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编者按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我省诸多村庄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从“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到衣食住行、思想观念、村庄建设、村庄治理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反映着我省村庄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的乡村振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习近平总书记留下殷殷嘱托的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这里的干部、群众以及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携手同步奔小康,也书写下一个个精彩的奋斗篇章。

  来,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小康故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博后村考察时,给乡亲们留下了这一深情嘱托。以此为动力,在政策支持下,博后村的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奋力拼搏,推动玫瑰及民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实现脱贫的同时,推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村中“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石刻,以及美丽多彩的乡村图景,向我们传递出博后村蝶变的密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

  “钱袋子”不会自己鼓起来,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走村入户与村民拉家常、问困难、做思想工作,在反复研究中探索出“农旅结合促发展,产业扶贫奔小康”新路子,推动了产业融合,实现了农、企共赢,村干部在不懈奋斗中为乡村发展找到了出路;从一个普通花农一步一个脚印晋升为农林部经理,村民苏吉丽用辛勤劳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返乡创业中用心用情经营特色民宿、带动乡亲发展致富,村民谭中仙在拼搏奋进中不断点亮自己的梦想……博后村的一花一木透露出蓬勃向上的活力,这里的乡村故事展现出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力量,是彼此的努力奋斗,成就了乡村发展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为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兜底政策措施,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不过,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政策托底不能代替个人奋斗。贫困村民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拿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干劲,在政策托底利好基础上,用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广大群众都是主体。只有让农民、干部、企业等全面参与当中,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让老乡们在奋斗中受益,在受益中持续奋斗,激发发展致富的积极性和强烈自觉,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脱贫之路,让美丽乡村更加美丽多彩。

  奋斗是实现幸福的必由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政策利好基础上,以奋斗为基调,立下脱贫志向、树下致富决心,心无旁骛、拼搏进取,我们每个人都可在新时代唱响自己的圆梦曲。

  博后村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哎岬湖湿地公园。本版图片由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2009年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景区在博后村成立

  2013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玫瑰谷考察时

  留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嘱托

  2017年 博后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2018年 被评为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

  2020年 被评为海南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

  在玫瑰种植和民宿业带动下

  博后村村民年人均收入

  从2012年的5200元

  增加到2019年的24520元

  目前

  全村共有民宿44家

  房间总数约1300间

  其中已开业民宿34家

  房间数约1000间

  村庄名片

  博后村坐落于亚龙湾西南,毗邻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玫瑰谷、红峡谷高尔夫球场等景区坐落于此。这个黎族村庄包括4个自然村,共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80人。

  2017年,博后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扮“新颜”强“里子”,并以玫瑰文化、黎族文化、创意文化为底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自主经营和引进企业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特色餐饮业和文创产业。

  博后村村民苏吉丽:

  奋斗换来苦变甜

  博后村村民苏吉丽

  我是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如果说小康生活有颜色,那在我看来就应该是红色。2009年,我进入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景区工作,从一名普通的花农一路干到农林部经理,月工资也从900元涨到6000多元,火红的玫瑰为我带来了红火的生活。

  博后村10余年前的落后场景我还历历在目。那时,全村找不出几栋楼房,村民们住的是破旧瓦房,走的是泥泞土路,喝的是浑浊井水,村里的女孩子都渴望嫁出去,过上好日子。

  而我选择嫁给同村的丈夫,也意味着我选择嫁给了“苦日子”。家里靠种地为生,一年下来只有几千元收入,日子过得拮据清苦。

  那时我就盼望着,能有份离家不远、收入稳定的工作。2009年,玫瑰谷景区“落户”博后村,为村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得知景区招聘花农,我没多想就报了名,应聘成功后,盼望终于照进现实。

  我在景区一干就是11年,经过培训,我也从一名普通花农逐渐地成长为田间管理者、玫瑰种植专家。我还带着几十名花农种植玫瑰,他们中既有本村的姐妹,也有慕名从别村过来的村民,是玫瑰将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奔向小康生活。如今,在园区务工的村民人均年收入约3万元,其中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年均收入更是超过10万元。大家不仅摘掉了“穷帽”,还买了小汽车、盖了小楼房。

  收入稳定、住进楼房、带着女儿出门旅游……这是我近几年的生活写照。什么是小康生活?在我的心中,小康生活就是一家人不愁吃、不愁穿,有空还能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美丽的风景。

  现在,我就留在自己的家乡,过着这样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李艳玫 整理)

  博后村返乡创业村民、“海纳捷”民宿老板谭中仙:

