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我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团结一心、凝聚力量

  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海南日报记者 刘操 通讯员 刘杰

  东方市大田镇报白村是一个黎族村落。从前,这里的村民仅靠种植少量水稻勉强养家糊口。近年来,这个曾经的偏远贫困村,通过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挖掘民俗特色,推动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党建实、百姓富、产业强、生态美”,变身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偏远山区的发展图景,是全省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果缩影。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组织各族群众,凝聚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加强创建领导 建立长效机制

  团结进步在各方合力下硕果累累

  近年来,无论是高位推动还是基层实践,全省上下都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中之重,齐心协力加以推进。

  2013年,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全省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打下制度基础。全省各市、县、自治县根据《指导意见》精神,陆续出台实施意见,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丰富和细化创建工作的内容,动员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县(市)、乡(镇)、创建单位三级分别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机制。

  2019年7月10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为做好新时代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加快法制建设、健全权益保障方面,201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对在新形势下我省民族工作的特征和指导思想、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能力、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海南民族工作指明方向。2016年,我省出台了《海南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规定》,进一步保障了散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近年来,为了不断丰富民族团结内涵,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创新民族团结的载体和方式,找准民族感情的共鸣点和群众利益的结合点,既从大处着眼、顶层设计,又从小事入手、破解难题。全省各市、县、自治县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六进”内容,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庄、进社区、进军(警)营基础上,将宗教活动场所也纳入创建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创建活动的社会覆盖面。

  在机关,将民族法律法规、民族知识列为干部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必修课程;

  在企业,定期不定期召开少数民族企业研讨会,与各大院校、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分析研究少数民族企业发展思路,创新民族技艺、拓宽营销渠道、拓展产品种类;

  在学校,开展法律、亲情、理想、感恩、爱国、民族团结“六进校园”和民歌、民舞、民服、民族体育“四进校园”活动,将民族团结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在乡村,以特色村寨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建成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治理规范、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在社区,鼓励开展“民族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把服务少数民族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范畴,通过社区服务引导各民族尊重差异、增强认同、包容多样、和睦相处,促进社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军(警)营,坚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完善大双拥格局,驻琼部队积极投身民族地区建设,各地倾心尽力为部队建设解难题、办实事,军政军民团结奋进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保障改善民生 城乡协调发展

  团结进步

  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万山之间,一条条新建的道路连接大山内外,一排排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新房,安住着万千群众;一所所现代化的校园,书声琅琅;一座座设施齐备的崭新医院,为广大民族地区群众解除病痛……今天,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记录的是海南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轨迹。

  海南省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67.5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8.1%。近年来,我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一系列惠民工程,各族群众共享惠民红利,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呈现走势向好、结构趋优、效益提升、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民族地区抢抓历史性机遇、应对历史性挑战,将脱贫攻坚作为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千方百计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把“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的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到户到人。截至目前,民族市县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民族地区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与全省各族人民一道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仗。

  根据“多规合一”要求,我省按照“全省一盘棋”理念进行统筹规划,民族地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019年,各市县整合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投入4836万元,新建1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最大程度保留少数民族村庄特色,将特色村寨作为我省黎族、苗族文化展示地,保护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我省还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产业链,乡村旅游、健康旅游、森林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加快发展。加大旅游景区建设步伐,民族地区共有22家高质量、高标准的景区,全省6家5A级景区全部在民族地区。结合民族地区农村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打造琼中什寒村、三亚中廖村等100多个富有个性和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点,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产业。

  文化方面,我省开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抢救保护项目,启动龙被技艺复制工程;开展海南苗族服饰文化、黎族骨簪技艺等课题研究工作;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展销中心、黎锦传承技艺作坊、黎族文化传承基地、民族工艺品研发等一系列项目,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教育方面,2014年—2018年,我省统筹资金约60亿元用于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2019年继续安排资金9.52亿元,用于支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2019年,全省所有市县均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

  开展模范表彰 营造良好氛围

  团结进步

  在互帮互助中传承发扬

  每年农历三月,我省都以海南黎族苗族最盛大的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为契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各市、县、自治县通过开展趣味体育竞技、文艺演出、技艺展演、民歌对唱等活动,弘扬和传承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观念,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

  在三亚,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莹始终践行“发展玫瑰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初心,让不少三亚博后村村民成了企业的工人,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来自贫困山区的琼中女子足球队坚持“不怕苦、不惜力、善拼抢、打胜仗”的拼搏精神和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一次又一次夺得世界冠军……琼州大地处处涌现各族群众手牵手、心连心、亲如一家的故事。

  2019年,在国务院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我省12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名个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据了解,我省将在2020年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表彰50个集体、99名个人。

  受国务院和海南省政府表彰的模范集体、模范个人,是近年来海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他们大部分都是基层工作者,默默耕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扶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用坚守和信念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这些受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各族干部群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在全社会形成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锐意进取、甘于奉献、热爱海南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进一步坚定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今日的海南,各族人民个个争做民族团结好事、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民族团结鲜花开遍琼州大地。(本报海口6月23日讯)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