例说,在海口冯塘绿园共享农庄,农庄里橄榄园占地150亩,点状用地政策的落地,有利于保护橄榄林农业生态,也有利于企业依法依规建设民宿,“农旅融合只有让客人留下来,住下来,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拉动更多的消费,真正地促农增收。”

  在海南,一些农旅融合项目已经开始尝到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改革的甜头。

  两年前,文昌潭牛镇大庙村吾乡共享农庄还只是一处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吴坤标的破旧老宅。得益于我省“三块地”改革政策,海南梧乡田园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每年3.5万元的租金租下这户老宅建设农庄,农庄生意不错,吴坤标也因获得租金脱了贫。

  文昌好圣航天共享农庄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政策,发展航天太空民宿、航天餐饮等多种业态,带动周边村民吃上“旅游饭”。该村被评为海南省首批五星级美丽乡村。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治礼认为,在海南建设自贸港的背景下,海南农业农村发展要以纳入自贸港建设的总盘子做好新定位,要以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围绕服务自贸港建设,整体谋划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推进实施农旅融合和海南乡村振兴战略。

  他建议,海南进一步探索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在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适度放宽一般农用地使用范围等方面取得突破,对一些荒地的使用方向,也可以适度放开和探索。

  大有可为 “农业+全域旅游”开拓新天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农业大胆地拥抱全域旅游,是海南农业农村发展积极融入自贸港建设的极佳切入口。”张治礼说,未来,海南发展农业不能只停留在扩大生产面积、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农产品品牌层面,还要在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游、购、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将农业功能从单一地提供农产品扩大为提供农业旅游体验。

  张治礼曾经多次到中国台湾考察农旅融合项目,他注意到,台湾和海南的农业耕地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农村人口等多方面相似。“不同的是,近年台湾农业从业人员收入结构中,来自一产的比例为23%,77%的收入来自二产和三产。而海南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基本来自一产,即销售农产品所得。可见,我们在农旅融合、促进三产融合上大有可为,在这些方面发力可大大提高海南农民收入。”

  此前,张治礼去台湾宜兰县考察,当地利用“一根葱”做起来的一个农旅融合项目让他印象深刻。“园区由一家三口种植了一片葱园,游客可以自己摘葱,体验做葱油饼,还可以购买一些葱酱农产品,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模式事实上是对‘农业生产+农事体验+农业科普’的深入挖掘,他们的年收入是20万元人民币。葱园的游客主要来自当地的学生和外地游客。”

  海南热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柯佑鹏认为,农旅融合是海南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由省情决定的。相对而言,海南农产品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应借鉴台湾“小而精”“小而美”模式,淘汰低质低效农产品,并紧抓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机遇,以品牌强农、农旅融合将资源优势化为市场优势。此外,省政府提出打造4个千亿产业项目中,旅游、农业位列其中,如果农旅融合,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

  事实上,近年来海南在乡村硬件上不断升级,为农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截至2019年,我省共验收评定816个美丽乡村,打造出三亚吉阳区中廖村、海口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琼海博鳌镇沙美村、文昌龙楼镇红海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截至目前已有73个特色产业小镇动工建设。东方新龙果果小镇、三亚兰花风情小镇等,充分发挥农旅融合的带动效应,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2020年,我省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举措,围绕“田字”型高速路、滨海旅游公路,加强规划管控,立足资源特色,抓点、建线、推面,做好示范推广,力争年内完成184个美丽乡村建设,确保2020年建成1000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2019年全省休闲农业企业430个,同比增长2.1%;带动农户5.7万户,同比增长20.6%;海南省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583.38万人次,营业收入30.8亿元。

  大力探索 构建三产融合新业态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放在农旅融合项目上。西瓜巧克力、西瓜保湿喷雾、西瓜购物袋……在陵水润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园区生产的优质新鲜果蔬和深加工产品及以西瓜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游客从生产大棚了解到农作物的现代化生产过程后直接能抵达西瓜村驿站,在这里可以稍作休息,品尝园区内的美味蔬果,还可以购买到优质农产品和精美的文创产品。这个过程实际是以田园集市、农事活动等文旅项目带动农产品消费,实现一二三产的有机结合。”陵水润达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去年底建成润达西瓜村项目,该项目分为驿站和市集,是园区尝试农旅融合的一个重要载体。

  “海南省农科院目前已和三亚亚龙农庄合作,将传统农业和园林园艺结合,通过科技嫁接技术,让园区芒果的造型、颜色不同,让游客体验更丰富的农旅产品。” 张治礼表示,下一步,省农科院将探索构建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海南农业农村新业态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不局限于育种、生产,而是更多从种苗、技术、服务、加工等全产业链方向服务布局。

  他认为,大力发展农旅项目,一是要紧紧围绕服务自贸港建设目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包括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共享农庄、民宿等在内的农业新业态产业体系,引导其发展成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二是要加快新业态发展和新业态体系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社会治理等短板,加快海南以全域旅游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海南乡村振兴。

  柯佑鹏指出,海南的农旅融合项目目前普遍存在“轻一产、缺二产、重三产”的问题,即不重视农业生产,缺少农产品加工,重视旅游业环节,而三产提供的又是大众化旅游产品,缺乏本地化、特色化、与一产关联大的产品。他认为,未来发展农旅融合项目,一是以第一产业为根本;二是精加工深耕细挖;三是目标游客群市场定位明确;四是规划把握精准到位;五是注重体验营销、口碑宣传。“农旅融合只单纯地发展某个环节远远不够,要加大三产融合力度,开发出让消费者有触动、有共鸣的产品,要让消费者走到哪都有想晒朋友圈的冲动。”

  (本报海口5月18日讯)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