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海南 | 84岁老教师王秀凯退休20多年坚持义务辅导

  他担任少先队辅导员66年,退休20多年仍不舍讲台,84岁带着病痛走遍琼山区所有小学——

  “孩子王”王秀凯:为了心中飘扬的那一抹红

  王秀凯一生的信念: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即使已84岁,王秀凯仍坚持看书。

  每周总有那么几个清晨,84岁的王秀凯从府城中山路的小巷子走出来,搭上公交车,来到下一个车站转车,去往郊区的某一所小学。他的包里,装着一条红领巾,到时,一定会飘扬在他的胸前。

  这抹红色,从1954年的秋天,一直飘扬到现在。66年与少先队相伴,王秀凯心中的信仰,只有一句话。

  每次给孩子们上辅导课,结束之前,他总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这句话曾经激励了他,也激励了一代代人,就像一支火炬,王秀凯要把它一直传下去。没有舞台、没有音乐,深邃的黑板见证每一代人的梦想:“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南国都市报记者 贺立樊 文/图

  如约而至

  84岁的少先队辅导员

  5月22日下午,琼山第十小学的王娟又见到了“王爷爷”,她和同学们挤在走廊向他打招呼。王秀凯笑着和孩子们招手,笑声中,一节少先队辅导课开始了。

  “红领巾的故事你们知道吗?”王秀凯笑着提问,同学们一时想不出来,静静地看着他。

  王秀凯笑了笑,走到同学们中间,“红领巾是少先队队旗的一角,与国旗一样都是红色,把红领巾戴在胸前,就像是把祖国装进心里。”王秀凯很明白,给孩子们讲人生道理,讲社会规律,是不现实的,“孩子们听不懂。”

  唯有给孩子一个关于家国情怀的种子,给孩子们一个努力奋斗的引导,才能在他们的童年时光里,悄悄埋下一个梦想,未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是66年少先队辅导员的生涯里,王秀凯感受最深的道理。“孩子们也许并不懂什么是‘共产主义’,但是他们从小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如何接班?接什么班?在王秀凯看来,这句话有着深意。

  当一节辅导课行将结束,王秀凯总会在黑板上写下“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然后转过头,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梦想。

  “可能有人想当科学家,有人想当老师,无论梦想以后做什么,都是接过大人们的班,建设祖国,奉献社会。”已经84岁的王秀凯,有时也会悄悄难过,眼前这批孩子长大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可能没机会看见,“但是只要他们记住这句话,记住童年时的小小梦想,长大之后,就一定能够变成我想象中的样子。”

  讲台上,王秀凯讲得生动感人;讲台下,孩子们听得认真仔细。这样的辅导课,王秀凯讲了66年,当年最早的一批学生,如今也已经退休。就连站在教室窗外的副校长陈坚,也曾是王秀凯的学生。

  那时,王秀凯送给陈坚和同学们一条红领巾,告诉大家,这抹红色是一份荣誉,“只要追求这抹红色,长大之后,就一定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84岁的王秀凯,用这抹红色激励了无数孩子。当年的他,也正是在这抹红色的激励下,圆了自己的梦想。

  红色是信仰

  他要传承这抹红色

  王秀凯背上有一个小坑,摸上去,可以容下半个小指头。这是王秀凯在少年时期,不慎被子弹打中的伤痕。

  那时,王秀凯作为海口市甲子镇儿童团成员,趁着夜色悄悄接应渡海登陆作战的解放军战士,却遭遇了埋伏在此的国民党反动派。另一枚击中腰部的弹片,时至今日也无法取出。

  生于旧社会,童年时的王秀凯,处于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之下。他拒绝就读日语学校,为此曾经遭到关押。看着小伙伴被迫进入日语学校,放弃了中文,王秀凯的心里很难过。

  “作为中国人,就应该接受中国的教育。”那时,王秀凯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梦想:当老师,为孩子们传授中华文化。

