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英(右)到符前祜家中问候其妻子符金兰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蒙健 实习生 羊带蓉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扶贫专干,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我们的职责范围内的事,就应该尽心尽力去做,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就是我们的宗旨。”在陈文英她的眼里,无论是调查关心贫困户家里的生活情况,还是帮助贫困户落实扶贫政策,都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陈文英的负责、谦虚得到群众的认可,大家都亲切叫她“英姐”。
积极提高思想觉悟 勤恳为贫困户出谋划策
2016年,儋州市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安排干部到基层去开展扶贫工作,陈文英就在其中。当得知要被派往村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陈文英便积极向领导申请加入贫困户大排查的工作。
经过对贫困户的驻地大排查,陈文英认为,作为一名帮扶责任人,最主要的不是教会贫困户如何脱贫致富,而是首先让他们在思想上有新的认知。贫困户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主要要改变他们“等要靠”思想,其次才是脱贫政策的帮扶,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树立斗志,改变了志智贫困,提高了思想认识才能真正改变经济贫困。贫困户基本的“三保障”政策具体落实,在平凡的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岗位上,陈文英做到了不平凡。
一直以来,陈文英都是以勤恳做事,低调做人的姿态对待扶贫工作。无论是一般群众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陈文英眼里都一视同仁,对于需要更多帮助的贫困户,陈文英都不遗余力地帮扶,对贫困户尤其关注,认真抓好扶贫工作。从2016年到现在,陈文英一共帮扶了22户贫困户,其中包括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和特困贫困户,他们分布在雅星镇飞巴、新让等6个村委会。
陈文英在帮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是思想觉悟,还不断为贫困户出谋划策、帮助贫困户树立起摆脱贫困困境的斗志和勇气;贫困户的思想转变了,他们就会很配合工作,扶贫工作也能顺利开展。
截至2019年年底,陈文英帮扶过的贫困户均已全部脱贫并无返贫现象。
陈文英工作照
与贫困户“打”成一片 心细助贫困户脱贫
2016年,68岁的符君王成为陈文英的贫困户。符君王的妻子王花女自从生了小儿子之后患上了精神疾病,在八一精神病医院治疗;目前大女儿已经结婚,二女儿患有自闭症,小儿子还在雅星中学上初二。符君王家里几乎没有经济来源,仅靠平时自己种些菜和政府给予的低保过活,家里每月的电费仅花费5~6元。因符君王从小是孤儿的原因,内心有些自卑,对于村干部的到来很是抵触,认为帮扶人是不真心的。
陈文英了解情况之后,频繁做符君王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国家脱贫的决心和给予贫困户的政策,陈文英还表明了自己作为帮扶责任人的担当。在帮扶符君王一年多的时间里,陈文英多次入户帮扶,在用好国家政策的同时,还自掏腰包给符君王交话费、帮他二女儿买衣服。符君王渐渐放下防备,把陈文英当成了家里人。在政府的危房改造补贴中,符君王在陈文英的帮助下没有向他人借一分钱。
2018年年初,陈文英作为新让老村村民符前祜的帮扶责任人正式展开帮扶。36岁的符前祜爱喝酒、懒惰不务工,酒后还会打骂妻子符金兰;妻子患有侏儒症,属于弱劳动力群体,两人生了一个女儿,家里几乎没有收入来源,因此被政府纳入了低保贫困户。
陈文英(中)到贫困户家中问候。
陈文英首先多次入户做符前祜的思想工作,说服符前祜少喝酒,帮助符前祜向政府申请危房改造资金。2019年7月,陈文英通过给符前祜介绍公益性岗位来增加他的收入,日子开始有所好转,也脱了贫。因此,符前祜一家与陈文英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陈文英与贫困户们打成了一片,“英姐她心肠好,也好说话,我们有困难的时候都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我们,她真的是把我们当成一家人一样……”贫困户符前祜激动地说。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陈文英表示,无论自己退休了还是回到政府工作了,只要他们有困难需要帮助了,她都会尽心帮助他们,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坚守。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