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最美海航奋斗者 | 雷军:创新小工匠 护航大飞机

  今年是雷军大学毕业后在航空领域工作的第22年,他一直在与飞机维护打着交道。即使不为人所知,他与同事们依然在旅客看不见的地方,保障着飞行安全。

  虽然服务的对象并不是飞机上设计精密的仪器,也不是富含高科技的贵重电子产品,只是维修飞机所需的最基础的工具设备,但是雷军依然乐此不疲。大到起落架发动机除冰设备,小到防护罩和滑油提篮、充气工具,多年来,雷军带领团队进行了几十项大大小小的设备创新改造,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获得了多个国家专利,所研发的工具设备在一线广受好评。

  雷军也在一次次挑战中,收获成长,2019年,他从西北维修基地调至海航技术福州基地任副总监,在新的岗位上继续自己的创新之路。

  小工具大关怀 多年一线经验化为创新灵感

  踏出校门后,雷军从一线维修人员做起,学习着一个个基础的设备工具,也在无意间接触着每一个需要改进的环节。

  暴雪过后,辛苦的除雪工作,雷军做过;几百斤的轮毂,雷军扛过。一次又一次挥汗如雨的过程,也让雷军意识到,有些东西,需要改变。

  为了学习机械维修知识,雷军把学校里的书本捡回来,回炉提升,终于有机会一展身手。

  飞机底部检修,是固定环节。可是飞机底部离地面距离只有约1.2米,当维修人员在飞机底部检修时,只能弯着腰在飞机底下,硬生生托着百斤重的空调散热器。

  “当年,我也曾经在飞机底下弯着腰扛过散热器,太重了,现在腰也不太好,那种吃重的感受记忆犹新。”雷军说,多年在一线做维修及管理工作,一线维修人员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他也经历过。所有的困难,都是雷军日常创新研发的灵感源泉,也是雷军一次次实现突破的动力。

  为了减少维修人员的辛苦,雷军和团队利用飞机停靠检修的空档,对散热器底部的波浪弧度进行多次研究,精准制作出了一个完全可以贴合散热器的托架,作业时将托架推到飞机下,就能稳稳接住空调散热。

  新的工具,事半功倍,让维修人员不再辛苦。而雷军也在一次次困难中,找到技术突破的方向。

  为防止飞机起落架盖板和其它尖锐部位磕破工作人员的头部,从而研发出起落架舱门保护套和发动机包皮保护罩;为方便一线工作者一次领取多罐滑油,他研发出飞机滑油提篮;为简化航线工作者充气测气流程,他设计制作测压充气一体化工具……

  这些看起来不起眼,似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却几乎每天都会用到的工具设备,也成为一线维修人员最贴心、暖心的创新改造。

  雷军也在一次次研发挑战中,坚定着精益求精的业务决心。

  小创新大心血 反复修改试验做到精益求精

  2019年,雷军调任至福州基地,此前多年,他一直在西北维修基地工作。西北地区冬季的大雪,让雷军印象深刻。每次大雪之后,维修人员费尽力气的除雪工作,则让他疲劳又焦虑。

  有什么办法,能让除雪不再辛苦?可是办法总是想不到,雷军也只能“再等等”。谁知,2016年11月,又一场暴雪突如其来。

  大雪导致机场封闭,停机坪上停满被滞留的飞机,为保障航班正常运行,西北维修基地全员加班,给飞机起落架除雪。“由于飞机轮胎材质问题,无法使用化学除雪剂,只能人工一点点地除。”雷军还记得,冰天雪地中,为最大程度节约出港所需时间,保证每架航班顺利起飞,大家顾不上吃饭休息,紧锣密鼓连续奋战多天,鞋子衣服全部湿透,最后冻得都没了知觉。

  这次除雪之后,雷军等不下去了。熬了无数夜晚,参考国外机场的除雪方式,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利用飞机空调废气温度来除冰,既变废为宝又提高效率。