  从监狱释放后,得知地下党员组织儿童团,他悄悄加入。在共产党员们的帮助下,王秀凯一点点学习汉字,到了解放战争的末期,他见证了身边一批批共产党员倒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只为了保住这支儿童团,只为了告诉孩子们,“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什么才是接班人?那时的王秀凯只知道,当他长大之后,要像这群战士一样,为这片土地献出所有。看着一批批共产党员为了保护孩子们所流的鲜血,王秀凯觉得,这抹鲜血与这抹红色,都象征着勇气与进取,也像是一个梦想,是他此生必将追求的颜色。

  新中国成立后,王秀凯进入中学。1954年,高中毕业的王秀凯,成为海口市甲子镇的一名教师,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

  18岁的王秀凯,比学生们大不了多少,活泼好动的性格,让他与学生们关系融洽。校领导把少先队辅导员的任务交给了他,告诉他,为孩子们种下一个梦想。王秀凯明白梦想的重要,是梦想改变了他的人生。在他看来,这抹红色的梦想,也必将帮助无数少年。

  成为少先队辅导员,意味着一份责任,王秀凯决心扛起这份责任,尽己所能,帮助每一位青少年,就像当年帮助过自己的共产党员那样。“做共产主义接班人。”1954年的秋天,王秀凯戴着红领巾,第一次在黑板上写下这句话。此后66年人生里,伴着这抹红色,他与它从未分离。

  孩子们是王秀凯心中放不下的牵挂。

  共产党员不退休

  他是孩子们心中的“王爷爷”

  每次开展辅导,孩子们见到王秀凯时,总是先叫一声“王爷爷”,再叫一声“王老师”。

  1958年,王秀凯调至海口市琼山区谭文小学,同样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在谭文小学的30年里,王秀凯教出了近万名学生。

  1988年,王秀凯再一次面临调动。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个选择:去另一所学校当校长;或者去省教育厅当公务员。王秀凯全都摇了摇头,直到听说琼山区教育局缺一位少先队总辅导员,王秀凯这才笑了起来。

  重回少先队,王秀凯把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必须到一所小学开展少先队辅导工作。直到1997年退休,9年时间里,王秀凯跑遍了琼山区各个小学。

  1997年,王秀凯正式退休,摆在他面前的又是两个选择:回家养老,儿子儿媳都在上班,孙子还等着他照顾;或者加入琼山区关工委,以少先队辅导员的身份,面对更多的孩子。

  “退休了也是共产党员。”1975年入党的王秀凯,实现了从儿童团员,到共青团员,再到共产党员的蜕变,他对于这抹红色的追求,始终如一。

  没有丝毫犹豫,办完退休手续的第二天,王秀凯就回到琼山区教育局,来到关工委办公室,接受这份没有工资的工作。那条鲜艳的红领巾,依然飘荡在他的胸前。

  有朋友笑他,这是一份“三无”工作:没有工资、没有餐补、没有车辆。王秀凯却不以为然,一次次搭车步行,去往辅导工作开展较少的偏远学校。

  1998年10月的一天,王秀凯去往海口市东山镇东苍小学开展辅导。这是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必须先到定安,再乘船渡过南渡江。

  那一天正逢洪水过境,江水湍急。船工心里忐忑,不敢靠岸,搭了一块独木板,“你要过便过吧。”王秀凯的心里同样忐忑,可是一想到孩子们还在等着他,他把心一横,踏了上去。

  快到岸边时,木板一滑,身子一歪,王秀凯落进江里,江水瞬间没过头顶。那一刻,王秀凯觉得,自己算是交代了。

  幸好岸边等船的人群中,伸出一只手,拉起了他。浑身湿透的王秀凯,连连道谢之后,又马不停蹄赶路。到了东苍小学,直到辅导课结束,王秀凯的身上还滴着水。

  王秀凯在上课

  种下奋进的种子

  红色有梦想的力量

  66年里,通过少先队辅导课,王秀凯给孩子们带去梦想的种子,帮助无数孩子追梦。

  20年前,三门坡镇有一位男生,在王秀凯的辅导课上悄悄落泪。下课后,王秀凯叫住了他。

  男生叫莫锋,他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文化,家里条件不好,“在这样的家庭,我还有出路吗?”面对莫锋的提问,王秀凯的心,像是被什么撞了一下。

