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与媒介变革前章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5G技术与媒介变革前章

  2019年的央视春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少林功夫、“葛优躺”以外,还有三大运营商借助春晚舞台拉开的中国5G试商用。春晚直播前后,中国联通实现1号大厅5G网络全覆盖,中国电信则在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中承担了5G+4K高清直播和5G+VR直播的5G传输任务,中国移动在深圳市民中心周边建设了多个5G基站,开通2.6GHz+4.9GHz的5G双频试验点。三大运营商的一系列举措,预示着5G大规模商用即将来临。

  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合力

  2月24日,华为在MW2019世界移动大会上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5G折叠屏手机Mate X,引爆了大众对于5G技术的热切讨论。事实上,早在2016年发展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就已列入国家战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①。

  与此同时,互联网媒介的快速发展不断蚕食着原本属于电视媒体的市场。《2018年1-3季度全国电视收视市场格局》②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电视观众数量达到12.87亿人,人均日收视时长131分钟,虽然报告中指出“实际收看电视的观众中每人每天收看251分钟,同比基本维持稳定”,但无法回避的是收视总时长的下滑。而对于互联网媒介来说,流量红利时代也成为过去,当前用户的关注点转向内容与服务的质量。市场在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普遍期待着新的技术突破能带来新的增长。

  5G的出现,不仅仅意味着更加高效的信息传输速率,更代表着诸多未知的发展可能性。从近年相关的发展态势来看,传统电视媒体成为最早进入5G领域的先锋。虽然目前无法预知明确的未来发展成果,但能显著地感受到传统电视媒体力求借助5G技术革新重回“第一媒介”的渴望。

  5G技术引发电视行业变革

  新的技术将为社会进步提供新的路径,以技术为依托的电视行业更应抓住这一契机实现自身革新。

  其一,注重互动,媒体融合加深。从1G时代开始,移动技术不断为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创造条件。2G时代,手机短信互动成为新的沟通渠道和新的盈利方式,“超女”“快男”的观众通过短信投票的方式参与节目进程。3G时代,语音与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升,手机电视等新的传播形式出现,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大范围兴起,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开始出现双向互动。

  4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孵化了诸多新的媒介形式,视频网站、短视频社交网站等新兴平台冲击并蚕食了电视行业原有的市场份额。在新的形势下,各大电视台纷纷发力媒体融合,力求有机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在资源整合的同时实现同一内容针对不同渠道的个性化分发。一方面,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纷纷设立自有在线视频媒体平台,介入移动视频业务,并致力于打造自制综艺、电视剧,不断强化内容生产能力;另一方面,电视媒体尝试借助多样化的方式来与受众达成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仅局限在节目的推广宣发阶段,更深化到了节目内容的创作中。例如,芒果TV互动微剧《头号嫌疑人》即是将线上探案和线下实景充分结合,让观众直接参与探案。

  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可以预见,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联结将会进一步加强,随着信息传递速率的提高与内容获取渠道的丰富,持续进行深度学习的智能硬件更将促使内容分发机制趋向于个性化。

  此外,近年席卷而来的短视频风潮在与5G技术结合之后,将会再度降低影像的制作门槛,促使人人都能够成为内容生产者,这也为电视媒体的取材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作为资讯类视频平台的梨视频,已经展开了类似的尝试,在其搭建的全球拍客体系下,广泛收集各类影像信息,再进行专业化的后期加工处理并推广。

  其二,媒介革新,圈层营销发力。互联网时代,个性化、多元化的受众需求激发了市场创作生产的热情,便捷的传播渠道与丰富的内容也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具有相同爱好或属性的受众群体便形成了所谓的圈层。可以想象,在5G技术的推动下,圈层内部的沟通将更为紧密,伴随5G诞生的VR、AR等技术也将孕育出新的圈层。

  要打造圈层文化,首先要理解圈层形成的机制。威尔伯·施拉姆曾提出一种观念,他认为:“传播媒介只不过是旨在加速并扩展信息交换的一种社会机构。”③在此基础上,哈贝马斯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交往结构的形态,“种种理解行为把不同参与者的计划联结起来。……理解过程以一种意见一致为目标,意见一致是基于共同的信念。这些信念的产生可以按照对一种建言表态的模式来分析。只有当对方接受其中包含的提议,一个人的语言行为才达到成功。”④由此,个体间的交往行为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形成了所谓的圈层或垂直领域。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进入某一垂直领域,而这种选择的行为则意味着对先验背景的默认,实质上降低了“圈层”内部交流即“合作解释”的难度。

  基于此,在针对圈层文化进行建构时,首先应树立一个牢固的根基。简单来说,一方面应当符合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念,并需要针对这一圈层受众的兴趣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应当具备长期发展的潜力,并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引新的爱好者加入。以2018年开播的《声入人心》栏目为例,该栏目向观众展现了36位青年声乐人经历磨练与成长的历程,通过一场场的竞演,观众在享受美好音乐的同时,也颠覆了对高雅音乐的刻板印象。随后,围绕栏目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圈层,吸引了大量观众对选手以及声乐的关注,更有利于在后续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圈层的“长尾效应”。