  民宿扮靓我家乡

  博后村返乡创业村民、“海纳捷”民宿老板谭中仙

  今年端午节假期,我们全村民宿的入住率达到了88.6%,民宿、农家乐、超市、饭馆里的村民都忙个不停。

  博后村民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我的手机里还存着一张老照片,照片里民房破旧,四周是泥泞土路。如今,相同的地方是一家拥有38间客房的漂亮民宿,接待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这间名为“海纳捷”的民宿凝聚着我返乡创业的心血,也是博后村美丽蜕变的见证。在海南话里,“海纳捷”是有空到家里坐坐的意思。

  我是土生土长的博后村人,大学毕业后曾在广州打拼,年收入有20多万元。得益于玫瑰谷景区的带动,博后村迎来了发展旅游的好时机,看到这一前景,2015年我选择辞职回乡。2017年前,逢年过节,前往景区、酒店的车流常堵在村口,村民只能在路边卖椰子。守着美丽的亚龙湾却分享不到旅游发展的成果,村民们都心有不甘。

  博后村距离景区不远,只有游客进村住下来,才能带动餐饮、零售等产业发展,村民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多方考察后我决定开办民宿,把游客迎进村、请回家。2017年5月,我与亲戚合伙建起了“海纳捷”民宿。

  对于亚龙湾的星级酒店集群而言,博后村的个性民宿是一种补充,能够营造温馨体贴的家庭氛围,让住客体验到回归田园的惬意与朴实。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返乡创业,有人经营民宿,有人开起农家乐,也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来到博后村。一间又一间风格迥异的民宿让游人有了丰富的选择,民宿在博后村逐渐形成规模效应。(本报记者 梁君穷 整理)

  博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

  带领村民奔小康

  博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

  现在的博后村村道宽敞整洁、房屋干净漂亮,但村子10年前却是另一副模样。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的变化,从一个落后的乡村变为三亚市的民宿网红村。

  小时候,生活困苦的记忆伴随着我的成长。直到1999年,退伍回乡的我在亚龙湾度假区的酒店工作,有了份不错的收入。但看着村子的落后状况,我总想做点事情。于是,我选择从村党支部委员做起,一直干到村党支部书记,并在2013年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全身心为村子做点事。

  乡村工作的复杂和困难很快给我泼了盆冷水。2010年,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想干的事都干不了,发动群众做事也应者寥寥。

  后来在一位老村干部鼓励下,我骑着摩托车走村入户,一户一户地与村民拉家常、问困难,做思想工作。但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把工作都做好,村党支部应该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自2017年建设美丽乡村以来,博后村按照吉阳区“五级网格”治理模式,构建了“区委-驻点机关党组织-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员”的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把产业发展、创文巩卫、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文化振兴、基层治理、精准扶贫等工作融入了“党建+”。

  近年来,全村党员群众埋头苦干,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闯出了一条以玫瑰产业和民宿产业带动、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子,实现了脱贫致富。

  村里的年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5200元增加到2019年的2.45万元,去年的村集体经济也有了50多万元的收入。如今,博后村还将习近平总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重要嘱托刻在石碑上,勒石为记,激励大家继续前进。

  (本报记者 梁君穷 整理)

  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莹:

  小康路上玫瑰香

  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莹

  时光荏苒,今年是玫瑰谷发展的第11个年头。11年前,这里是空旷荒地,如今已然玫瑰飘香。依托玫瑰产业,周边的村民通过出租土地、园区务工等方式,收入不断增加,过上了心目中的小康生活。

  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在三亚种植玫瑰的广阔前景,开启了玫瑰种植创业之路。2008年,克服重重困难后,玫瑰在三亚试种成功,并筛选出适合在热带地区栽培的16种玫瑰品种。短短一年后,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景区在博后村成立,为村民带来致富的希望。

  而博后村昔日的盐碱地也变成致富沃土,景区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奔小康。据统计,玫瑰谷直接带动在景区从事玫瑰种植就业的农民有500余人,人均年收入约3万元。此外,玫瑰谷周边的村庄还成立了20多家玫瑰种植合作社,玫瑰规模化种植面积达2500亩,每亩收益超2万元,带动了276户农户。

  2013年以来,玫瑰谷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探索如何从粗犷的传统农业项目升级成为精细的农旅产业项目,并定下了以玫瑰种植为产业基础,以玫瑰文化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的“玫瑰全产业链”示范区目标,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建设玫瑰风情小镇,实现三产融合,做大、做精、做强玫瑰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盛夏的田野生机勃勃。花田里各色玫瑰花开得娇艳,花农们忙着修剪、施肥、浇水的场景,让我更加坚定了前进的步伐,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村民,将玫瑰产业打造成为三亚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本报记者 李艳玫 整理)

H5:博后村全景

原标题: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责任编辑:王平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