  “十年寒窗,一朝成功。父母已经尽力为你创造最好的条件,你所要做的,就是怀着信心去努力。”从那之后,每次去三门坡,王秀凯总是多带几本书,送给莫锋。

  20年后,通过努力,莫锋成为一家银行分行行长,时常与王秀凯联系,感谢他当年的教诲。

  一次在琼山第六小学的辅导课上,孩子们被王秀凯的童年经历所触动。当王秀凯讲起少年时被反动派的子弹击中,疼得几乎昏厥时,有几位女生悄悄哭了起来。讲到解放军战士渡海作战,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时,更多的孩子们流下了眼泪。

  王秀凯明白,孩子们的泪水是出于同情和感伤,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孩子们汲取更多的“营养”。

  “当年烈士们奋力拼搏,是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我们也应当像他们一样,努力奋斗,奉献社会。”同样的话,王秀凯讲过无数遍,只希望能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奋进的种子。

  还在谭文小学就读时,每周的辅导课上,听着王秀凯的教导,陈坚看着胸前的红领巾,悄悄埋下一个梦想,“红领巾是一份荣誉,戴上它,就是一位好少年,就要做好少年该做的事。”什么才是好少年该做的事?陈坚觉得,一定是用功读书,回报社会。

  通过学习,陈坚考取大学,当了一名老师,如今成为琼山区第十小学的副校长。再次见到王秀凯,陈坚依然记得他说过的话,“努力奋斗,奉献社会。”

  多讲一天是一天

  84岁的追梦人

  退休之后的23年里,王秀凯的足迹再一次遍布了琼山区的每一所小学,乃至中学。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每周至少争取开展一次辅导工作。

  事实上,在琼山区关工委的工作安排中,并没有对王秀凯下达硬性任务。但是王秀凯依然把少先队辅导课看成自己的主要工作,时不时联系学校,安排辅导时间。

  “很多次,都是学校打来电话感谢,大家才知道,王老师又去辅导了。”琼山区教育局关工委主任吴运武还记得,有一次,龙塘镇一所乡村小学打来电话,感谢关工委安排开展辅导工作,“同时在电话里询问,王老师都80岁了,怎么让他一个人搭车过来?”

  挂了电话,吴运武赶紧找到王秀凯,建议他,以后每次开展辅导,都跟大家说一声,单位派车送他去。

  “我一个人有手有脚,不必麻烦别人,而且当作锻炼,也挺好的。”王秀凯总是这么回复。

  其实,王秀凯患有多种疾病,数得上的,就有高血压、腰间盘突出、关节病等。为此,他的身上总带着止痛药,防止突然疼起来,影响讲课。

  一开始,王秀凯嫌麻烦,总是不带药。直到几年前的一天,他去往甲子镇的一所希望小学开展辅导。

  那天清晨5点多,王秀凯起床坐车,到了镇上,还有8公里的山路。这里不通公交车,王秀凯只好步行。

  走了一阵,王秀凯觉得头疼,坚持了一会儿,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路边。一位路过的村民喊醒了他,骑着三轮车把他送到学校。

  这件事情,王秀凯一直藏着没说。结果却在附近村里传开了,“有一位老教师,晕了也要去学校里上课。”王秀凯的故事渐渐传到学校,学校又传给关工委,吴运武这才知道。

  王秀凯把少先队辅导工作看得比天大,“能干一年是一年,能干一天是一天。”66年里,王秀凯教过的许多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每次再见到王秀凯,他们总会感谢童年时有梦想相伴。

  面对感谢,王秀凯只觉得,自己遵循了心中的信仰,给了所有孩子一个梦想。这份梦想没有时限,无论光阴流转,他永远是带着孩子们追梦的那个人。

责任编辑:邱苗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