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港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景象。海南日报记者张茂摄
编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4·13”以来,海南对照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扩大开放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呈现新气象、实现新发展。今年稳外贸、稳外资等“六稳”任务繁重,如何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向开放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成为我省代表委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关注的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廖虹宇:
推动临空产业集聚 助力“蓝天经济”高飞
“打造国际飞机租赁中心,促进海南产业转型升级。”
■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 李磊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2日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对此,海航机场集团监事长、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监事长廖虹宇代表印象深刻。
“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同时作为一名来自海南民航业的人大代表,我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充满了期待。”廖虹宇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凝聚起海南人民奋斗追梦的强大力量,成为海南砥砺向前的指南和路标。两年多来,全省上下围绕三大领域、五大平台、十二个重点产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一天当三天用”的苦干实干作风,以“干一件成一件”的标准推动落实海南自贸港建设一系列重要举措。
廖虹宇说,过去一年来,他一直都在关注海南自贸港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旅游消费、推动园区发展等方面的进展。发现海南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近期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的实施意见》,推出43条超常规措施,强有力地推动了各行业加快复苏。
“我在今年提交给大会的建议中,提出了关于打造国际飞机租赁中心,促进海南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廖虹宇表示。
“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加快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增开国际航线,打造飞机租赁产业高地等方式,积极投身海南自贸港建设,助力海南打造开放新高地。”廖虹宇说,目前海口江东新区临空产业园区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是服务全球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平台,建成后将推动海南临空产业集聚,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海南日报北京5月22日电)
中行海南省分行营业部提供跨境金融服务。海南日报记者王凯 摄
全国政协委员施宗伟:
创新海关监管制度 促进外贸便利化
“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为保障海南自贸港建设起好步、开好局储备海关方案、贡献海关智慧。”
■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 周晓梦
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我们紧扣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和海南实际,践行‘五关’要求,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为保障海南自贸港建设起好步、开好局储备海关方案、贡献海关智慧,全力支持海南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海口海关关长、党委书记施宗伟委员如是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海口海关积极开展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先后在全国率先推行境外游艇入境关税保证保险、优质农产品出口动态认证+免证书备案、保税油品同船混装运输等多项创新制度,并在支持“三区一中心”建设等方面出台举措,推动海南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些不仅是“放管服”改革的内容,更是海口海关以制度创新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实际行动。统计数据显示,“4·13”以来(2018年4月—2020年3月),海南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838.6亿元,较上一个两年(2016年4月—2018年3月)增长31.8%,快于全国同期增速16.8个百分点。
“我们坚持‘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管得住是为了更好地放开’的工作理念,通过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着力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动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综合防控体系,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施宗伟说。
施宗伟介绍,下一步,在海关总署的指导下,海口海关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筑牢口岸检疫防线,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同时,全力以赴助推海南自贸港建设,继续深入开展自贸港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研究,实现“管得住、放得开、效率高、成本低”目标。
(海南日报北京5月22日电)
外国游客在万宁日月湾冲浪。海南日报记者袁琛 摄
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胜:
规范外语标识标牌 提升海南国际形象
“规范建设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是优化我省国际化语言环境,打造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 海南日报记者 王玉洁
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打造开放新高地,海南外事部门如何参与?
“除了用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加快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论坛及岛屿观光政策论坛等重大对外交往平台建设,我们也在探索利用其他外事资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服务,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5月22日,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胜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海南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规范设置的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不仅是对外交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基础工程、“招牌门面”。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启动了对公共场所标识标牌英文译写标准的综合调研工作,并从顶层谋划、建章立制等方面入手理顺工作机制,明确了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时间节点、工作路径。”王胜说,为了确保公共场所标识标牌英文译写的质量、权威性,省委外办还特别组建了海南省地方标准英文译写专家咨询小组,目前《公共场所标识标牌英文译写规范》这一海南省地方标准正在加紧起草制定中。
除此以外,海口、三亚、儋州、琼海、文昌、万宁、陵水和保亭等8个重点市县以及旅文、交通、住建、卫健等重点行业部门,将率先推进外语标识标牌的规范建设工作。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起飞的航班。海南日报记者武威 摄
“规范建设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是优化我省国际化语言环境,打造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王胜表示,推进这项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我省国际形象,吸引外资和境外项目,不断提升海南的经济外向度。
谈及吸引外资,王胜介绍,根据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省委外办设立了国际经济合作处,并成立省委外办引进外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利用外事资源、渠道和平台,做好经济外事工作。
随着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省委外办还组成调研组前往我省重点园区、外企进行调研,了解和倾听园区、企业在引进外资及外国人才等方面的情况与诉求,并结合全球自贸港建设先进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海南日报海口5月22日讯)
责任编辑:邓洁仪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