  可是新想法一出来,有人赞成,有人反对。雷军觉得,必须得试一试,“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连续失败七次后,雷军和同事们终于拿出了一份设计方案。

  可是实验过程却一波三折,白天起降航行的飞机只有晚上才会回到基地停靠,雷军带着团队只能在凌晨进行试验。可是每架飞机当日检修项目的不确定性,往往是临时才能知道哪架飞机可以供给他们试验,而且还不能耽误航线工作,只能在晚上航后,工作结束全部后才能在飞机机腹下进行试验。

  于是,每晚在办公室待守株待“机”成了那段时间的家常便饭。好不容易得到的试验机会,生产出来的样机却总是不尽人意。不是导流问题造成噪声太大,就是废气通过管道后的温度降低太快,无法达到预想目标。

  雷军只能一次次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边试验边找问题边修改,经常眼看着就要成功,却不得不推倒从头再来。

  接连的失败,连团队成员都有些气馁。然而,雷军却一如既往鼓励大家,“行百里者半九十”,不放弃,一定能成功。在雷军的心里,并不是没有沮丧,只是对于一线工人的关心,胜过了这些沮丧。

  终于,在历经半年的反复失败后,全新的除冰雪装置诞生,飞机起落架等部位的冰雪霜清除难题终于破解。既能解决传统人工清除冰雪霜存在的问题,也能满足飞机地面维护、飞行安全以及最大限度减少航班延误的要求。在又一年的暴雪来临之前,雷军和同事们终于能放下心来。

  小团队大力量 群策群力换来成果不断

  来到福州基地后,雷军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团队。历经多年的维修工作,雷军很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比不上一个团队的力量。

  还在西北维修基地时,雷军和团队成员们曾经收到过一张照片,一张国外小机场机务人员用指挥棒指挥飞机的照片。周五晚上看到照片,到了周一,根据照片改造的指挥棒就出现在西北基地的办公室里。

  在此之前,机场机务人员接机时使用的指挥棒主要由电池、发光液体、有机玻璃组成,一副价值860元。由于停机坪夏天高温冬天高寒的极端特点,指挥棒容易开裂损坏,每年仅西北维修基地就需要更换80-100副。

  研发新指挥棒,成了雷军和团队成员的任务。产生一个想法很容易,但是实现落地不容易,雷军很明白,光靠自己,即使做出了指挥棒,对于机场,对于基地,并没有很大的改变,“也许我会调离,而我也一定会退休,只有让技术实现传播,让大家都掌握,才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雷军迅速组织团队,边研发边学习,当指挥棒做好了,年轻的维修人员也学会了其中的技术核心。

  这支崭新的指挥棒,由铝合金材料组成,外面贴上反光条,配合反光涂层能够很好的起到警示及指挥作用,而且每副成本仅40元,在合理、适用的前提下,为公司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而雷军的研发道路,还未止步。在他看来,每次研发都是一次碰壁,碰得多了,一定能够把墙给撞开。

  一线维修人员大都存在腰肌劳损等伤病,背后是无数次搬运飞机轮毂的工作。几百斤重的飞机轮毂,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进行更换。雷军当年也搬过轮毂,知道它的重量。

  “刚刚停稳的飞机由于刹车毂温度高,需要等待冷却20分钟后才能作业,对于短途飞机40分钟的过站时间来说,不但时间特别紧,而且还存在维修人员被烫伤的风险。”想了又想,问了又问,雷军和团队成员们研究了无数种液压吊臂装置,终于制作出轮毂搬运设备。

  从此,一线维修人员再也不用人力搬运轮毂。同事们把这称为“解放生产力”,雷军则把这看作“大家攻克的又一项挑战”。

  下一次挑战,还会到来,即使已经带领团队进行了几十项大大小小的设备创新改造,来到新的基地,雷军依然做好准备,迎接每一次挑战,享受每一次挑战之后,成长的喜悦。

责任编辑:林芳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专题新闻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