  其次,在树立好圈层根基之后应当关注对圈层的经营。从当前的电视节目来看,节目创作趋于杂糅,类型组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吸引观众关注,从而扩大圈层范围。以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为例,文化+综艺的模式成功圈粉。与此同时,栏目将互动延伸至生活中,在多地设置朗读亭,吸引互动。随后的《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栏目也都呈现出类型杂糅、多维互动的趋势。

  5G技术作为一种技术进步,必将进一步拓展已有交往空间内的交往速率,开辟新的交往方式。尽管技术进步的本意或许更倾向于信息传递速度的提升与范围的扩大,但在其功利性的诉求中,我们仍应当感受到媒介变革为实现具有理性的社会交往所提供的契机,更多具有不同信息诉求的圈层也会逐渐出现。对电视行业而言,生产能够包揽所有观众喜好与诉求的内容会更加不易,但这一形势也为整个行业的新一轮升级指明了方向——即关注不同圈层的受众诉求,有针对性地创作符合某一圈层受众喜好的内容。

  其三,渠道变化,内容仍是关键。爱立信(ERICSSON)发布的《2017电视与媒体》(TV and Media 2017)报告称,“到2020年只有十分之一的用户保留观看传统电视的习惯,订阅电视和点播服务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⑤

  面对传统观看模式的衰落,我们应该关注新的电视和视频收看途径。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IPTV以及OTT TV利用其点播、回看等优势吸引了大量观众。这实际上为我们展现了未来受众观看电视的主要场景:大多数用户在客厅中通过宽带网络点播和回看电视;另一部分用户则在室内使用Wi-Fi链接网络或在户外使用5G网络观看电视。

  从用户体验角度看,平台内容的丰富程度吸引着观众的选择,技术进步带给观众新的渠道,无需按照节目播出时间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想看的内容;从用户消费角度看,观众也更愿意为优质的内容付费。与传统电视媒体通过控制观众观看行为以换取广告收入的商业模式不同,在新的内容渠道中广告并不是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据外媒预测,“2019年,全球OTT订阅收入将超过票房收入,达到460亿美元。届时,院线收入将达到近400亿美元。”⑥以爱奇艺为例,根据其2018年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爱奇艺总营收达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其中,依靠《延禧攻略》《中国新说唱》等节目,吸引会员收入为29亿元,同比增长78%,首次超过同期的24亿元在线广告收入。显然,即使技术变革将会引发观看渠道的变化,打造优质内容仍然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5G技术与媒介变革的背后

  当然,5G技术对媒介的影响必然不止于此,技术会助推媒介以更完善的形态呈现在用户面前,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反思由技术升级引发的媒介变革背后所隐藏的陷阱。

  “未来某时,科技将能极大地帮助人类过滤他们所读所看所听,……你将可以准确地看到想看的内容,不需要在标题和正文里大海捞针。”⑦这是桑斯坦所描绘的“我的日报”。更早之前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也曾提出过“The daily me”的说法,互联网+算法的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海量的精准信息,大幅度地省略了用户筛选信息的时间。但经由算法加工后分发的信息并非世界的全貌,用户仅置身于自己所关心的领域,久而久之便会置身于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之中。

  李普曼将由媒介所塑造的“拟态环境”巧妙地比喻为一幅指导人们环游世界的世界地图。但缺乏多元信息的干预,就好像地图中只保留了一个坐标而抹去了其它一切参照。而事实上,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的核心主体,代表的就是这份世界地图中的坐标。电视媒体在提高内容生产、营业收入的同时,更需要承担起主流媒体应尽的职责。

  在真正步入5G时代之后,我们要正确看待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利弊,不能仅仅沉溺于技术,忽视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因噎废食,放弃创新。应当在全力推进技术发展的同时,预判并规避其可能出现的弊端。

  注释:

  ①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②收视中国. 2018年1-3季度全国电视收视市场格局[EB/OL].https://mp.weixin.qq.com/s/69wdtLRptFW1C0tFaQJi3A,2018-11-12/2019-05-01.

  ③[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0, 第67页.

  ④曹卫东.Communication(交往)[J].读书,1995(02),第120页.

  ⑤ERICSSON.TV and Media 2017[EB/OL].https://soundcloud.com/ericsson-news-podcast/the-future-of-tv-and-media,2018-03-03/2019-05-01.

  ⑥国外动态[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9,46(01),第119页.

  ⑦[美]凯斯·桑斯坦,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6,第1页.

  (作者为海口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陈明明)

  备注:

  1.参考文献参照标准为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2.参考文献⑤、⑥引文由CNKI知网导出无误。

原标题:5G技术与媒介变革前章

责任编辑:吉训侦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专题新闻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