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保亭什进村:青山依旧在 黎村换新颜

  点击查看视频

  村庄名片

  什进村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原是一个传统的黎族自然村,也曾是保亭贫困村庄之一。全村40多户近200人,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2170元,2017年已达到1.3万元。通过 “大区小镇新村”开发模式 ,什进村将少数民族的民俗生活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把居住性、行政性的旧村庄变成“经营型”的旅游新村,从而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脱贫。

  海南日报记者 梁君穷 通讯员 何莉雅

  7月1日,俯瞰绿树掩映中的什进村。 本版图片由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村外山野满翠,鸟叫虫鸣,夏天让热带雨林更显生机勃发。村内别墅错落,绿树成荫,村民在美丽乡村中过着小康生活。

  7月3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进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甘什村什进村民小组,从村民的起居住行中感受小山村的小康大故事。

  什进村这座黎族小山村,曾是保亭的贫困村庄之一。

  2010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什进村调研时指出:扶贫开发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整体推进的同时一定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最困难户的脱贫致富问题,使国际旅游岛建设真正成为惠民工程。

  10年之间,青山依旧,但什进村的面貌和村民的生活已然翻天覆地。“茅草屋变成了小别墅,养猪圈变成了小花园,就在家门口上班领工资。”什进村村民小组组长董选说起村子的变化,心情激动不已。

  在党和政府支持下,什进村实施“大区小镇新村”开发模式,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以党建促发展,引进大企业促增收,农旅结合发展特色旅游。蜕变后的什进,村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风民风焕然一新。

  兴产业,村民吃上“旅游饭”

  起床为家人张罗好早饭,41岁的什进村村民黄红英就出门了。踏着林荫道来到村里的布隆赛度假酒店,她开始了一天的酒店前台工作。“旺季每个月有两千多元收入,现在客人少些,也有1800元的月工资。”黄红英说。

  每天上班到下午4时,黄红英还能回家和丈夫董亚导一块务农,一年下来农活没落下,该收获的冬季瓜菜、波罗蜜和槟榔一点没少。

  2009年,什进全村有基本农田119亩,坡地253亩,林地343.25亩。地看着不少,但当时产业结构单一,村民的主要收入中,水稻、槟榔、橡胶等传统种植业收入就占了62%,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仅2170元。

  “当时我家种了4亩橡胶、5亩槟榔,一年只能挣3000块钱。”董亚导说。

  2009年,保亭加大对什进村的扶贫开发力度,利用该村靠近槟榔谷和呀诺达两大景区的地理优势,提出了“大区小镇新村”的开发构想,“大区”是指复合型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小镇”是指依托“大区”形成有地方少数民族风情和文化特色的原居型旅游村镇,“新村”是指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将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亭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区”带动附近“新村”建设,将少数民族的民俗生活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把旧村庄变成“经营型”的旅游新村,从而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脱贫。

  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旅游开发“景区一片繁荣、周边依旧贫穷”的局面。通过旅游与农业相结合,打造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让村民不失地、不失居、不失收、不失业,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旅游开发,不仅免费住上新居,还能获得青苗补偿、土地租金、就地就业等收入。

  美家园,村子旧貌换新颜

  走入什进村,只见沿途绿树成荫,黎族风情浓郁的别墅掩映其中。在什进村共有三种房,第一种是低矮的茅草房,第二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瓦房,第三种是宽敞明亮的农家别墅。只是如今前两种各只剩一间用来展览,村民全都住上了农家别墅。

  村民王丽珍家的房子正对着村口大广场,远远望去,一栋三层别墅建在花草绿树之间,门前还饶有兴致地搭了个秋千,墙面上是当地黎族特色的绘画图案。

  2010年以前,什进村没有自来水,全村共用一口井;也没有硬化的水泥道路,仅有一条狭窄崎岖的沙土路;没有排污设施,生活污水横流,蝇虫乱飞。“当时别说游客进来旅游住宿,请亲戚朋友来做客都难。”王丽珍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村里美丽环境的保持,也有王丽珍的一份功劳。从2015年起,王丽珍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每天早上6时起,村里就能看到她忙碌打扫的身影,把村道、广场等公共区域打扫一遍,一直忙活到8时。“每个月有700元的收入,还能为村里环境的保持做点事情,感觉很不错。”王丽珍笑道。

  王丽珍也将自家装点得诗情画意,房前屋后种满花草。村庄环境变好后,王丽珍在自家门前开起了小卖部,给来往的游客卖些小商品和小特产。“环境好客人也多,去年小卖部的收入就足够一家日常生活所需。”王丽珍有着自己的生意经。

  此外,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还对什进村的119亩耕地进行了田园景观处理,划分种养区域、单独与集中种养区域等,让村子既有别墅成排的现代感,也保留了山水田园风光。

  依托美丽的生态环境,村民吉秀美2012年在村里开起了“董家民宿”。今年,她又拆掉了主屋旁边的仓库,建起三层小楼。“装修好后,我家民宿的客房就从5间增加到11间了。”吉秀美笑着说,满是对疫情过后旅游复苏的信心。

本版图片由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倡新风,文明乡村看得见

  “过去村民干一天活,就会接着喝两天酒。”三道镇文化站站长、驻甘什村工作组组长马传畅介绍,“没事喝一顿,有事喝三顿。”这句话曾是什进村饮酒之风的真实写照。

  酗酒之风从何而来?没有任何文体设施,村民缺少文体生活,村里的年轻人缺乏文娱生活,经常聚众喝酒,进而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而因家庭教育观念薄弱等原因,截至2009年,什进村没有出过一名大学生。

  于是,保亭将什进村作为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示范村,创新学习教育活动方法,组织村民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开拓视野,增强致富意识。创办“农民致富讲习所”,每月定期组织村民上课,邀请专家、学者为村民上法律课、文化课及旅游服务知识等。

  “那时候村民们不仅爱喝酒,还喜欢大操大办,一场满月酒也要摆几十桌。”董选感叹,如今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共同制定村规民约,有效抵制铺张浪费、喝酒成瘾的风气。

  此外,保亭利用“三信三爱”(信党信法信组织,爱村爱邻爱亲人)党建活动平台,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立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机制,使无职党员有岗有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村民学习日”党建平台,加强党员群众理论教育和党员带头致富能力。

  村风改善之后,什进村村民勤劳致富的意愿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家门、走出村子寻找就业机会。“过去在家就是种种地,现在一有空就到附近的扶贫基地、农业基地打零工。”村民董儒丹说,打零工一天可以有180元至200元的收入,家里生活又改善了不少。

  同时,生活条件改善后,村民越来越重视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支持和鼓励子女上学,注重子女学习环境的选择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2年,什进村出了第一批大学生,近几年来又有10余名学生考上大学。”董选说,村里还积极组织文化活动,利用文化和体育广场组建了村舞蹈队,组织篮球、拔河等各类体育竞技比赛,村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本报保城7月3日电)

  2009年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提出“大区小镇新村”开发构想。

  2010年4月

  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什进村考察。

  2010年5月

  三道湾大区小镇旅业有限公司进驻什进村。

  2010年9月

  什进村新村改造项目动工,“大区小镇新村”项目正式启动。

  2011年

  第一期安置别墅入住。

  2013年

  第二期安置别墅入住。

  2015年

  三道湾大区小镇旅业有限公司共安置解决什进村和周边村庄53名村民就业,其中什进村30名。

  2015年底

  什进村实现全面脱贫。

  产业扎下根发展更有劲

  梁君穷

  近两年来,来到什进村采访已有5次。虽未见证村庄在2010年至2013年之间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看到村民搬进了农家别墅,村里村外种上了花草树木,村庄干净美丽,仍有感于这个黎族山村所取得的发展成就。

  有的村民每年有土地租金收入,有的村民在布隆赛度假酒店及附近景区务工,有的村民开起民宿。这正说明了,什进村“大区小镇新村”开发模式,让农旅结合的道路走得长久。

  在什进村村民小组组长董选看来,他上半辈子没想到过能住上别墅。而今他想的,是如何让村民在别墅中住得安稳、长久。在什进村,村民让地之后,呈现了村民不离乡、不失地、不失居、不失业、保增收,企业盈利的双赢局面。

  什进村的模式更验证了,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保亭,旅游业发展的大产业格局会影响到许多类似什进村的村子。而保亭的优势在旅游,出路在旅游,发展全域旅游是保亭的最佳选择。

  近年来,保亭以一流雨林生态为本、黎族苗族独特文化为魂,全力打造具有浓郁海南民族民俗特色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城乡面貌、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与此同时,保亭在包括什进村的广大乡村创新搭建“三信三爱”农村党建服务平台,以“信党信法信组织、爱村爱邻爱亲人”为核心,通过凝聚基层党群力量,创新完善乡村治理方式,让广大群众有了“我要脱贫”“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脱贫事业,从软硬两方面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什进村民宿经营者唐似锦:

  美丽乡村引得客来居

  唐似锦

  我第一次来到什进村,就爱上了这里的鸟语花香、山水田园,因而选择落脚在什进村开起民宿。

  当下什进村广场旁的凤凰树花开得正红艳,不远处就是我的民宿——凤凰树客栈。小院内,我种的百香果绿意盎然,爬满了架子,传统样式设计的凉亭,以及墙上的黎族特色绘画,都是我精心设计的。

  2016年,我来到这里租下了村民家的房子,经过设计装修,2017年4月正式开了这间凤凰树客栈。在什进村开民宿不仅仅是做生意,也给自己找了一种诗意的生活。

  2007年7月,大学毕业后,我先到广东的企业工作,2010年回到三亚某景区上班。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积累后,我开始自己创业,和朋友合作养蜂,借助微信等平台销售蜂蜜。

  遇到美丽的什进村,让我忙碌多年的生活有了改变。平时,我常常陪客人在院中的小亭下喝茶聊天,偶尔客人有了雅兴,我便带他们出去钓鱼、采摘,或者去村子里逛一逛。和村民买一只当地特色的“蚂蚁鸡”晚上烤着吃,也会给客人讲一讲故事,聊一聊海南,让客人感受黎族村寨的风土人情。

  我的民宿,遇到旅游旺季10天就可以赚1万元。我来到什进村也想为这里增添一些美丽、为村民带来多一点收入。除了每年付给村民的7万多元租金外,我还会请当地的村民负责保洁之类的工作。

  (本报记者 梁君穷 整理)

原标题:保亭什进村借“大区小镇新村”模式带动农旅结合发展 青山依旧在 黎村换新颜

责任编辑:王平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